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9
2665600000020

第20章 表演艺术(4)

弗吕尔辛格尔·马丁

(190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电影演员。生于德国盖森豪森。曾在莱比锡演员学校学习,后参加施特滕、法兰克福、莱比锡等地剧院演出,1948年前始终是一位重要的性格演员。1953年他受聘于柏林的德国剧院,后又转入柏林剧团,创造过不少卓越的舞台形象。他还担任教学工作。1951年初上银墓,经常扮演一些配角,但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演出的主要影片有:《大海在呼唤》(1951)、《秘密档案》(1953)、《台尔曼传》(下集,1955)、《犯罪现场:柏林》(1958)、《爱情的迷乱》(1959)、《死亡的面孔》(1961)、《无事生非》(1964)、《那一夜的故事》(1967)、《果亚》(1971,与苏联合拍)、《男人对男人》(1976)、《野鸭》(1976,联邦德国)等。

他曾于1967和1972年两次获得民主德国的国家奖,1964年获艺术奖。

尼文·大卫

(1909~1983)美、英电影演员。生于苏格兰的基里缪尔市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达达尼尔海峡阵亡。少年时,在英国的桑赫斯特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马耳他参加苏格兰轻骑兵团。从军6年,退伍后从事记者等多种职业。他还担任古巴革命者射击教官、伦敦酒类公司驻美国代表,做过酒吧间招待、推销员等工作。最后去好莱坞当临时演员。从1934到1941年,由于他的表演才能和迷人的风度,逐渐升为配角、2号主角至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文参加英国军队,任少校军官。后升到中校军衔。战后又在美国和英国拍片。50年代是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环游世界八十天》最为有名。1958年以《分离的桌子》(旧译《鸳鸯谱》)获第3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和纽约电影评论奖的最佳男演员奖。除演出影片外,他还与别人合组电视制作公司,主持电视节目“大卫·尼文剧场”。他还写过一部小说《环礁》和两本自传。1981年他参加一次滑雪感到不适,检查后发现左手肌肉萎缩,疼痛不堪,症状发展至全身,骨瘦如柴。不治之症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40多年从影生涯一共拍摄了100多部影片。

他主演和参加演出的重要影片还有:《荆棘幽兰》(1935)、《第八夫人》(1938)、《铁血主义》(1938)、《风流孽障》(1939)、《孤军血战记》(1939)、《心上人》(1939)、《魂归离恨天》(1939)、《风流贼》(1940)、《铁血忠魂》(1944,英)、《太虚幻境》(1946,英)、《主教之妻》(1947)、《美满姻缘》(1947)、《快乐王子查理》(1948,英)、《魅力》(1948)、《暗中一吻》(1949)、《彩凤朝阳》(1950)、《月亮是蓝的》(1953)、《国王的窃贼》(1955)、《鸟与蜂》(1956)、《茅舍春色》(1957)、《你好,特里斯特斯》(1958,英)《钓金龟》(1959)、《请勿吃上等货》(1960)、《六壮士》(1961,英、美合拍)、《暗枪》(1962,英),《北京五十五天》(1963)、《风流窃贼》(1964)、《万绿丛中一点红》(1965,法、意、美合拍)、《皇家总会》(1967)、《难耐的年代》(1968)、《乌龙鬼船长》(1969)、《雕像》(1971)、《红桃王后》(1972,德)、《吸血鬼》(1974,英)、《纸老虎》(1975)、《谋杀》(1976)、《尼罗河惨案》(1978)、《蜡鞋》(1978)、《敌后大爆破》(1979)、《逃往雅典娜》(1979)、《一只夜莺在贝克利广场歌唱》(1979,英)、《海狼》(1980)等。

博尔舍·迪特尔

(190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演员。生于德国汉诺威。曾接受舞蹈和戏剧表演训练,后从事舞台演出。1935年走上银幕,演出过《都是为了那条狗》(1935)、《普鲁士的爱情故事》(1938)等片。后来他成为联邦德国很受欢迎的电影演员。在五十和六十年代,善于塑造人情味浓而又有威望的人物形象,如骑士地产的所有人(影片《巴林一家》的主角,1955)和医生(影片《一个妇科大夫的控告》的主角,1964)等。他在影片《世界的心》(1951)中扮演的男主人公也相当成功。他也参加一些侦探片的演出,曾扮演狂躁的盲人院院长(《伦敦的死眼》,1960)。他的呆板和拘谨,他那受舞台表演影响的程式化的动作,使他在扮演《亲王殿下》(1953)一片中的亲王时,获得相当成功。六十年代初,他主要从事舞台演出。

他参加演出的影片还有:《守夜人》(1949)、《陨落的星》(1950)、《如果我们都是天使》(1956)、《苏格兰场追捕马布斯博士》(1963)、《圣保罗的医生》·(1968)、《圣保罗的牧师》(1970)等,还曾参加过几部法国、美国影片的演出。

