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32

第32章 处世的习惯(1)

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只是语言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是不多。——三毛

你要选择正道而行,不论人家喜不喜欢,你都要去做。——马克·吐温

勇敢、纯洁,真诚的心就是心灵自身的准绳。——戈德文·史密斯

第43种 习惯

文明恶言不出口,恶声不入耳。——邓析

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要做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心如规矩,志如及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我可以改变环境有一位新到任的公车司机,主动和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问好、打招呼。

刚开始有些人受宠若惊,简直不知所措,但是看到这位有礼貌的司机和每个客人都亲切地问安,整辆车开始弥漫着一股祥和之气,而且由于心情好的关系,在下车时,乘客不但彼此相互礼让,还会点头致意,大家都带着十分愉快的心情去上班。

因为一个司机的关系,改变了车厢里一个小小的环境,而这些影响却如同水池中的涟漪,逐渐扩散出去,也改变了整个大环境。当每一位心情愉快的乘客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将这份心情再扩散出去时,又产生了加倍的影响。

你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这个社会。你是重要的,也是极其宝贵的,这个城市将因你而变得不一样。

过收费站时向收费员说一声谢谢;下车时向司机先生说一声辛苦了;回到家向大楼管理员问一个好;由衷地赞美你的同事几句;对你的父母表达心中的感谢;给一个软弱丧志的朋友打打气;你的善意会带来一片灿烂和温馨,而你所付出的,却只是举手之劳。

我们都可以改变这个社会,或许你不是政府官员、不是居高位者、不是有钱有势者,但你就是那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重要功臣,这个城市要因你而更美好,这个社会也要因你而充满盼望。

有人说:“一只在北方的蝴蝶,它扇动翅膀所产生的力量,将造成南美洲的巨大风暴。”听来好像是不可思议,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一切美善,借着一个小小的用心,就将给这个社会带来奇妙的连锁反应。

你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这个社会。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实践真、善、美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教育孩子对人友爱、关怀更多地去关注他人,让他人成为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你会像俗话说的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会有收获的,而且同时你又不会对收获与否抱一种过于急切、功利的态度,能够做到心态平和。这是最可贵的。

谦逊待人孙中山(1866-1925)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武昌起义后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举行盛大的就任典礼后,孙中山亲自送代表们到大堂阶沿,代表们请孙先生留步。孙中山说:“我是人民的公仆,诸位是人民的代表,所以就是主人,我应当送你们到大堂阶下。”

有一次,孙中山去国民党党部演讲,门口的卫兵拦住不让进去,说是“今天孙大总统来,别人不让进去。”孙中山说:“孙大总统不也是个普通的人吗?他不过是百姓的公仆,”然后,孙中山把名片拿出来,那个卫兵看后,不胜惊慌,但孙中山微笑着走了进去。

有一次孙中山患病住院,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孙中山总是面带笑容,说一声:“谢谢您!”敬诚之情,溢于言表。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在北京治疗,在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炕桌时,孙中山先生安详地望着她,慈爱地说:“谢谢你,你的工作太辛苦了,今后你应当好好休息,这一阵子你太辛苦了!”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礼貌是待人接物的风度,它反映出一个人的教育水平、个性修养和文化修养。一个有礼貌的人,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人,不会在别人受到失败或挫折、苦恼或忧伤之时去嘲弄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个有礼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会关心他人的人,他决不会在别人工作或休息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或无理干扰;一个有礼貌的人,又是一个遵守纪律、讲信用的人,他决不会在开会或上课时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讲课或大会的发言充耳不闻、漫不经心,或嗑瓜子吃糖果,或看小说画漫画;一个有礼貌的人,他不会用琐碎的事情去占用他人的宝贵时间或轻易失约违背诺言;一个讲礼貌的人是很注重仪表和举止的,他懂得讲文雅和得体,持有旷达的气度,使用婉约、谦让的言辞及给人以发自内心的诚挚的微笑。所以,有礼貌的人既博得别人的喜欢又赢得别人的尊敬。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以礼待人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强化孩子的自尊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像,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建议二: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做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过失要重动机轻后果,要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孩子礼貌待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平时不断教育、训练和强化。年轻的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巩固热情、礼貌待人的行为,这对孩子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44种习惯 礼貌

