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39

第39章 催孩子拼成绩到底是为了什么?

广义的政治管理,其实包括父母对儿女、老师对学生。近来一件有关选拔选手参与国际科展的弊案闹得沸沸扬扬,导致教育局长去职、中学老师记过、学生家长也灰头土脸。连带让广大民众对多元入学产生怀疑,应届学生在参与推甄入学口试时也感觉受到牵累。这一切一切,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姑且撇开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制度、道德的是非不谈,我特另H感到纳闷的是那位当事人陈同学(那才是真正的主角呀!)竟然像局外人,不但完全沉默,也似乎没有人管他。相对的他的博士父亲则未免涉入儿子的学业与成长太多了,仿佛他才是整个事件发展的主角。坦白说,依老子的观点,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自然会知道什么对他最适合。

因为生命是具体而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他人跟我一样。生命也是具有自主性的,也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有能力带领或决定另一个人的前途。即使亲如父子,也不能剥夺孩子自行摸索成长的权利。每一个人自己的成功经验,对别人都只有仅供参考的价值。过多的关怀常只是干扰,强势的指导反而会打乱生命成长的节奏。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自然会知道什么对他最适合。虽然在摸索的过程中不免会走偏或者犯错,但只要我们能够相信而忍住不去干扰,他其实自己会调整回来(我无为而民白化)。我们只需静心欣赏,他终于会找到最适合他的正路(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们真的是什么都不用做,孩子该念的书他自然会念,该有的成绩光荣一点儿都不会少(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们甚至都不必(乃至不该)对孩子有任何期望(尤其不要望子成龙),他早已经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真人了(我无欲而民自朴)。真的,做成一个“人”(当然得是真诚朴实、自由自在的人才算人)就已够大了,还需要有什么其他的追求与期待呢?

但可叹的是许多做父母、做老师的就是不放心,硬要越俎代庖、揠苗助长。结果是虽然表面的成绩亮丽,孩子的读书兴趣却已浇熄;当分数越多,主动性与创意反而越少。遂只好以世俗的功利、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人生的得失。难怪科展得奖的选手升上大学反而多半不念理(那才是基础科学,纯粹学问)而念医与工,反映出拼科展也只是工具思维罢了!而这是真正忠于自我、忠于生命的表现吗?恐怕连豁达的老子都不免会喟然一叹吧!

———2002年3月28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