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30

第30章 思考的习惯(5)

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打败别人,而是看我们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是否能够把它用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方面,看是否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否关心他人,实现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目标。

我们可以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累积财富上,然而,如果财富对于我们的意义仅仅在于它本身,而不能帮助我们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我们实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成功。即使把世界上所有的财富、知识和才华都集于一身,如果你不会加以利用,来服务自己的目标,那它全然是些废品。

生活中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价值和原则,不要为了自己的财富或者权力就去做损害他人的事情。相反,我们不应该吝惜这一切,可以把它施与别人,最终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回报的。成功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过一种有目标、让自己满足的生活。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不人云亦云、具有独立个性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让孩子独立如果你只是想要保护孩子,一点都不让孩子尝试的话,孩子最后可能会产生挫败感。也许你从自己的经验当中知道,要学好汤匙的正确用法,总难免有某种挫折感,但你仍应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经验胜过你的千叮万嘱。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梦想、情感、目标及愿望,这些可以和你的想法很接近或者完全不同,但是这毕竟是属于孩子的。

让孩子可以好好追求他想要的,纵使这仅仅是兴趣而已。肯定孩子的情感及兴趣是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

花未全开月未满圆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着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满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满圆’八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

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招来大祸。

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间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诫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虚荣是一种肤浅,卖弄是一种无知!

你要宽容,记住人是从错误中成长的。忠告犯错误的人如何纠正错误,而不要纠缠于过失上。要意识到有些错误是不能控制的,要聆听他们的自辩。要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以导师的姿态出现。

如果别人对你出言不逊,你应该为这个口吐脏言的人感到遗憾,而不是恼怒,因为生气有害于自己的健康,对方的行为有失斯文,难道你也要步人后尘?对方出言伤人是一种失礼的举动,但如果你也变得按捺不住、气急败坏,那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再说,即使你怒发冲冠也不能让对方改掉坏脾气。所以对这种人大动干戈是不理智的。

那么:怎样克服孩子浮躁好胜的坏习惯呢?

建议一:确定具体目标并能坚持到底父母在引导孩子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

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急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建议二:用语言来鼓励孩子如做事时鼓励孩子:“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

;“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看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

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说:“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

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

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的两只眼睛都只盯着‘剑客’这块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顿然醒悟,依师傅所言而行,终成一代著名的剑客。

剑道如此,人生亦然。人需要有理想、有目标。但是,如果眼睛里只有目标和理想,就会迷失自我,就会不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素质,就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无法做到扬长避短。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能“知己”,又怎能“百战不殆”?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认识自己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家长正确引导研究表明,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主客体分化能力,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他们逐渐能够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通过把自己与别人比较来确认自己,这明显地表现在伙伴关系中;另一方面,也为孩子能把社会上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长辈对他们的态度、奖励与惩罚等作为参照物来评价自己,提供了心理上的可能性。

孩子感性知识较少,理性思维水平低,因而在评价自己时经常带有情绪性,极易受暗示,往往把成人的言语、表情等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判断自己的行为时只考虑行为后果,缺乏对动机的思考,而且在自我评价中难免带有偏激性和不稳定性,只会简单地肯定和否定,或者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又否定。

因此,家长必须积极引导,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优缺点,从而形成孩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选择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其他学生也请求再选择一次。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如此。”

生活的全部艺术,其实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选择。最现实的掌握命运的秘方,其实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也是——选择!

所有的人生哲学,所有的关于人生的训导,包括先哲的教诲,都只是在告诉人们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在充满选择的生活里,人类的智慧就大放光彩。

心情的选择也好,拥有的选择也好,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选择也好,“选择”最终将决定我们的生活,决定我们的命运。

选择是一种习惯,当你让自己的选择变成自己的习惯时,选择将会变成巨大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的选择就是你人生路上的交叉路口,请慎重对待你的选择。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善于选择的好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