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临夏人物志
2660900000009

第9章 历史人物(5)

金树仁(1879—1941),字德庵,永靖县金家咀人。少时好学,成绩超群,受知州杨增新器重,和邓隆等同选人州衙读书,后考入甘肃文高等学堂,清宣统己酉科拔贡。曾任和政龙泉小学和临夏凤林高等学堂教师,杨增新任新疆都督后民国五年(1916)应召赴新,供职幕府。民国八年(1919)沙俄中亚细亚总司令阿年科夫溃败,窜入新疆企图反攻苏俄,在新俄侨也纷纷响应,阿山道尹周务学自杀,省垣震动,边局危急。金树仁策划,将其军队拆散,化整为零,计诱阿年科夫到省城禁押,使阿山一带转危为安,深得杨增新赏识。旋考取一等知县,历任阿克苏疏附(今喀什)、迪化、库车等县知事,民国十年(1921),调任省长公署政务厅长。1928年杨增新赞成北伐革命,易帜统一,组织新疆省政府,金树仁任民政厅长。1928年7月7日,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杨增新等省城军政要员及苏联驻新领事夫妇等均邀参加,新疆交涉署长兼军务厅长樊耀南(湖南人)久蓄异谋,趁机指使该校教务主任张纯熙等10余人内藏手枪,谋杀军政要员,起事夺权。典礼后设宴招待,酒过三巡,菜上两道,樊举杯暗示,枪弹齐发,杨增新中弹倒地。樊耀南带人到省政府夺取印信,直入省政府三堂。时金树仁因有事提前退席,在省政府二堂批阅文件。樊耀南请金树仁至三堂议事,谋图加害。金树仁闻变已有准备,紧闭二堂不出,樊耀南派人刺杀未遂。金树仁临危不惧,命省署护卫军先行包围三堂,又调兵包围省政府,又派人固守城防,把守要隘,部署停当,率众攻击三堂,樊耀南弹尽被捕,当夜对质审讯后被判处死刑,立即处决。次日,金树仁一面派人清查余党,一面请财政厅长徐益珊、迪化道尹李溶及军政要员议事,会议一致推举金树仁任省主席。会毕,金树仁亲拟电稿,向南京政府及各省当局报告“七七”事变过程。旋接南京行政院复电: “对于金树仁之应变,维持地方治安,勉慰有加,惟对事变真相,意再调查。”金树仁以“搁置日久,疑猜横生,影响治安”为由,遂与各厅署长研究决定,先行就职,省府各委办厅、南北疆将领、各族王公致电拥护。8月26日南京政府以金树仁平乱有功,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总司令,旋又改总司令为边防督办。金树仁论功行赏,对平定事变有功人员均各按级升用,或奖薪饷。

金树仁任省主席后,调整人员,加强充实各部厅官员。兴办教育,扩充师范、工业学校,设立无线电学校、军官学校,省内每县设初等中学,凡住户在50户以上者村子均设小学1所,新疆教育为之改观。统一南北疆,平定北俄入侵,新疆政局日渐稳定。筹建航空学校,建立空军,巩固国防。民国以来,协饷停拨,省内财政入不敷出,金树仁想发展工矿企业,发展新疆,他派鲍尔汗至德国购买机械,并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谈筹建电厂,将克拉玛依石油样品送往德国化验,准备开采。购买淘金机20部,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运到塔城。1929年从德国购买压路机6部,拨工兵3000多人,修通迪化至古城473公里的汽车公路,继而修通迪吉、迪塔、迪伊、迪阿、迪哈等线,使省城与省内各重要地区通了汽车。新疆畜牧业发达,马、羊尤为大宗,为改良马、羊品种,金树仁派畜牧专家至苏联购来纯种马、良种卷毛羊在迪化、伊犁、巴里坤设立牧场,专司繁殖。在报端呼吁内地资本家及华侨在新疆投资,兴办实业,开发工矿,建设边疆。民国十七至十八年,临夏连遭兵燹,又遭大旱,民不聊生,金树仁三次拨款赈济甘肃灾民,对家乡临夏更为关心,特捐急赈。对流人新疆的30多万灾民,省政府划给田地,资助开垦所需费用,并规定耕荒地二年免征赋税。

