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15

第15章 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

《圣经》中说:“谁要过分留恋昨天的不幸,谁就会失去为明天的幸福而努力的信心。”昨天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今天的努力仍能带来明天的硕果。明智的做法是,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语出《论语·八佾》)

《论语·八佾》讲道: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宰予,为土地神立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说使百姓战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便批评宰予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议论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孔子为什么要批评宰予呢?

这是因为周代用栗木做土地神的牌位,使民战栗,效果是不好的。换言之,这是周人做的不妥的一件事。但这已是既成事实,后人再说三道四,也改变不了历史。在孔子看来,鲁哀公问社,宰予应该着眼于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不要纠缠前人的对错。因为纠缠过去,对今天并无用处。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每次读到《论语》中的这段话,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车上装着一只酒坛子。

在过一段坑洼不平的路时,坛子从车上颠了下来,摔碎了,发出稀里哗啦的声音。

他身后一人喊道:“喂!你的坛子掉了,摔碎了!”

那人却连头也没回,继续赶着驴车赶路。

身后那人追上来,说:“你是聋子吗?为什么喊你也没反应?”

赶车人说:“我听到你喊我了。”

“那你为什么不停车,看看你摔碎的坛子?”

赶车人回答道:“坛子已经碎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不想耽误赶路。”

坛子已经摔碎了,你再去看,再去顿足懊悔,也不可能使它恢复原样,还不如不去管它,继续赶路。这真是明智的做法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抓着已经过去的事情不放,惋惜,后悔,自责,抱怨,却因此而耽误了更多宝贵的时间。

美国诗人朗费罗说:“不要叹息过去,它是不会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强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他还说:“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行动吧,趁着今天的时光。”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教导我们的,是一种明智的、务实的,也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就能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幸、已有的失败,就能走出昨天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智者慧语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不是说不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必要的。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是为了“知新”,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今天,而不是陷入昨天、陷在历史的纠葛中走不出来。

孔子批评宰予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有期票据,只有今天才是法定货币,并且只有在今天才具有流通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现在,学会忘记过去。

链接解读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一章)

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予,为土地神立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予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说使百姓战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议论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论语·八佾》

有句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见人们记住的只是自己的仇人。时间久了,你会逐渐发现,自己才是心中仇恨的最大受害者,被你恨的那个人可能根本没有感觉!所以,你心中的仇恨愈积愈多,你的伤痕就会越多,而这个阴影将一辈子跟着你,我们为什么不趁早宽容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