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23

第23章 不只为自己而活

修身养性并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有其“博施于民”和“济众”的目的。如果你要有所作为,使周围的人都能得到安乐,请从提高自己的修养开始。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语出《论语·宪问》)

孔子有两个学生在地方当长官,一个名叫子贱,在单父当县令。一个是孔子的亲侄子,名叫子蔑,任邹邑县令。

有一天,孔子带着颜回等几个学生,坐上牛车去检查两个学生的政绩。

他们一行人先来到邹邑。在路上经过一片荒地时,孔子就叫颜回去问一个农民:“已是春天下种的时候了,为什么让地荒着不种东西?”

那汉子见有人来问,就哭丧着脸说:“县令规定,农民每家要是缴不上半数以上的田赋,就不许耕种。去年遇上灾荒,没有收成,拿什么缴赋税呀?”

孔子听了在车上仰天叹息道:“真是本末倒置啊!”

牛车继续沿着坑坑洼洼的路面来到邹邑县府。子蔑远远地看见了一驾牛车,知道是老师来了,就上前欢迎老师和同学。

寒暄之后,孔子问子蔑:“你说说看,这一年里当政有什么得失?”

子蔑答道:“没有所得,只有三失。一是不能跟随在您身边专心学习;二是薪俸太少不够开销;三是公事太忙没有时间与朋友来往。”

孔子听了就耐心教导说:“做官最要紧的是要关心百姓的疾苦。要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让百姓旱涝保收,生活安定。生活安定了诉讼就少,你的事务就不会太忙,就有时间交友和学习了。”

子蔑恭敬地说:“一定记住叔叔的教诲。”

第二天,孔子又去单父看望子贱。进入单父境内,只见一路沟渠连接,庄稼茂盛。孔子心里很高兴。师徒的车子来到一条河边,见一个老汉正在河里捕鱼。只见他一网下去捕了不少小鱼,但都放回河里。一会儿又打上一条大鱼,又放回河里。孔子纳闷,就上前问老汉是什么原因。

老汉说:“小鱼还没有长大,大鱼正在产仔。”

孔子问:“这是你们县上规定的吗?”

老汉说:“县令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孔子听了说:“真是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一行来到单父城里。忽然看见在一家药铺前,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与一个老汉争执。孔子便上前问个究竟。原来这个孩子的娘病了,他请医生去看病,医生见他家穷,不仅不收钱,还给他一块银子去抓药。孩子来到老汉的药铺抓药,老汉收了孩子一半药钱,把剩下的碎银找还给孩子。孩子心急,出门时绊了一交,把碎银丢了。老汉出来捡起碎银,心想,这点银子是不够治病的,另外给孩子一锭大银。但孩子不要,说这不是他丢的,二人为此正在争执。

孔子听了十分感慨,对孩子说:“既然是老人家诚心送你的,你就收下吧。”

颜回也感动地说:“道德盛行的地方就会天下太平,道德薄弱的地方就会天下大乱。”

一行人到了县府,子贱出来迎接。师徒坐下后,孔子也问子贱:“你当政一年来有什么得失?”

子贱回答说:“我没有失去什么,倒是有三得。第一,能把老师的教导付诸实施;第二,有了薪俸可以帮助朋友解决困难;第三,没有太多的事务,没有什么案子,就有时间与老百姓交往。”

孔子听了感叹地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只有自己有君子般的修养,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啊!”这就是著名的“三失与三得”的故事。

可见修身养性并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有其“博施于民”和“济众”的目的。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仁政”、“仁者爱人”等思想,与哲学前辈冯友兰所赞成的人生境界如出一辙,他将人生分成的四种境界,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指一个可能只是顺从本能或其社会习惯做事情的人所处的人生境界;而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都以利己为出发点,这就是功利境界;一个不仅关心个人利益,而且更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做事的人则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会认识到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员,并总是为宇宙利益做事情。

处于不同境界的人对集体利益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境界的人们只是本能的生活在集体中,随波逐流,他们对集体的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境界的人,总是希望从他人、集体中取得更多的利益,但在这取得利益过程中却有可能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们则是集体利益的捍卫者,他们用严格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天地境界的人则为人类这个大集体的利益奋斗着。

毫无疑问,愚蠢的人会努力追求前两种境界,而聪明的人则会努力追求后两种境界。然而,后两种境界则需要加以努力才能达到。对此,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为人类这个大集体的利益奋斗,不断为人类的未来努力,不断为我们的集体做出新的贡献。

智者慧语

许多人认为,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修养好了自己就能更好地安身立命。其实,这是修养不够的表现。真正有修养的人,不只为自己而活,也为周围的人,甚至全天下的人而活,在他们心中有“大同”、“博爱”的思想,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敬佩。

孔子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众人

子曰:“修己以安人。”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要广泛地爱护众人,而亲近有仁德的人。

“泛”字有溢出之意。“泛爱”即把对家人的爱,溢向社会,溢向他人。正是有了“泛爱众”的思想,才会有“修己以安人”的愿望,也才会有“博施”、“济众”的行为。

链接解读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篇》第四十二章)

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达到恭谨待人。”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以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以使百姓安乐,尧舜能够完全做到吗?”

修己以安人

——孔子·《论语·宪问》

雪莱说:“一个人愈同情民族或世界,愈是为民族、为世界,那么他也就愈不把自己当做中心。”

肯尼迪说:“不要问国家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家庭、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许多纷争和掠夺,少了许多奸诈和罪恶,而多一些安定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