库兹明娜·叶莲娜·亚历山大罗芙娜

(1909~1979)前苏联电影女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曾在列宁格勒舞台艺术学院学习,1929年首次拍片。在《新巴比伦》中捞演巴黎公社女社员鲁易沙,接着又在《一个女性》(1931)中扮演自愿来到阿尔泰边区的女教员,在这两部影片中的表演均获得成功。她演出的影片还有:《理想》(1943)、《第217号人》(1945)、《俄罗斯问题》(1948)、《秘密使节》(1950)、《他怎样向她的丈夫撒谎》(1957)、《乌里扬诺夫一家》(1957)、《决斗》(1961)、《逃离天堂》(1964)等。在她扮演的各类角色中,以《秘密使节》中的女侦察员玛丽亚最充分地体现出了她的才能。此外,她扮演的喜剧角色也很成功。

瑞安·罗伯特

(1909~1973)美国电影演员。生于芝加哥。他是建筑公司经理的儿子;先后就读于芝加哥的洛亚拉学院和达莫斯学院。在学校是一位出色的运动员,曾4年获得学院重量级拳击冠军。毕业后当过牧场雇工、轮船司炉工、售货员等杂活。之后进好莱坞马克斯·莱因哈特戏剧工作室学习戏剧。1939年初次登台演出,次年在派拉蒙公司充当小角色。1940年与雷电华公司签约。从4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初,他在《海滨艳妇》(1947)、《杀人犯》(1947)、《柏林飞快车》(1948)、《乱世孤儿》(1948)、《海角惊魂》(1949)、《失败的拳击手》(1949)、《敲诈》(1951)、《红杏出墙》(1952)、《黑岩的坏日子》(1955)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杀人犯》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奖提名;《失败的拳击手》在国际影坛颇受好评。他从影35年,生活严肃,是美国公民自由协会的积极分子,也是加州大学剧团的创办人之一。

他主演的主要影片还有:《飞虎将军》(1943)、《生来是坏人》(1950)、《炼狱》(1953)、《竹屋》(1955)、《高个子》(1955)、《寂寞的心》(1959)、《多情偏遇薄情郎》(1960)、《万王之王》(1961)、《比利·巴德》(1962)、《坦克大决战》(1965)、《四虎将》(1966)、《十二金刚》(1967)、《日落黄沙》(1969)、《执法吏》(1971)、《刺杀大阴谋》(1973)等。

施米茨·茜比勒

(1909~195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德国迪伦。曾在科隆学习戏剧,毕业后参加马克斯·莱因哈特的德国剧院在柏林演出,同时迈入影界,参加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袭击》(1929),这时她已显示出自己的表演才能,演出时感情变化自如,这点在接着参加拍摄的《弃妇日记》(1929)和《吸血鬼》(1932)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尤其是在《吸血鬼》中扮演的莱奥娜,是她最成功的一次演出。后来她拍摄的除少数影片如《火山上的舞蹈》(1938)、《强盗特伦克》(1940)、《泰坦尼格》(1943)等,都没能很好地发挥出她的才能。对职业的失望,以及得不到片约,种种原因促使她心灰意冷,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她演出的影片还有:《F·P·①·不回答》(1932)、《世界的主宰》(1934)、《萨哈尔旅馆》(1939)、《生活在召唤》(1944)、《在昨天与明天之间》(1947)、《短时的幻想》(1952)等。

特雷弗·克莱尔

(1909~?)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市。曾攻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戏剧艺术学院。1932年在百老汇登台,同年参加维太风有声短片的演出。1933年起到好莱坞拍片,到60年代后期为止,共拍摄了70部影片。她适合于扮演心地善良的风尘女子、酒吧女郎等角色,1948年因在影片《盖世枭雄》中的优秀演技,获得了第21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此外,她还因《都会的穷巷》(1937)和《情天未了缘》(1954)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提名。她1939年在《关山飞渡》中扮演一个风尘女子,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主演和参加演出的最主要影片还有:《化身大盗》(1938)、《莽汉艳娘》(1941)、《多情千古恨》(1949)、《没有一颗星标记的人》(1955)、《另一个城市的两星期》(1962)、《杀妻笑史》(1965)等。

50年代她与弗雷德·玛区合演的电视片《陶斯伍兹》,她的表演获得1956年电视艾米奖。

安德斯·京特

(190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摄影师。生于柏林。曾在德国慕尼黑国家照相技术高等学校学习。在乌发影片公司担任过《尼勃龙根之歌》(1924)、《火都会》(1925~1926)、《杂技场》(1925)等片助理导演。1935年起任摄影师,摄制的主要影片有:《发誓归队》(1937)、《随想曲》(1938)、《密月旅行》(1956)、《浮士德》(1960)、《说谎者》(1961)、《天鹅湖》(196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