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2804400000020

第20章 最好食物会留在最后(1)

选牛排比做牛排重要

很多人在想“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的牛排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认真去学习,我一样能够做好味道鲜美的牛排,说不定更加可口。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但是他们在经过很多努力之后,依然没有将这样的想法变成现实。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根本无法取得“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里那样质量的牛排。他们的牛排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而我们的呢?只不过是随便买来的。

很多事情的重点往往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就拿投资这样的事情来说,有人认为结果最重要,因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实则不然,真正重要的挑选股票的过程。这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当你挑选到一只优秀的股票时,赚钱便成了它的副产品。

在巴菲特看来,一个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就确定了要投资这家公司,所以他应该坚持长期投资而不是快进快出,在这种情况下精心选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这将直接决定你的投资是否能为为你带来收益。

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巴菲特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经验。他说自己在考察投资项目的时候,目光主要是盯着那些准备永久持有的股票。他知道,值得这样投资的股票并不多。在过去,他也不断地通过买入卖出股票来遴选好股票,但现在不这样做了。现在他手里缺的得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项目。

在一次演讲中,巴菲特这样介绍自己投资可口可乐的经历。他自己接触可口可乐几十年,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简单的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他对可口可乐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考察,这个时间要远比购买可口可乐股权花费的时间长的多。现在,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的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他依然没有打算卖掉他们,他准备永远的持有下去。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也希望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一辈子持有该股票。虽然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不能说这就是购买股票的唯一方式,但他还是希望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都是一些老面孔。

巴菲特透露说,实际上,他对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变化情况是有过跟踪调查的,以帮助他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投资者抛出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较多,他会把它看作自己工作没做好、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不够高的缘故。

巴菲特幽默地说,这就好像他在教堂里做祷告时看到周围的人每个星期都换了一半,不会高兴地说“这真是太好了、这里的成员流动性多强呀”一样,他宁可希望看到每个星期坐在教堂里的都是同一批人。

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向巴菲特学习。把重点放在企业的考察上,花更多的功夫在对该公司的考察、内在价值的评估上,而不是天天想着如何卖出股票,更不是想着频繁换股。

有些投资者根本不愿意去将时间花费在对企业的研究上,每天总是很忙。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股票的短线操作,今天买了某股票,不管明天是上涨了百分之几还是下跌了百分之几,一概抛掉落袋为安或者割肉走人。在外人看来,这些人很忙,也很聪明,但是只要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没有赚到任何钱。

在巴菲特眼里,那些短线交易者根本称不上投资者,因为他们根本没用弄明白投资的真正含义和真谛。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该股票、读财务年报、搞调查,然后看准了才买,经过这般严格考核的投资品种,然后选择自己中意的企业。在他看来,真正的投资者更重视选股的过程,而不注重股价明天的涨跌。

在过去的1957年至2012年这50多年时间里,巴菲特的12项投资决策决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简单算一算就知道,50年,12只股票,平均4年才选1只股票,这是多么让人惊叹的选股过程中。在中国股市中,并不是没有值得我们拥有的股票,只是谁能够像巴菲特一样用那么长的时间去筛选一支股票呢。

有些人整天盯着电脑屏幕买卖股票,今天股价上涨了两三元,明天又跌了两三元,看着股价上上下下,他们的心情也跟着上窜下跳,可是他们却始终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是做神马的,他们从事的什么样的业务,更不知道这家公司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的股票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炒作都不够资格。否则,买卖这种股票就无疑于赌博。

巴菲特一再告诫投资者,股票投资只需要关注3个问题:买什么股票、以什么价格买股票、怎样买股票。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人们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只有用心去研究,才能彻底弄明白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而这三个问题弄明白了,那买股票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巴菲特长期持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吉列公司、富国银行的股票。巴菲特在买入这些股票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人和他一样同时买进,但是显然巴菲特要比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公司的报表。当然也的持有时间也比大多数人更多。正是因为此,他才取得如此丰厚的业绩回报。

