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02

第2章 学习的习惯(2)

建议二:不要把成人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爱好,只要是健康的,向上的,都应鼓励,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建议三: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避免使用伤害孩子的语言建议四:家长不要过分注重结果,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自己去解决问题会说话的花儿一个6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

“噢,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

小女孩满意地笑了。

小女孩长到16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

“噢,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向往天堂静穆的乐园?”

小女孩又满意地笑了。

女孩到了26岁,已是个成熟的女性了。一天,她悄悄地问做外交官的丈夫:“昨晚宴会,我的举止言谈合适吗?”

“棒极了,MyDading!”外交官毫无吹捧之意,却不无欣赏和自豪之情,“你说话的时候,像叮咚的泉水、悠扬的乐曲,动人心怡人情,虽千言而不繁;你静处的时候,似浮香的荷、优雅的鹤,美人目爽人神,虽静音而传千言……亲爱的,能告诉我你是怎样修炼的吗?”

妻子笑了:“6岁时,我从当教师的妈妈那儿学会了和自然界的对话。16岁时,我从当作家的爸爸那里学会了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在见到你之前,我从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外交家那里学会了和什么样的人谈什么样的话。亲爱的,我还从你那里得到了思想、智慧、胆量、看法——爱!”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你的生活充实吗?如果觉得太无聊,表示你已停止成长。一个对新事物有兴趣的人,哪里会觉得日子苦闷?

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学到极多实用的东西。上苍在天地之中放入了许多的趣味,你可以在当中满心欢喜地享受和体验。

从不同的事物中,我们都可以学到许多美德。因此,不要停止学习,除非你已毫无知觉了。

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但我们懂得怎么学习,学习什么,学会与自然界对话,学会怎么讲话,学会思想、智慧、胆量、爱……我们可学的东西很多,只要用心,我们会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优雅且具有高级趣味的人。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带领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要带领孩子多参加各方面的活动,多给孩子提供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比如逛公园、旅游以及散步或观星赏月等等。让孩子多听听,多看看,多摸摸,使孩子视野开阔,见闻丰富,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也就会油然而生了。

建议二:常给孩子们讲一些著名科学家小时候努力学习的故事家长还应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著名科学家小时候努力学习的故事,讲一些与自己的孩子同时代的才智出众的孩子学习的故事,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稳定和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逐渐地、自然地引导孩子把兴趣转移或集中到某些方面上来,形成稳定的兴趣,发展特殊才能。

“成功学”专家有个人老是这么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去遍寻那些成功的人请教成功的经验,如何去成功。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了他的问题却这样回答道:“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成功呢?”

一个年轻人曾经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苏格拉底要这个年轻人第二天早晨去河边见他。第二天,他们见面了。苏格拉底让这个年轻人陪他一起向河里走。当河水没到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趁这个年轻人没有注意,一下子把他推入水中。小伙子拼命挣扎,但苏格拉底很强壮,一直把小伙子按在水里,直到他奄奄一息时,苏格拉底才把他的头拉出水面。而小伙子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苏格拉底问:“在水里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小伙子回答:

“空气。”苏格拉底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需要空气的愿望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有人问康德拉·希尔顿何时就知道自己将会成功,他说:“当我还穷困潦倒到必须睡在公园的长板凳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今后会成功。因为我知道,一旦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功成名就时,就表示他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欲望越强就越能激发出自己的力量,如果只有成功才能活下来,我们便再不会浪费时间去研究如何成功的问题,做一名“成功学”研究专家了。

假如我们身陷不测,与强盗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只有把他打倒,我们才能够活命。那么这时我们不可能再去请教拳击教练、柔道专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拼搏,而往往会取得胜利。

追求成功,亦是同样的道理。当渴望成功如同渴望生命一样重要时,你才可能获得它。

那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怎样培养他们求知若渴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激励孩子“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鼓励孩子从学海中寻找快乐,从“乐学”走向“爱学”。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编剧、办报纸、做小实验,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爱学进一步发展为主动学,创造性地学。

第4种习惯 减压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列宁

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朱德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英子是一个很散漫的人,经常丢三落四,她为此吃过很多苦头,可是毛病照样没改。

她觉得很尴尬,因为早上在路上碰见一个上一年级的同学,那个同学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还讨论了一些昨天郊游的事情,可是她一直没有想起来这个同学的名字。昨天她们在郊游的时候认识,当时走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并互相介绍了自己,可是才一个晚上的工夫,自己就把人家的名字给忘了,唉!英子越想越郁闷。

这时,有人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回头一看,是好朋友小云。小云问她:

“想什么呢?又在发呆?”

“没有什么。”

“你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事?”

英子又开始紧张了。

“真的想不起来了?今天是我生日,你不祝福我?”

“哦——对不起!”英子开始为自己的健忘感到生气了。

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一个丧失了记忆的人,是无法正常生活在世界上的。

能记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人能够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第二,人能记忆语言和文字;第三,人能记忆自己的身体的操作或运动;第四,人能记忆各种情感,如自己或他人的喜、怒、愁、恐惧、悲伤等。要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就要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和情感记忆。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有意识来划分,记忆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指人们的记忆是照每个人的目的去进行的,而无意识记则指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识记。人的绝大多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有意识记获得的。同时,人类的生活现实要求人必须进行有意识记,因为一个人要生活和从事工作,许多知识不经过顽强而有意识的努力是不能掌握的。孩子的有意识记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无意识记,训练孩子把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是训练孩子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点。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对材料的意义进行理解,记忆可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是指对识记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思维,理解了材料的含义后再进行的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只通过一遍遍的重复,记下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

