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40

第40章 暂时撤退是为了重新出发

对于世人的执著贪欲,结果造成人生的忙、累、烦恼,老子提出的药方就是从复杂纷纭的人为造作,一步步退回清静自然的人生本貌。

老子首先提出看待人生的两种方向完全相反的“看法”,就是“发展事业”(为学)与“回归生命”(为道)。发展事业当然会涉及知识的规划、体制的运作、资源的汇集、成果的创建等。这都一定是由无而有(创造),由少而多(累积)的努力过程,所以也一定是服膺“加法”(日益)。

但回归生命却不同,它崇奉的原则却是“减法”(日损),是要将堵塞在生命内部的既成知识、过往经验,一度攀登的高峰,曾经获得的光荣,都要一一忘记、全行放下。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要像刮除陈年锈斑一样,今天磨掉一点,明天再磨一点(损之又损),一直到日久功深,完全刮除,而恢复生命清通自在的本来面目(无为)为止。

须知人要将自己的生命修养还原到这个地步(无为、无造作、无污染),人才能恢复生命百分之百的活力。这时再出门应世、承担世间种种事业,就不会累、苦、烦恼了。也就是说,得先无为了(恢复健康了),才可以无不为啊!(无论承担什么事业,都不会累)

从以上的简单解析,我们也可以顺便澄清一点世人对老子的误会。老子其实并没有藐视外在的事功,也没有教人远离人间去做隐士。老子劝人放下的也不是客观的知识与业绩,而只是人们对知识功业的执著留恋。

原来会造成人生的忙、累、烦苦的,并不是客观的工作负担,而是人主观的梦想贪求。正是这一念之私,才使人该休息时还打拼,明明已经足够还要更多,才使人在无穷追逐中超出了体能的限度而疲累,远高于心力所能自主的范围而患得患失,完全感受不到这样打拼的意义而忧疑后悔……真的,如果人不贪心,就自然会适可而止,也容易明白人生的意义在过程的真诚参与而不在结果的占据拥有,便也能够乐意将自己创造出来的业绩光荣与世人分享,而不必计较你多我少、谁赢谁输了。

这样一种坦荡无私的心怀(无为),原是人人天生本有的。只因在人生参与的过程中,一不小心颠倒错乱,才渐渐染上这些执著计较的尘垢罢了!所以才需要做这一番损之又损、刮垢磨光的修养功夫,目的原是要帮助人重新出发(无不为),又哪里会劝人消极退缩、放弃人生的创造发展呢?

—2002年4月4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