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2802900000050

第50章 帝国的荷尔蒙时代(4)

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有意前往山东、南北直隶一带继续游玩,此次动议再次遭到了文官们的阻拦。大大小小一百多名官员排着队上疏“谏南巡”,内阁一如既往地将他们所上奏疏留中不报。文官见上奏迟迟得不到回应,继续没完没了地劝谏。明武宗早就对文官们不满了,南巡之事又被他们抓住把柄喋喋不休。如果朝廷再不严惩,他这个堂堂一朝天子的颜面何存?正德皇帝盛怒之下举起皇权这把利剑斩向那些拿着奏疏准备与自己死磕到底的文官。

朱厚照责令,凡是参加请愿的百余名官员在宫门外的广场上罚跪,限期定为五天。每天从早晨五点开始,到晚上结束。罚跪期满,正德皇帝还不解心头之恨,又追加了惩罚。惩罚的结果就是在午门外对官员实行廷杖,每人打五十杖。文官们的号哭之声,响彻殿宇。一通杖责下来,当场就打死十一名官员。

为了谏阻正德皇帝此次南巡,帝国的文官集团付出了血的代价。不过这种惨痛代价在短时间之内,还是收到了效果。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死了那么多的官员,估计连朱厚照也觉得自己玩得过火了。他虽然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抡起廷杖打出了皇帝的威风,但并没有打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长期以来,明武宗这种不管不顾地玩法,使得君臣之间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朱照厚用自己的方式一次又一次挑战着皇帝应该遵循的制度底线。在那上下翻飞的乱杖之下,文臣们被打得皮开肉绽,丧命失魂。在血肉横飞之间,正德皇帝也尽失天下文人之心。

正德皇帝很快就缓过劲来,机会也如期而至。因为这时候在帝国的南方地区发生了叛乱,这场叛乱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明武宗继续南巡找到了一个充分的借口,那就是平叛。叛乱之人是宁王朱宸濠。朱宸濠算是五世宁王,一世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

一世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山西吕梁山大宁县一带,位居北方要塞,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等到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就将宁王从北方要塞迁封到江西南昌,以此削弱宁王的势力和他的军事重要性。等到五世宁王朱宸濠继承先人的爵位时,宁王的实力早就大不如前,徒有虚名,就连宁王府的护卫也被朝廷撤除。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朱宸濠还敢贸然举兵叛乱,完全是受了术士的蛊惑。

术士们在他面前忽悠,说他天生一副帝王相。朱宸濠相信了术士的话,更何况自己本来就是帝王之后,应该去成就一番伟业。更何况前面还有燕王朱棣举兵篡位成为永乐皇帝的成功典范在那里摆着,有了野心的朱宸濠开始步步为营。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拥有自己的军队,而宁王朱宸濠的手里却没有任何武装力量。对于宁王来说,要想夺位成功,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朝廷为宁王府配备军事护卫。

朱宸濠拿出巨款贿赂正德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刘瑾,终于把南昌左卫改为宁王府的护卫。随着刘瑾的倒台,宁王府的护卫又被革去。朱宸濠不惜重金收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和京城的王公大臣,取得他们的支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费宏也是江西人,他看透了宁王极力要求恢复护卫的真正意图。他对人说:“朱宸濠现在要求恢复护卫制是不轨之举,他将来肯定会连累到我们江西父老,我绝对不能让其得逞。”

朱宸濠利用进士廷试那天,内阁大臣都要到东阁阅卷的有利时机,将请求恢复护卫的奏疏递交上去。因为此时费宏不在内阁办事,而其他的大臣早已被朱宸濠买通,因此奏疏通过批准。宁王担心费宏回头从中作梗,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进谗,陷害费宏,逼迫他辞职。在费宏辞官回乡的路上,宁王派人放火焚烧了乘坐的船只,费宏和家眷侥幸逃脱。宁王通过各种手段,终于恢复了护卫。朱宸濠还通过各种机会向明武宗进献奇珍异宝,以麻痹皇帝对自己的防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