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16

第16章 安身立命以德为主

道德是一个人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后必将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德”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语出《论语·宪问》)

孔子说:“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质。”

日行千里的马,其力固然可观,但与它的德行相比,则可以不提。

那什么是千里马的德性呢?

良马奔驰如风,骑在上面,有如在平稳的水面上行船,没有一点颠簸的感觉;良马如遇主人坠鞍,便立刻站住,等主人起来,绝不会踏伤主人;如果肚带没有系紧,马鞍不安全,你就是骑上去了,甚至用鞭子打它,它也不走;良马识途。诸如此类,都是良马的德性。千里马的德性指的也是这些。

孔子在这里并不是教人如何相马,而是借衡量马之优劣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应以什么为主。

孔子赞美千里马识途、护主的美好品德。同样,德乃人生事业的基础,是个人才能的统率和主心骨。反之,离开了道德的建树,事业也就失去了稳固的基础,如艳丽一时而不可长存的花朵;缺乏道德的约束,个人的卓越才能还有走向反面的可能。

历史上不少道德的高洁者,走的是寂寞的人生之路。如人们熟知的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身遭流放而后自沉于汩罗的屈原;持节牧羊的苏武;坚持抗金而后血洒风波亭的岳飞。他们不是政坛上的不倒翁,不是人生的春风得意者,但却是有德伟人,千百年来,一直具有一种人格感召的魅力。

相反,类似赵高、秦桧之流,生前趋炎附势,虽可享尽荣华富贵,前呼后拥,不可一世,却也免不了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经受着凄凉千古的审判,遭人唾弃。

《左传》说“君子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在这三项不朽的事业中,立德居于首位。

《菜根谭》中有:“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度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即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的荣誉富贵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那么,一切就如山林中自然盛开之花,繁衍不息,是建立在功业或权力基础上的富贵名誉所不可企及的。

智者慧语

道德的要求在客观上伸张了社会的正气,在主观上则使个人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因此,在为人处世的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放松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更不可恃才失德。安身立命以德为主。

孔子赞美千里马的品质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质。

孔子以马喻人,人的才华固然重要,可是德性更加关键。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美德,才能更好地发挥才华、为人尊敬。否则恃才傲物,把自己的本事当作向国家、向人民讨价还价的筹码,这种人虽有才华,却让人感到厌恶和鄙夷。

链接解读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三章)

孔子说:“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质。”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秦伯篇》第十一章)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美妙的才华,但却骄傲并且吝啬,那么其他方面也不值得一看了。”

一个人只有将道德置于自己的心中,他的心中才不会有自私、邪恶、不正当的意念。

倘若一个人只是表面上装作有道德的模样,即使他装得很逼真,也终有露馅的那一天,终会被他心中的无德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