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14

第14章 不忘别人给的好处

《菜根谭》云:“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又云:“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不忘别人对己之恩;知恩图报的言行,既是个人良知的标识,也会加深人际关系的友好度。

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也。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同为宋国后人的亓官氏的女儿为妻,结婚后一年生了伯鱼。伯鱼生下来的时候,鲁昭公派人赐给孔子一条鲤鱼以表祝贺。孔子心里记着鲁昭公的好处,就为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

孔子不忘别人给的好处,这是他做人的美德。千万别不以为然,我说这是大事。生活中有多少人忘恩负义,却自以为潇洒;别人为他付出,他认为是理所当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就拍拍屁股走人。

我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一个新来的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朋友说,住持所谓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的确如此,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怒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不忘别人给的好处,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智者慧语

不忘别人给的好处,人与人、人与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之心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

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鲤鱼

古人云:“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受到别人的恩惠,虽然很深,却不思报答;受到别人的一点仇怨,虽然微不足道,却想方设法要报复。听到别人的坏事,虽模糊不清,却深信不疑;听到别人有善行,尽管非常清楚,却疑而不信。这种极端的刻薄,应予以戒绝。

链接解读

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之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也。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同为宋国后人的亓官氏的女儿为妻,结婚后一年生了伯鱼。伯鱼生下来的时候,鲁昭公派人赐给孔子一条鲤鱼以表祝贺。孔子心里记着鲁昭公的好处,就为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