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2802900000078

第78章 “连环三案”将帝国逼进死胡同(4)

在连环三案中,有一个人身陷其中,成为东林党人打击的主要目标,那就是方从哲。

首辅方从哲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入内阁,第二年成为首席大学士。万历朝的最后几年,内阁中就只有方从哲一人独相,权势极大。

其实方从哲并不是一个强势的独裁者,史料对其评价是“性柔懦,不能任大事。”

首辅方从哲作为帝国官僚集团的带头大哥,这是东林党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为了壮大己方势力,他们自然会将方从哲视为自己的打击目标。礼部尚书孙慎行(东林党党人)在劾疏中就直接指认方从哲犯下弑君之罪,“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事,欲辞弑之名,益难免弑之实。”而且请求天启皇帝为帝国除恶,杀了方从哲。

这时候,方从哲为了能够摆脱东林党人的纠缠,做了一件自认为聪明的事。

他在征得中书省各位阁臣的同意后,颁布了由他亲自起草的遗诏。在这份遗诏里,他以明光宗的名义褒奖了李可灼,并诏赐钱物。方从哲以为这样就可以平息言官的攻击。结果事与愿违,这份褒奖李可灼的遗诏刚一颁发,就引得朝堂内外群情沸腾,攻击更甚。

方从哲本来就因为“三大案”成为众矢之的,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他只好提出退隐的要求。为了缓和政治斗争引发的矛盾,天启皇帝也就顺势批准了他的要求。

泰昌元年(1620年)十一月初,在帝国权力场上执政八年的方从哲,在萧瑟的秋风中黯然地离开了帝都。

对于少年朱由校来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的第一门人生课就是政治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的思维判断和行为方式。

一是成年后的天启皇帝始终对政治意兴阑珊,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帝国事务;

二是天启皇帝缺乏安全感,始终在极力地逃避现实,将自己固着在幼年状态。而这种心理幼稚的外在表现,就是对母性(他的乳母)长久依恋。

少年天子朱由校在运作皇权时急需一位政治代理人,或者说是权力经济人。从朱由校从政的经历来看,他应当属于那种不愿意承担皇帝职责的“甩手派“君主。他的“甩手”并不是将权力完全甩出去,而是将政务当作一个皮球踢给了他的权力代言人——宦官。

在天启皇帝登基前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对于帝国的新主人而言,这一个多月的风云激变,无疑是个人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更何况朱由校只是个心智初开的少年,又加上本身属于断奶比较迟的晚熟型男人,对未知的帝国命运缺乏安全感。

在这三十多天的时间里,他耳闻目睹了太多的宫闱阴谋和权力党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集中于:篡夺或者分肥帝国的权力。

这时候内官中的第一号人物是大太监王安,王安不光是先帝(明光宗)的伴读太监,更是东林党中许多政界要人的好朋友。在“移宫”案中,就是他与东林党人里应外合,逼走了李选侍。

王安在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之后就迅速晋升为司礼监秉笔,成为光宗身边最为信赖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