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里迪·乔治
(1909~1973)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罗得岛普罗维登斯。攻读于布朗大学。1926年首次在百老汇登台,以后多次与凯瑟琳·科内尔同台献演。1943年进入电影界,车祸使他右颊留下一条伤痕,有助于扮演反面角色的形象。1946年在《荡妇姬黛》中扮演丽塔·海华丝的丈夫一角,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在私生活里,他是好莱坞最有教养的公民之一,曾和银幕上另一个坏蛋的扮演者文森特·普赖斯在洛杉矶合办画廊。
他演出的主要影片有:《拂晓攻击》(1943)、《离人欲断魂》(1944)、《一曲难忘》(1945)、《天女下凡》(1947)、《化名尼克·比尔》(1949)、《侦探故事》(1951)、《恺撒大帝》(1953)、《龙虎干戈》(1954)、《塔拉斯·布尔巴》(1952)、《五月中的七天》(1964)等。
布里诺夫·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
(1909~1943)苏联电影演员,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演员。曾为列宁格勒少年观众剧院演员。1934年第一次上银幕,在瓦西里耶夫兄弟拍摄的著名影片《夏伯阳》中扮演政委富尔曼诺夫的形象获得巨大成功,显示了布里诺夫的表演才能。在以后演出的影片中,布里诺夫创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有的角色尽管份量不重,仍然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参加演出的影片还有:《马克辛的青年时代》(1935)、《伟大的翅膀》(1937)、《沃洛扎耶夫的日子》(1937)、《第四潜望镜》(1939)、《政府委员》(1940)、《老近卫军》(1941)、《前方女友》(1941)、《白俄罗斯故事》(1942)、《等着我吧》(1943)、《空中马车》(1943)等。
米兰达·卡门
(1909~1955)美国电影女演员、歌唱、舞蹈演员。原名玛丽亚·德卡莫·米兰达·德库尼亚。生于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马尔科德卡纳韦泽斯市。她父亲经销水果,童年时随父母移居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曾受教于修道院。她是一位活泼、艳丽、开朗的演员,最初在当地广播电台演唱。40年代她经常在好莱坞演唱和跳舞。不久成为著名歌星。在巴西参加几部影片的演出后于1939年去百老汇从事演剧生涯。演出音乐剧《巴黎街道》获得成功后与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签订合约。在好莱坞演出10多部影片。她在参加吉米·杜兰特电视演出后不久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年仅46岁。她的遗体空运巴西时,巴西全国对死者表示哀悼。
她在美国演出的彩色歌舞片还有:《红花艳曲》(1940)、《一夜销魂》(1941)、《哈瓦那周末》(1941)、《嬉春图》(1942)、《艳曲销魂》(1944)、《飘香引蝶》(1944)、《玉女嬉春》(1948)、《南茜去里约》(1950)等。
斯隆·埃弗雷特
(1909~1965)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他离开了华尔街收账员的差事,跻身于舞台,有时在广播剧中献艺。1935年首次在百老汇演出,然后加入奥森·威尔斯的水星剧院,并随着韦尔斯进入好莱坞。1941年,在影片《公民凯恩》中扮演伯恩斯坦,他的表演给人以深刻印象。尽管他身材矮小,却是个令人生畏的性格演员。在许多影片中,他都担任过有权有势的主要角色,如韦尔斯执导的《欲海妖姬》(1948),还有菲尔特·库克执导的《格局》(1956)。
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恐怖的旅程》(1943)、《狐狸王子》(1949)、《执法者》(1951)、《西罗科风》(1951,旧译《热风》)、《极乐鸟》(1951)、《沙漠狐狸》(1951)、《大刀》(1955),《梵谷传》(1956)、《古巴海喋血记》(1958)、《山上搬来的家》(1960)、《断肠花月夜》(1961)、《帕齐》(1964)、《办事不力的听差》(1964)等。
安德里卡尼斯·叶夫盖尼·尼古拉耶维奇
(1909~?)苏联电影摄影师、导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29年作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副摄影师步入影坛。1932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摄影系,处女作为《加弗洛许》(1936)。他拍摄的影片还有《沼地的战士》(1937)、《玛申卡》(1942)。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任前线电影队的摄影师。战后拍了《日日夜夜》(1945)、《古老的轻松喜剧》(1947)等影片。自1948年起他主要是同导演c·尤特凯维奇合作,拍摄了彩色影片《普尔热瓦尔斯基》(1952)、《伟大的阿尔巴尼亚战士斯坎德培格》(1954)他因此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法国电影最高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最佳摄影奖。1958年拍了《列宁的故事》中的彩色故事《最后的秋天》。他是苏印合拍两集彩色故事片《三海旅行》(1958)的摄影师之一。1960年他作为编剧兼导演摄制了影片《北方的故事》(据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品改编)。1965年拍摄了描写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悲惨牺牲的影片《黎明处决》。他是苏联著名摄影师之一。所拍影片以镜头结构技巧,色彩及光线处理见长;影片主人公的肖像充满激情,内在含蓄。此外,他还就摄影艺术和绘画问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