我们总是说:“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把买股票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真正的用心去挑选股票,尽可能的做到百里挑一,千里选一,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到一只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股票。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选股票上,而不是集中在买股票上。

把优势集中在一个餐桌上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的老板在创业之初,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华尔街店面的布置和经营上,即便是牛排店走上正轨后,他们也没有迅速的开创第二家分店。在很长第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将最好的牛排,最好的厨师,最好的服务集中在了这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迅速的在华尔街打开场面,成为这里最好的牛排店。

集中所有的优势做好一件事情,不论在什么领域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经营餐馆如此,投资也是一样。当一只绝佳的股票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这只股票中,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能让我们收获更多。

在巴菲特眼里,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手中并没有多于的资金,所以一旦看中合适的投资对象就要进行集中投资,这样能让他们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而不是浪费炮火搞无效的运动。

很多人主张多元化投资,但这却不是巴菲特的主张。巴菲特认为,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投资者,只需要关注6只股票就绰绰有余了,这已经是多元化投资的极限了,如果比6支股票更多,那在巴菲特看来这个投资者一定是糟糕的门外汗。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最多只能了解6只股票。如果这个投资者足够聪明,那他就会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这有限的6只股票中。当他将自己的钱投放到第7只股票上时,那说明他正在犯错误。

6只股票的最大限度是巴菲特长久以来的投资经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凭空臆测出来的。在他接触过的很多投资者中,他从来没有听说哪个投资者能够在第7只,甚至第8只股票身上获利,真正为他们赚取财富的只有股票池中的这6只股票。

为了告诫人们这种做法的愚蠢性,巴菲特提出了善意的警告:“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并且你的投资业绩目标也不是要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那么你就去最大可能地多元化投资吧!你去把98%、99%甚至更大比重的资金通通去实行多元化投资,并且不断地买进、卖出吧。”这种行为是对自己财富的不负责任,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去购买指数类共同基金,那样就买到了全美国的股票。

什么是指数类共同基金呢?这不过是电脑模型来模拟股票指数如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罢了。巴菲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指数类共同基金反映了美国整体股市的涨跌,但是它具体的到市场上,那它就只是一只股票罢了。投资者完全可以将指数基金当作某种普通股票一样来投资。

这样做的好处是,投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化,而且管理成本很低。当然,能否获利最终就要看股指涨跌了。所以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如果你要购买“一部分美国”的话,你就去购买指数类共同基金。确切地说,这里的“一部分美国”,是指整个美国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巴菲特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集中投资是多么的重要。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曾经看好过很多公司,考察过很多股票,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些股票悉数收入帐下,他只是买了他们之中很少的一部分。他从来不去做什么多元化投资,在华尔街不是他一个人在这么做,他认识的好多明星投资人也是如此。

投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投资者,要率先弄明的就是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优势“兵力”放在哪里。巴菲特认为,在投资的过程中,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只要在资本市场上打赢一场胜仗,那就会为自己创造巨额的财富。

巴菲特认为,投资时不应该打游击战,而应该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问题是歼灭谁呢,当然是资本市场上最有可能为我们带来巨大收益的那只股票。

相对于巴菲特这样的资本巨头来说,一般的普通投资者所掌握的优势可以说是非常微弱的。相对于企业来说,普通投资者没有任何优势,因为企业更多的时候只对巴菲特这样的财富大亨感兴趣。

作为普通投资者,既然我们的优势是那么的微弱,那就不应该在资本市场上将自己仅有优势化为乌有。而是将自己的所有优势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一只、两只股票的问题,而是要尽可能的让企业老板知道我们所应具备的优势。当他们看到你优势时,你就有可能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得到他们的产品和股票。

巴菲特穷其一生,只是在做两件事情,投资获利和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优势。他的优势是什么?雄厚的资本和出色的管理人,企业主们之所以心甘情愿以低价让巴菲特收购,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巴菲特的优势能够为自己的企业带来巨大帮助。

