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谨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个道理就是说,人如何做到少烦恼,因为知道得越多,烦恼越深。现在有一本很流行的古书,就是《菜根谭》,这本书是明朝的一位儒家洪自诚先生作的,不过后来国内没有了,反而是日本人保留下来。民国初年,有人到日本留学发现了,同时买了很多中国失传的古书回来,《莱根谭》才流行起来。《菜根谭》的原文有几句话:“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涉世浅”,年轻人刚刚出来,入世不深,污染也不深;“历事深”,人生经历的事情太多,机械亦深。这个机械,就是代表那个有心计较的妄想,所谓机关用尽,那些烦恼也越多。所以他下面说的:“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就是我们普通喜欢讲做人,人生经验都要通达,但反而不如有些地方马虎一点的好。
大师智慧串讲
“不如有些地方马虎一点的好”,就是教导我们在某些非原则的问题上,不要太较真,“糊涂”一点好。刘新吾说:“人不要活得太精细了,那样太累!该包容的,一定要学会包容;该忘却的,一定要学会忘却。”
但大多数的人却都是“糊涂难得”。“难得糊涂”是清朝末年书画大师郑板桥的名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状态中,不仅会加速人的衰老,而且高血压、精神病、心脏病、肝胆病、癌症等疾病也会不期而至。“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当你处于困境时,“糊涂”一点能使你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还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遇事“糊涂”的态度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①人的创造力往往是在凌乱的环境中产生的,能够忍受某种程度的凌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
②不严格追求完善的人,通常胸襟比较开阔,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会过于偏激,这对预防身心疾患是很重要的。
③“糊涂”的比起事事处处精明的人,一般人际关系较佳,这有益于健康。据调查,性情孤寂的人比人缘好的人死亡率高2.5倍。
④不斤斤计较的人在婚姻、家庭方面较易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是健康的基础。
⑤对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过于注重生活琐事,可以减少焦虑,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为什么什么事非要弄个明白呢,该我们明白的时候事实会来说话,我们为什么非要去问、去说、去找个答案呢?!
很多事弄太明白了反而对自已是一种伤害,不如让它“马虎一点”的好,为什么要太早的知道结果呢,也许现在的结果并不是我们能预料的那样,但当你非要弄个明白的时候就必须有个结果,如果有了结果就很难再超越……
如果你弄明白了别人是在利用你,你可能就此与别人断交,但是人与人之间谁不是相互利用呢,别人利用你,说明你有利用的价值,你又能从中得利或是有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弄明白了这件事有太多的竞争,可能很难成功,然后就不再去努力,那你连那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了。
如果你弄明白了别人不爱你,就此断了心中的想法,你怎么知道事态的发展呢,怎么知道这就是结果呢?
如果你弄明白别人在说什么,然后马上表现你聪明的一面,你知道的很多,那么你就马上的暴露了自已,别人就会防备你,这会给你未来的人生道理提供多少障碍呀!
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我们没必要非得马上要一个结果,结果是在事情慢慢的发展中自然得出的。
“马虎一点”,能让人得到一种安宁,一种轻松。所以有时候,人没有必要太“聪明”。一个人如果太“聪明”,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记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她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令人羡慕不已。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毁在了她的聪明上。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了吗?
聪明不好吗?聪明固然很好,但聪明很累。培根说:“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这是‘小聪明,大糊涂’。”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看起来非常聪明,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拾掇的毫厘不爽。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如此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换得个泰然安详。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计较,什么都不去想,该有多幸福!但也许有人会说,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计较的人,是没有理想、没有生活目标的傻子。走在大街上,经常看见一些头脑不健全的人,我会倍加怜惜他们,但当看见他们无比的开心,没有常人的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又会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也许,他们真的很幸福,真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楷模。
昆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鲁智深有这样一段唱词:“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苍凉、悲伤中,演绎成寥廓的通达!细想人生,赤条条的降生到这世界,走的时候也是赤条条的离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争名夺利,斤斤计较有什么用啊?到头来两眼一闭,任何东西都不再属于自己。活是一口气,死是一缕烟,人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郑板桥做知县时,为堂兄与邻居的墙基官司而写下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多富有哲理啊!万里长城依旧在,秦始皇如何?何况我们只是一介草民呢?让人警醒的诗句,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
“马虎一点”,是一种经历,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做一个人,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漫长旅途之后,看透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阅尽了人间兴衰,尝遍了人生苦辣酸甜,体验了争强好胜的无聊。顷刻间,是非成败转头空。什么当年笏满床?什么曾为歌舞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这个社会的黑暗面竟然也这么多!于是,便学会了浊眼看世界。许多事情,该糊涂时就别让自己太清醒,不糊涂也要让自己装装糊涂。因为,太清醒了,就很难保持一颗如水的静心。这时候便深深体会到了郑老先生的“难得糊涂”,方是人生佳境!
一个人走过了人生的几多风雨,不愿也不想再去计较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在非原则问题上不作计较,在某些原则问题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细小问题上,更不去做无休止的纠缠。理智处事,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应付逆境。以理智的“马虎一点”化险为夷,以聪明的“马虎一点”平息可能发生的种种矛盾。我就应该是我,不应该去想与自己无关的事,也不应该说出与自己无关的话,对自己多一些自省,对别人多一些宽容。能努力让自己做到这些,我想我应该是幸福的。我自己对幸福的认识是:幸福是属于自己精神上的解脱与升华。
“马虎一点”,对家庭来说,是理解、包容、平等。对老人的唠叨多一些理解,对爱人的错事多一些包容,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平等。对社会来说,是宽容、爱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睁着眼睛看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聪明一点。眯着眼睛看别人,对别人的看法糊涂一点。也许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马虎一点”。而“马虎一点”的最高点,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宽如大海的胸襟。一个人倘能真正修炼到这种“马虎一点”境地,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马虎一点”告诉我,它是一种超越,一种策略,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的思维不要糊涂,而是为人处世却是糊涂一点的好。心胸开阔些,心情平和点,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坦然面对一切,以静养心,那便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还是“马虎一点”的好!
对未来“马虎一点”,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多惊喜!
对别人“马虎一点”,这样别人才会信任你,因为别人以为你很傻!
对爱人“马虎一点”,给他自由也是给自已空间!
对事情“马虎一点”,路不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知道结果,干嘛自封死路呢!
对生活“马虎一点”,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不明智,但也未尝不会快乐!
对朋友“马虎一点”,谁付出的多一些少一些都好,只要大家开心就好!
“马虎一点”,做起来真的很难,可能会失去自我,但是只在这样我们才能少受些伤害,才能少走些弯路,才能有好的未来!
学着“马虎一点”吧,学着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学着不懂别人的情感,学着糊涂处事!
人生本来就是很累的,我们都背着太多的痛苦,我们该学着用糊涂来保护自已!
不懂得“马虎一点”的聪明人就是自作聪明的小聪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马虎一点””却难““马虎””,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更有甚者,因想不开而轻生厌世,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那么,怎样才能在该“马虎一点”的时候做到“马虎一点”呢?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的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求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第三,要学会广交朋友,遇到挫折、失败之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谈谈心。第四,要学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