一副善良的相貌就是一封推荐书。——菲尔丁

人们的举止应当像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培根

礼即理也。——朱子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别只看见你自己一位傲气十足的大款,去看望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许多人。”大款说。

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面前,问道:“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只看见我自己。”大款回答。

哲学家说:“玻璃窗和玻璃镜的区别只在于那一层薄薄的水银,就这点点可怜的水银,就叫有的人只看见他自己,而看不到别人。”

人们通常只看见自己,看不到别人。哲学家的话让大款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一定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

要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只有尊重了别人,才是尊重了你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如果忘记尊重别人,别人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别人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还怎样能作战呢?因此,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都要切记“尊重”二字。

一位社会学家说:“社会要进步,确实需要条条框框,但第一条规定应是尊重别人。如果把第一条规定做好了,一切就好办了。”事业的发展基石就是对别人个性的尊重和对个人能力真诚、坚定的信任,只有相信、尊重个人,尊重他人的尊严,才能激发别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别人,也是取得“双赢”的重要方式。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教育孩子关心他人父母最好从小处着眼,不露痕迹地引导孩子慈爱的关怀。

仁慈和尊敬是尊重的保证,而且可以从许多小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身体力行中看出来。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正是教导孩子也应以此待人。借由这些行为告诉孩子,尊重包括接纳、重视对方需求如同自己的一样重要,有时候苌至比自己的更须优先处理。

仁慈和关心需要长期培养,它们也能使我们更趋成熟。我们必须承认,有些时候对孩子或家人并没做到真正的尊重。承认自己心不在焉,为此道歉,如果曾因此而使对方难过,以后应试着更细心地改善自己的行为。这种开放的心胸,让孩子学到如何终其一生尊重他人。好学不倦的成人,是孩子的最佳楷模。

修养的作用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有一个名叫林晖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惟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晖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林晖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林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林晖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林晖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晖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晖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的基础所在,谁能建成空中楼阁呢?

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

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表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那么: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应该怎样培养他们彬彬有礼、富有涵养的良好的习惯呢?

建议一: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道德修养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欣赏艺术作品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美的熏陶,获得艺术的陶冶的和感情的升华,从而使我们对美的鉴赏力得到提高,高尚的道德操得到加强。

建议二: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能锻炼自己较强的交际、表达、写作、组织、自控、创新、应变等综合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礼貌博爱有位小伙子要到王家庄,但不知要走多远。他见路旁有个老农在锄地,便直着脖子朝他喊:

“喂,老头,到王家庄还有多远?”

老农抬头为,回答他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一听,奇怪地问:“怎么在你这儿论文不论里?”

老农笑着说:“要论理(礼),你该叫我什么?”

小伙子恍然大悟,连忙道歉。

礼貌,不仅体现在待人处世彬彬有礼,也体现在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中。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向世界大怀抱迈进,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再局限于同民族同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秘密”。在超越国度的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学会以“礼”相待。

小知识:对外交往7不问与西方人打交道,至少有以下七方面不可以随便问:

(1)年龄不能问:西方人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更是如此。

(2)婚否不能问:西方人认为婚否是个人隐私,若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过分关心”之嫌。

(3)收入不能问:不仅收入不宜谈论,诸如住宅档次、服饰的品牌之类能体现出个人收入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

(4)住址不能问: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地址,就该邀请其上门作客,他们通常不喜欢随便有人上门打扰。

(5)经历不能问:西方人视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摸”去的。

(6)工作不能问:询问工作被认为是窥探他人隐私。

(7)信仰不能问:宗教信仰和政治见解,在西方人看来非常严肃,不能随便问。

对着镜子笑,镜子就会回赠你微笑;对着镜子愁眉苦脸,镜子亦会把同样的忧容愁面原本原样地反馈给你。世间万物,皆是有此才有彼。人需要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没有尊重,社会将由于漠视与敌对而陷入“他者即地狱”的冰冷深渊。人与人的尊重,不仅存在亲戚朋友之中,也应该在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中得到体现和彰显——这既源于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源于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权利约定。这种约定,历经多少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以一种革命的突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共处,彼此约束,共同进步。

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丰富了我们闲暇时间的活动场所,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在与众多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年龄、性别、民族、信仰、种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不经意间,我们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很多情况下,许多冲突并非源于我们的故意或他人的敌对。在冲突发生时,只要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真诚的沟通,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对于父母们来说,怎样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