所以,努力的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用优势资金购买自己信任的股票。同时,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让公司意识到你是一个优秀的股东,这个时候,财富便会源源不断的生出来。

投资有时候真的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老板所做的那样。坚持将所有的优势都几种在一家店面里,然后开始向别人展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优势。

老汤的魅力

在午餐店里,总是有一种老汤能够深得人心,老汤的味道沁人心扉,所以选择他的顾客也是最多的。时间多了,老汤也就成了午餐店的品牌,那些慕名而来的客户不是为了别的菜品,而是为了这里的老汤。

有些人喜欢新鲜的食物,而有些人则喜欢老汤。资本市场上,有的人喜欢将自己的全部资金用来打新股,有的人则将自己的钱放在一只股票,然后一动不动,等十几年,二十年几年,然后像品尝老汤一样,享受着股票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快乐。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因为投资者要想战胜机构主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耐性,做长期投资。你拖得起,机构主力可拖不起。如果要比快进快出,你未必是它们的对手。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理念决定了它希望它的投资者也能抱有长期投资的决心,而不是在买入股票时就已经做好了什么时候卖出股票的准备。他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会希望股票交易量越大越好,这不是明摆着要让公司股东组合变来变去吗?他说,有谁听说因为最近一个时期基督教没什么“搞头”,原来信基督教的那些人下个礼拜就去信佛教的?

巴菲特的言外之意是说,投资者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能和机构主力比耐性。要知道,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很惧怕机构主力的,有些个人投资者甚至唯机构主力的马首是瞻,千方百计打听的小道消息也主要是机构主力什么时间进货、出货了,是哪家机构主力?

而巴菲特的观点是,个人投资者完全不必打听是不是真的有所谓机构主力,或者机构主力的股票操作策略。如果股市中根本不存在所谓机构主力,那么这种打听就完全是捕风捉影;如果真的有这种所谓机构主力存在,那你只要掌握长期投资这一法宝,就能轻松战胜它们。

这颇有一点像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在股票投资中,消息灵通、动作迅速的机构主力当然是兔子,而那些面广量大的个人投资者则是一只只小乌龟了。乌龟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和兔子比速度,结果不言自明;可是如果要和兔子比耐力,最终结果就不好说了。最起码,乌龟的寿命要大大长于兔子,当兔子一命呜呼之后,乌龟依然可以在那里慢慢地匍匐着前进,这就是它最大的寿命优势。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价值投资被许多人看作是投资领域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有道理”的东西。因为它可以用逻辑和理性来表述,而不像其他一些“定理”那样,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可实际上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毫无疑问,任何投资都讲求物有所值,到哪里都一样。如果你硬要预测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说起来道理一大通,但“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完全不是这回事。

在个人投资者眼里,所谓的机构主力通常是指基金。基金的规模大,所以决定了它的股票操作手法和个人投资者有很大不同。虽然基金一度也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可是基金公司管理层却是必须按照年度、季度来接受业绩考核的。这一点是基金公司或者说基金操盘手的命门。

例如,只要股市下跌了20%,那么无论原来奉行价值投资还是长期投资理念的基金公司,都会视手中的股票如敝帚,哪怕是手中的蓝筹股,这时候也会被当作垃圾一样赶快出货。道理很简单,如果在接下来的业绩考核中过不了关,这些基金公司经理都下岗了,哪里还有心思去考虑下一步的价值投资或长期投资呢?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基金公司经理平均任职期限不到2年,所以,所有机构主力最怕的就是无法在短期内看到获利。如果在业绩考核时他们手里创造出来的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就意味着他们随时随地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从这一点上看,虽然机构主力也会唱一些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高调,但绝不会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地去追求长期业绩,更不会去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操作股票。他敢让手中的股票套牢2年吗?1年都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