由于孩子还处在记忆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在识记中仍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把孩子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是训练孩子超常记忆力的又一任务。

每个人的记忆能力的强弱是不同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影响人的记忆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情绪、疾病、睡眠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记忆能力的系统训练,尤其是幼儿(3~7岁)的记忆训练。按理论计算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五亿本书的记忆量,但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发挥出这种巨大的记忆潜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记忆训练。世上记忆超常的人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记忆速度快。例如有个叫莱因克的人,依次接见几百个陌生人,每个人报出自己的姓名,莱因克能立即记忆每个人的名字,记忆速度之快之准确令人惊奇。另一方面是保持时间长,如日本的小野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两万位,并能长久不忘。这些记忆超人并非天才,而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后来他们又把自己的记忆训练方法加以推广,训练了许多记忆能力超常的人。

世界历史上有一个“神童”卡尔·威特,他父亲把教育他的过程写成一本书——《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6岁左右就能讲5种外语,8~9岁就能做大学的数学题,9岁进人大学学习。他并不是一个天资很好的孩子,达到这样的程度完全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例如他父亲为了训练他的记忆力,每到一处新地方参观回来后就让他写信,把看到的一切告诉家里人。后来还有不少“神童”,就是他们的父母参考了《威特的教育》后训练出来的。

在我们进行的记忆训练实验中证明,经过几个月的短期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会成倍提高,如有些5~6岁的孩子训练前记忆能力仅为其父母的1/3~1/4,训练后可以超过其父母。记忆各种知识的速度也显著加快,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轻松地学习完两年的课程。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呢?

建议一: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动机是记忆的开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的心算能力很强,别人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开出,车上有31人。

下一站:下6人,上4人;下一站:下11人,上3人;下一站:下一个抱孩子的母亲,没有人;下一站:下9人,上3个老人;下一站:下19人,上30人。

题目一说完,这个人马上就报出了此时车上的人数,但是出题者却问:汽车经过了几站?哪一站没有人?哪个站上了3个老人?这个人却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记。

由此可见,记忆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要训练孩子记忆的目的性,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孩子明确记忆什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东西不必要记,只看一看就行了。例如,在学习前可先让孩子把要记的东西说一遍,或者学完后家长问一问他,如发现他记忆目的不对,可让他重做。

(2)让孩子明确怎样记忆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关键是让孩子理解材料,而不是死记硬背。不要让孩子一遍遍读材料,而是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说”材料,这样他就会明确记忆目的,去识记材料的实质,理解材料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完成回忆,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建议二:训练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识记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的。

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孩子在心情平静时记忆孩子心情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2)要让孩子发现问题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个小物体,或是在吵闹的地方读书,这对于意志力还不太强的孩子是很难办到的。只有让孩子发现材料的趣味所在,引发他的好奇心,才能够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例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笑嘻嘻”一词与“笑哈哈”一词的不同,在讲课时脸上现出笑嘻嘻的表情,并说:“你们学习很认真,你们看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学生都说:“老师笑嘻嘻。”

说完学生也不自觉地笑了。接着老师又问:“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现笑的程度?”有的学生说:“笑哈哈是出声哈哈大笑,而笑嘻嘻是不出声笑。”由于老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在材料中发现了好奇的东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记忆效果也就好了。

(3)各种感官参加识记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百个句子让学生听、读、写。结果,听记住40%,读记住60%,而写则记住80%。

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写时既要默读,又要看,还要写,各种器官都工作,相互配合,有利于记忆。二是因为这样多的器官配合,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所以记忆效果好。

(4)要懂得让大脑休息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虽然要以训练他们的自制力、学习的有意性为主,但是也不要忘记让孩子注意大脑的适度休息。因为,孩子的体力、视力、用脑度、疲劳、睡眠、饮食正常或学习环境,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建议三:把握意义,灵活联想孩子记忆时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尤其对于语言材料,如果不理解其意义,只按字面记忆材料,一方面记忆难度很大,记忆效果不好,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即使记忆住了,孩子因不理解其意义,也常会不知如何利用。

因此,家长要训练孩子记忆材料时首先要明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真正懂得了材料的意义记忆起来也容易很多。例如“白日依山尽”与“尽日白山依”,同是五个字,但因为第一句的五个字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记忆起来相当于一个记忆量,而第二句的5个字都没有完整的意义,记忆这句话等于记忆五个独立的字,相当于5个记忆量。

另外,灵活的联想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方面。联想规律是人类记忆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当所要记忆的材料与人的大脑中的材料有某种联系,能引导人的联想时,有助于新材料的记忆。例如,当孩子学习了“大”字。告诉他“大”字下面加上一点就是“太”,孩子会很快记忆住“太”这个字的,因为“太”与“大”进行了联想,而“大”

字又是孩子已经记忆住的内容。

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方法。把要记忆的材料联系起来,对比着记忆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孩子与其他已记住的材料相比较、联系,让他们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什么联系的可教他们自己创造联系。在训练孩子运用联想时,还要让孩子发现材料的特征,训练对材料的兴趣。材料越有特征,孩子对材料越有兴趣,记忆效果也越好。

建议四:]适时地复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需要经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保持长久。

(1)隔一天就必须复习孩子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兴趣,但不复习已学过的东西,这就将影响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材料,识记一天后,大约要遗忘50%以上。因此,隔天就得复习一次,不要一段时间后集中复习。

(2)让孩子运用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睡眠中记忆力不会下降。因此,让孩子在睡前记忆一些材料,第二天醒后回忆,这样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