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大师的解脱智慧
2808700000029

第29章 人生最大的福气是清福

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瑾说: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

人生最大的福气是清福。不晓得您现在是否还这样认为?

大师智慧串讲

佛教福报当中,尤其难得的叫“清福”。南怀瑾大师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他宣扬“清福”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清福、明了清福、享受清福,那这个福报真的是无量无边,智慧也一定是随着增长。南怀谨先生有一篇短文“清福最难”,讲的“清福”的真正涵义。全文如下:

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明朝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是中国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关公、观世音……都在天上。管他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来,只要一炷香,每一个都拜到了。这人拜了30年,非常诚恳。

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面前,一身发光发亮。还好,他没有被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游山玩水,没有疼痛,无疾而终。这个天神听了说:哎哟,你求的这个,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的到呢?地位高了,忙的连听《金刚经》都没有时间,他哪里有这个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难。涅磐翻译成寂灭,虽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实际上,涅磐是一种境界,就是“长乐我净”的境界,是一个极乐的世界。那才是“我”,我们生命真正的“我”。

清福。清福是朴素之福,闲适之福,淡雅之福,平常之福。然而正如作者所言,“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呢?”

清朝的慎郡王胤禧,是很会做诗的,他曾经做过一首樵歌,道: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馨答,丁丁飞鸟惊。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这是清福,是许多吃肉朋友所艳羡的。胤禧身为郡王,却很爱风雅,一任他的哥哥胤稹——雍正去过皇帝瘾,猜忌,禁压,杀戮;而他却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大做其春浮居士。

他要享受清福。

而且还把这清福赏给了“友木石,无衰荣”的樵夫。“得柴换酒,醉归踏月”,福气的确很好,不过这只表现了才子们的闲情逸致。事实上,靠着二条胳膊,一柄板斧,天天在山上砍柴的樵夫,是并不懂得的。他们只知道得柴换米,饥归踏月。但倘要这样说,这就不能算是清福,反倒有点象是清苦了。

清福难享了,这是一种哲理。正因为难以享清福,因此也就只好降低“福”的标准了。幸福在不同人的眼里标准是不同的,人与人是不可比的,也是无法相比的。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拥有一个率真的快乐心灵、知足的心态就是拥有一个幸福的世界。虽然没有多少金钱、没有任何权势,没有多大的声名,但在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努力做到拥有平凡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心态,争取每一天的日子都能在快乐中度过,这就是享清福。

佛祖说,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仍然安宁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处在天堂,也不满意。

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打算不满意,就没有什么能让他满意。因为他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好比童话故事里的那位公主,床上铺了十几条柔软的被子,不过是被底下放了一颗蚕豆而已,她就被烙得整夜睡不着觉。固然是因为她的皮肤柔嫩,也是不知足的毛病在作怪。相反,一个知足的农民,劳作之后,躺在草地上,天当被,地当床,也能睡得十分香甜。

享受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资源再丰富,也不等于得到了享受。至少在睡觉这件事上,富人不一定比穷人能得到更多的享受。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位美国学者曾进行过一个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他惊奇地发现,美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并不比非洲原始族群的居民高。美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非洲原始居民的物质条件十分贫乏,后者的幸福指数为什么不低于前者呢?恐怕还是知足常乐吧!

佛祖又说,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却很贫穷;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却很富有。这好像悖论,其实不然。贫富本无限度,富到比尔·盖茨那种地步,还可以更富;穷到乞丐那种地步,还可以更穷——若是跑到沙漠里,多喝一滴水都是奢侈,不是更穷吗?所以,贫富并无绝对,到这个地步觉得富,就是富;觉得穷,就是穷。

有一次,某小镇上的一位耄耋老人过生日,当地的记者也来向这位寿星祝贺。在采访中,老人自豪地说道:“我是这儿最富有的人。”

一个税收员听说这件事,很是奇怪,因为他从来没有收过老人的所得税。于是,他找上门来,问道:“听说您是本地最富有的人,真是这样吗?”

老人爽朗地回答:“是的。”

税收员观察老人的居所,不像很富有的样子。他又问:“您能具体说一说您的财富吗?”

老人说:“身体健康是我的第一项财富,别看我已经90多岁了,但能吃能走,身体可不输给你喔!”

“您还有其他财富吗?”

“我还有一个贤惠温柔的妻子,我们在一起生活了60多年。我还有好几个聪明孝顺的孩子,这儿的人看了都很羡慕。”

“您有银行存款或其他有价证券吗?”

老人十分干脆地回答:“没有。”

“您有其他不动产吗?”

老人的回答仍然是没有。

税收员肃然起敬。他真诚地说:“老人家,确如您所言,您是我们这个镇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您的财富谁也拿不走。连政府也没办法收您的财产税。”

从物质财富多寡来说,这个老人不是最富有的。因为他有一颗最知足的心,所以他确实是最富有的人。也可以说,他有一颗富人心。

相反,如果有一颗穷人心,哪怕拥有再多财富。也是一个穷人。

佛经中记录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善生长者,偶尔得到了世间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价值连城。他当众宣布:“我要把这个宝物,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于是,很多人蜂拥而来,他们中有乞丐、残疾人、孤儿和鳏寡老人。他们纷纷诉说自己的苦楚,以证明自己才是最贫穷的人。但长者对他们每一个人的答复都是:“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全国最贫穷的人都在这里,难道哪儿还有更贫穷的人吗?长者说:“我告诉你们,我们的国王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波斯匿王耳里,他非常生气,命令手下:“去把那个人给我找来!”

长者很快被带到波斯匿王面前。波斯匿王把他领到收藏珍宝的库房里,打开一扇门,指着黄澄澄的金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长者说:“这是存放黄金的金库。”

波斯匿王又打开一扇门,指着白灿灿的银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是存放银子的银库。”

波斯匿王又打开一扇门,指着里面光闪闪的珍宝问:“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这是存放珍宝的宝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我的黄金、白银和珍宝堆满了屋子,你却散布谣言,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长者笑道:“陛下,您是掌管天下的人,不是一个库房小吏,何必向我炫耀这些珍宝呢?国家的兴衰是您的家业,人民的贫富是您的衣裳,百姓的毁誉是您的脸面。您的库房里堆满了黄金、白银和珍珠,可我曾见过成千上万的乞丐、残疾人、孤儿和鳏寡老人,他们得不到救济,穷困潦倒,生活在生死线上。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对生活的抱怨,证明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秽的人。您能说自己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吗?”

波斯匿王低下头,满脸惭愧地说:“您说得对。我确实是世间最贫穷的人!”他当即下令制订救济政策,并打开自己的宝库,去赈济那些贫弱的人。全国上下,无不称道国王英明。

一个人如果以占有尽可能多的财富为满足,那么,无论他的财富多少,都是一个十足的穷人。财富的最大价值是投资于正当事业,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并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赚钱只是他的一项工作、一种修炼、一个游戏,他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最愉快的心灵体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