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2802900000035

第35章 跑偏的“三驾马车”(1)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在南京明故宫西宫病逝归天。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随即便将朱元璋的遗诏颁示天下,大明朝廷内外一片举哀;闰五月十六日,朱允炆下令安葬了他的皇祖父朱元璋。

同一天,朱允炆宣布正式登基即位,并发布了登基诏书。这个略带忧伤的年轻人从这一刻开始,就不再是以一个书生的眼光去打量他眼前的帝国,而是投入其中。

时隔不久,建文帝朱允炆又颁发诏令,将朱元璋晚年提拔和重用的文臣齐泰由兵部左侍郎提升为兵部尚书、黄子澄由翰林院修撰提升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接着他又将时任蜀王世子的老师方孝孺召为大明翰林院侍讲。

上面三人组成了建文时期的“三驾马车”,左右着帝国的政治格局。

齐泰是应天府溧水人,也就是今天江苏溧水人。起初名叫齐德。洪武十七年(1384),中天府乡试第一名,相当于今天江苏省高考状元,在古代叫做“解元”。次年会试,又考中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任职。

洪武二十七年(1394),因为连续九年任职没有过失,被选中陪同朱元璋参加祭祀郊庙的仪式。这一次,朱元璋赐他一个新名字,叫“齐泰”,从此他就不再叫齐德了。

能够九年工作没有失误,能得到皇帝亲选陪祭,又被皇帝赐名,这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齐泰的仕途也就一帆风顺,从兵部郎中擢升为左侍郎了,相当于从司长升到副部长了。工作九年,就从一般干部升职到副部长,也算是平步青云了。

齐泰为什么能够升迁得这么快呢?说起来他确有过人之处。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偶然问起守边将领的情况,齐泰竟然一个不漏地讲了出来。朱元璋很是吃惊。再问图籍之事,就是地图的情况,齐泰居然立即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献上。朱元璋翻开来一看,上面简要地记绘出边防要地情况,十分清晰。朱元璋不由地为他的才干感到惊讶。朱允炆当皇太孙时,就听说了这些事情,也认为他是有用之才。所以登极之后,就把齐泰升为兵部尚书,让他参与朝廷的机务之事。

黄子澄是个比齐泰还要厉害的人物。他与齐泰是同榜进士,会试第一名,就是全国统考的第一名。他曾经与朱允炆曾经有过一个君臣约定,两人在削藩问题上达成一致。建文帝朱允炆刚被立为皇太孙时,诸位皇叔没有几个心中服气。朱允炆曾经密诏黄子澄于东角门,他向齐泰请教:“皇祖万岁后,我新立,诸王都是我的长辈,他们地位尊崇又都拥有重兵,若其多行不法,我该怎么办?”

黄子澄言道:“您的那些皇叔只有一些护卫军,如同缠足自守,没什么了不得的,若为不法,朝廷派六师去镇压,谁又能抵挡多久?”并以历史上汉七国之乱的典故开导皇太孙说:“您大可不必担忧,虽说势力有大小强弱之分。但只看是否顺乎情理,便可知其胜败。”

朱允炆闻言大喜道:“今日得先生之言,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从此直接称呼黄子澄为黄先生。

朱允炆即位后便任命黄子澄为太常卿兼翰林学士,跟齐泰一起参与国政。朱允炆一直惦着与黄子澄的约定,他再见到黄子澄就迫不及待地问:“先生还记得当初咱们在东角门说的那些话吗?”

黄子澄当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说过话。他也给朱允炆吃了一颗定心凡:这事情我没有忘记,既然说过,我就要去兑现当初的承诺。

下面再来交代一下“第三驾马车”方孝孺,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个清官。明朝初年,每年布政使司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果地方上报表册所列的财政收支数额与户部掌握的不符,表册就要被驳回重做。很多布政司离京师路途遥远,来回要倒腾数月,因此,有的计吏就预先持空印文书前来,遇到驳回的就重新填写。这种做法本是沿袭了元朝的习惯做法,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听说此事却勃然大怒,认为这种做法是拿皇帝当冤大头来忽悠的舞弊行为。借着这件事,朱元璋大肆整顿吏治,从上到下杀了一批官员,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是其中一位。这个事件就是明初的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

在这场血腥杀戮过去之后,方孝孺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宋濂继续学习。我们知道,宋濂也是当年朱标太子的老师。如果这么推算,方孝孺算是朱允炆的师叔。可惜的是,宋濂并没有得到善终。在朱元璋清洗丞相胡惟庸集团时候,年迈的宋濂受到牵连,获罪自杀。

父亲和恩师相继死于朱元璋的铁血政策之下,这给了方孝孺很大地打击。

洪武十五年(1382)十二月,由于大臣的推荐,朱元璋下令让方孝孺进京。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了方孝孺。这次见面,方孝孺不凡的谈吐和举止令朱元璋非常满意。这是一次简单的殿试,朱元璋当场让方孝孺以《灵芝甘露论》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方孝孺的长项,他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朱元璋阅后,赞叹其为世间少有之异才。

朱元璋还回头问身边大臣揭枢:“方孝孺和你相比,怎么样?”

这次方孝孺能够得到朱元璋的接见,全赖揭枢从中推荐。揭枢摇头道:“方孝孺的才学是臣的十倍。”朱元璋听后微笑不语,可见他的内心也是认同的。

朱元璋还让方孝孺去见了当时的太子朱标,对朱标说:“这是一个有才华的君子,加以历练,他日可以辅助你(此庄士也,当老其才,以辅汝)。”

在与朱元璋的第一次见面,方孝孺给皇帝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方孝孺本以为就此可以借着这种美好的印象步入仕途,去完成父亲未竞的事业。理想虽然丰满,但是现实却依然骨感,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朱元璋只是给了一些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就让他返乡待业。

虽然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是方孝孺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在朱元璋的内心。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所牵连,卷进了一场官司当中,被逮捕至京。朱元璋看见名单中有方孝孺的名字,就将他免去处罚。

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孝孺因朝中大臣的推荐,再次受到朱元璋的召见。朱元璋还是说:“现在不是用方孝孺的时候。”碍于朝中大臣一再举荐,朱元璋就授方孝孺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职位,只是个刚入流的从九品学官。以方孝孺的才学、人品和知名度,九品学官显然是不公平的。其实朱元璋心中有数,他是想将方孝孺留给自己将来的接班人。

而方孝孺这时候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对于一个三十五岁的男人来说,正是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