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2804400000021

第21章 最好食物会留在最后(2)

可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和机构主力较较劲。巴菲特就是这方面的好手。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原则是“三低一高”: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低财务杠杆、高股息分配,并且必须具有市场垄断地位,而且这种市场垄断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不能被改变。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股票,符合要求的已经不多了;更何况巴菲特耐得住寂寞,他手中握有大量现金,股市低迷时不到真正物有所值决不轻易出手,这些都注定了他能买到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股票价格的投资品种。

例如2002年2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跌到1349点时,巴菲特仍然表示,“尽管股市跌了3年,普通股票已经大大增加了投资吸引力,但我们仍然认为,即使值得我们产生中等兴趣的可投资股票也是寥寥无几。”接下来,巴菲特不是逐步买入股票,而是一再减持股票,2003年年末时手里拥有的现金高达360亿美元。

巴菲特无论买进股票还是卖出股票,都有极大的耐心和机构主力比拼,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一家规模庞大的机构主力。拥有这样的耐心,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在内在价值的顶部买到自己心仪的股票,然后在内在价值的底部卖出手中的股票,这其中的差价就大了。

巴菲特认为,机构主力必须定期接受业绩考核,所以他们虽然也嚷嚷着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但不会真正付诸行动。相反,个人投资者就不用人为设置这样的障碍,完全可以和机构主力比耐力。

树立信心

一家午餐店在正式营业之前,作为它的老板,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树立信心,只有树立足够的信心,这家午餐店才能够非常好的运转下去。“史密斯与沃伦斯基”开业之初,如果他的老板不是抱有足够的信心,恐怕它也不会成为华尔街最好的牛排店,更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身为一个投资者,当你购入一家股票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长期持有它抱定信心,因为只有你有信心,才会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动摇,才会坚决持有。

巴菲特做过很多令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的《华盛顿邮报》,当时这家报纸的状况如同一个身染重病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疾病掩盖了他那曾经的辉煌,同时也掩盖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睛。很多人以为《华盛顿邮报》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了。

为了避免亏损,很多《华盛顿邮报》的持有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很多人认为自己躲过了一劫,但是巴菲特却开始逆势而行。他开始买下《华盛顿邮报》大量的股份。当时很多华尔街的投资人都将巴菲特的投资行为视为是不可理喻的。

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但是巴菲特却坚持自己想法,对《华盛顿邮报》抱有极大的信心。而巴菲特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获得了回报。随着经济的普遍恢复,那个曾经被众多投资者都视为垃圾的《华盛顿邮报》终于在沉默了几年之后焕发了生机,重整旗鼓的它在美国传媒业界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巴菲特的自信,最后换来了50亿美元,可以说这是《华盛顿邮报》对当初巴菲特施以援手的最大回报。这让当年曾经满脸鄙夷的取笑巴菲特的投资者们感慨万分。对此巴菲特的解释是:“当你对自己的决定成竹在胸时,即使100个人当中有99个人会怀疑你的决定,当然这100个人当中包括你自己,你也要勇往直前,在这个过程中,你无需为此做出任何解释。”

树立信心,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做到的,这是因为从众是每一个社会人都普遍存在的心理,他们由于缺乏安全感便总是试图去寻找某种模式或是榜样之类的东西,尤其是在自己处于危险境地时,更加视这个榜样为救命稻草,紧握不放。这当然在股票市场也能成立,恐惧会使人失去理性,而变得盲目顺从,这在股票市场里已经不足为奇了。

在巴菲特看来,当他们被众多的证券分析师、技术分析师、基金经理人、财务顾问团团围住时,他们将会变得更加无所适从,毫无主见,当大多数投资者都加入到追逐潮流的队伍当中时,他们也就同时为自己的投资宣判了死刑。巴菲特说:“你如果将眼睛总是放在那些大多数投资者都趋之若鹜的股票上时,绝好的投资机会将会从你的眼前悄悄溜走。”

所以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选择。而对于那些专家的预测,投资者要做到只能听,但不能完全信以为真。巴菲特在股票市场上的特立独行是众所周知的。也许是多年投资股票的经验使他明白,股票市场是一个到处都充斥着嘈杂的噪音的地方,刺耳的噪音总是会让投资者变得盲目和不知所措。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要想投资成功,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使自己变得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除了《华盛顿邮报》,巴菲特还曾经力排众议坚持买进政府雇员公司来说吧。当时很多人也认为巴菲特简直是疯子。

政府雇员公司是美国第七大汽车保险公司,创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他们的主要业务包括为收入稳定的人提供汽车、住房和财产等方面的保险。在很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之后,这家公司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由于该公司所采用的是直接销售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它的管理成本,增强它的市场竞争力,使它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具有竞争实力的保险公司之一。

可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会一帆风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家公司开始出现严重亏损,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亏损额的直线攀升,该公司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当时政府雇员公司的投资者们充满了恐慌情绪,他们认为这家公司已经无法为他们创造财富了,为了避免损失他们开始纷纷撤资。巴菲特并没有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便是在公司股东大会上遭到普遍质疑时,他仍然坚守自己的选择,于是从1976年开始,巴菲特不断的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的固执和强硬曾经一度让他的股东倍感失望,最后一些股东甚至提出了分道扬镳的请求。为了平息股东们的反对,巴菲特向他们解释说:“政府雇员公司虽然目前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如果对它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一下仔细地分析,我们就会不难看出,该公司的情况并不大多数投资者所认为的那样糟糕,如果耐心等待,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雇员公司走出困境的那天,现在看来似乎对我们有些不利,但我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在将来的某一天得到我们应有的回报。”唇枪舌剑之后,巴菲特终于以他那略显固执的坚持赢得了胜利。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创造巨大的利润,是因为他的思路总是与众不同,而且他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选择是自信的,这自信让他没有被那些抛售股票的人拉拢,也没有被那些反对的声音淹没,他始终在为自己的选择高声呐喊,拒绝盲从的他终于笑到了最后。

离开餐桌后的前途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的人们在吃午餐时都会想到巴菲特的天价午餐,他们在这里绞尽脑汁的思索着巴菲特在这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他们虽然只是吃着普通的牛排,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像巴菲特一样思考自己的未来。作为一个投资者,所有的人都在思考着下一只股票应该选谁。

投资股票,实际上就是投资未来。作为一个投资人,不能只盯着我们现在在做什么,而是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放到更长远的未来。只有将未来想明白,我们的投资才会变得有保障,而这也是巴菲特所喜闻乐见的。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眼下之意就是购买一只股票,就要想到这只股票十年后的发展情况,一只股票的好坏应该从长远来看,不能以眼下的涨跌论得失。投资者必须用长远眼光来看待持股,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丰厚回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时他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100年前的年报。他从这份1896年的年报中发现,可口可乐公司虽然已经成为当时冷饮市场的领导者,但那还不过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令人称奇的是,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计划。

要知道,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年销售额还只有14.8万美元,可公司总裁却表示:“我们从没有放弃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能够提升人类健康与快乐、最卓越超凡的一件东西。”

巴菲特满意地说,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因为遵循了100年前制定的方针政策,并且一以贯之,才使得它的年销售量从那时的11.6万加仑可乐糖浆,增长到32亿加仑,100年间增长了27500多倍。

巴菲特说,100年前的可口可乐产品所代表的热情和想像力就达到了顶点,成为塑造这家公司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可口可乐公司的本质即其竞争优势和主导性,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