奥尼尔·巴巴拉
(1909~1980)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圣路易。父亲是演员。1930年毕业于萨拉·劳伦斯学院,后进耶鲁大学乔治·见克主持的戏剧学院进修表演。1937年投身电影界。她最有名的银幕角色是1939年在《乱世佳人》中扮演妈妈埃伦·奥哈拉;1940年,她在华纳公司摄制的影片《再生缘》中扮演的角色,使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提名。
她参加演出的影片主要还有:《慈母心》(1937)、《玩偶夫人》(1938)、《恐怖世界》(1938)、《何日君再来》(1939)、《金殿喋血记》(1939)、《门内秘密》(1948)、《旋涡》(1950)、《列岛火焰》(1956)、《艳尼传》(1959)等。
米勒·戴维
(1909~1992)美国电影导演。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最初在好莱坞当剪辑,后任短片导演。1941年米高梅公司起用他担任长故事片导演,处女作是罗伯特·泰勒主演的西部彩色片《比利小子》(旧译《侠胆英魂》)。在以后的35年中,他拍摄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影片,其中最突出的为惊险片《惊惧骤起》(1952)和《午夜惊魂》(1960)以及动作片《千里走单骑》(1962)。
他导演的主要影片还有:《飞虎队》(1942)、《爱情幸福》(1950)、《我们亲生的》(1950)、《黛安》(1956)、《异性》(1956)、《埃丝特·科斯特洛的故事》(1957)、《闺房记趣》(1959)、《后街》(1961)、《医疗队长纽曼》(1964)、《刺杀大阴谋》(1973)、《甜苦爱情》(1976)等。
施奈德·玛格达
(190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德国奥格斯堡。是联邦德国演员罗密·施奈德的母亲,她曾在音乐学院受过声乐训练,又学习过舞蹈,后演出轻歌剧,又到慕尼黑、维也纳等地当舞台演员。1931年从影,她演的大多是一些轻松愉快的娱乐片,善于扮演美丽、天真的姑娘,因而很快就得到观众的欢迎。她最成功的角色是在《轻浮的爱情》(1932)中饰克里斯蒂娜,还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934)中的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主要培养她的女儿罗密,并和女儿一起拍摄影片。
她演出的影片还有:《一辆汽车里的两个人》(1932)《在维也纳的约会》(1936)、《爱情的权利》(1939)《两个幸福的男人》(1943)、《当白丁香重新开放时》(1953)《爱情永存》(1954)、《茜茜》(1955)、《生活开始了》(1960)等。
安德鲁斯·达纳
(1909~)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密西西比州科林斯。曾在山姆·许士顿学院求学。他进入电影界相当晚,当米高梅影片公司在帕萨迪纳剧团发现他时,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又是受过训练的歌唱者了。他在西部片《幸运的西斯科小子》(1938)中崭露头角,在威廉·惠勒导演的西部片《西部人》(1939,即《草莽英雄》)中扮演的角色颇得好评。他在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工作十年,偶尔也为联美、高尔温等公司拍片。他演出的影片有:《水手夫人》(1940)、《湖沼》(1941,旧译《荒沼沉冤》)、《烟草路》(1941)、《火球》(1941,即《郎才女貌》)、《柏林记者》(1942)、《北极星》(1943)、《紧急下潜》(1943,旧泽《海底肉弹》)、《黄牛惨案》(1943)、《紫心勋章》(1943,即《黑龙会阴谋》)等。1944年他在奥托·普莱明格导演的《罗兰秘记》中恰到好处地扮演了一个不可靠的、陷入情网的私人侦探。此后一直是一些影片的主要演员,在《嘉会良缘》(1945)、《阳光下的行军》(1946)、《黄金时代》(1946)、《峡谷小道》(1946)、《正义的呼声》(1947)、《夜歌》(1947,即《重见情天》)、《铁幕》(1948)、《我那愚蠢的心》(1949)、《不列颠草地》(1949)等影片中担任主角;在影片《毁灭的边缘》中扮演一位神父,均获成功。
在多数影片中,达纳塑造了一个完全美国型的文质彬彬的形象,但是导演普莱明格善于发掘他灵活多变的气质,让他在《堕落天使》中饰演犹疑的两面派人物(1945)、在《黛茜·凯尼昂》中饰演风流男子(1947),在《人行道尽处》中饰狡诈的侦探(1950),都比较成功。
达纳·安德鲁斯(右)和亨利·方达《黄牛惨案》,1943五十年代中期,他的电影生涯走了下坡路,不得不去找寻可以担任主角的小规模制片厂拍片,随着年华老去和酗酒,他渐渐沦为配角。六十年代在《海上长城》(1962)和《布尔奇大战》(1965)中,七十年代在《航空港75》(1975、《天真的旁观者》(1972)等片中,仍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最后的大亨》(1976)中捞演的雷德·雷丁·伍德一角,出场不多,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