民国十八年(1929)金树仁派鲁效祖赴南京报告新疆情况,并嘱物色各种技术人才。在南京经人介绍认识盛世才,鲁电金予以推荐,金树仁复电:“军事人才不需要,暂缓来新。”但鲁效祖已答应盛世才,不便失信。到新疆后一力担保,金树仁遂任盛世才为督办公署参谋主任,盛谨慎讨好,以求信任。同年东北发生“中东路事件”,南京行政院和外交部电告新疆省政府:“现以中东路事件,中苏绝交,速即召回所属五领事(塔什干、斜米、阿拉木图、宰桑、安集延),严密布防。”金树仁接电后,亲拟稿复电:“新疆孤悬塞外,三面临俄,一旦彼来侵犯,都是国家领土,自当严予痛击,保卫边疆,中央鞭长莫及,地方无力备战,新苏尚未通商,可否维持局部和平。”旋接复电:“准其维持局部和平。”民国二十二年(1933)4月12日,驻迪化归化军(主要是收编的白俄军)200余人,围攻省府,督署卫队大多事前已被盛世才设计调出,金树仁奋力抵抗,但终因兵力悬殊,来不及携带印信仓惶出走,调第三路指挥杨正中进城反击。归化军不支,准备退却,时东北义勇军派队参战,归化军转败为胜。金树仁看大势已去,即由杨正中护送西退,苏联副领事迎到绥来,表示愿无条件帮助,恢复地方,但金树仁以内部事务婉言谢绝。金树仁到塔城,24日通电下野,南疆将领从苏联转来电报,劝他不要离开塔城,与邻邦协商,取得帮助,反攻省城。金以内部矛盾,不让外人渔利为由,乃即通电南北疆将领及各地行政长官、省城各厅长,略云:“我不能图一时之快,遗万世之讥。诸君应以地方为重,勿以我为念,黄台之瓜,不堪再摘,望各严束队伍,和衷共济,以固边防,而维地方。”国民党中央于5月5日准金辞职,金树仁遂将随行部队饬杨正中领赴伊犁,归张培元师长管辖。本人取道西伯利亚,携眷前往天津。

同年8月,蒋介石以咨询边情,电邀金树仁到南昌,流连数日后赴南京,行政院以有人控告其擅与苏联订立通商条约为由,将金树仁拘捕。后经苏州高等法院审理,以“杀人放火,侵占强盗,内乱等罪均不成立,惟外患部分,与外国订立商务条约,是中央之特权,金树仁未经呈请中央许可,与苏联政府拟订通商协定,是违犯国法,根据法律条款判处徒刑三年零六个月。”消息传到西北,甘、宁、青军政界人士20余人联电营救,国民党行政院以案归司法推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还面见蒋介石,为金树仁说情。同年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宣布:“金树仁与苏联政府订立临时通商协定,是为维护地方,因以获罪,应予特赦。”金树仁获赦后,携眷住南京,抗战中南京沦陷前夕,到兰州居住。1941年在兰州病逝,终年62岁。

高文炳

局文炳(1882—1937),字虎臣,康乐县高家窝铺人。幼年从叔父就读私塾,及长务农,喜狩猎,习枪法,以“神枪手”闻名。民国初年,他响应牛载坤、胥灵峰兴学育才的号召,积极参与创办“树风学校”,并负责修建,尽心尽力,得群众好评,又与长兄高文耀及罗有才、田斛、高文杰、申大江等创办“烈洼风化初级小学”,受到省教育厅嘉奖,并题赠“热心教育”匾额。

民国十七年(1928)春,河州事变战乱祸及康乐,高文炳奉县政府令,任第五区保卫团团总,组织民团。是年冬,战事稍息,他积极组织难民回乡生产,又奉命与苏效汤、余遵周到苏家集等地放赈济灾,贷放籽种,每到一地,鼓励难民,办事公正无私,深得民心。1929年3月,局势突变,战火又起,高文炳奉命任第三师暂编便衣游击第一团团长,与苏效汤驻苏家集保护难民,后奉命驻守临洮西坪,保护难民抢收庄稼。又奉令守卫洮河浮桥,后率游击队到临洮大营坪、吴富家坪一带,维持社会治安。是年冬,临洮县长王敏悟与鲁大昌抗衡,高文炳受王敏悟委托,与张彦明谈判,改编张部为骑兵团,驻临洮西街,高文炳游击队改编为第一营,增强了临洮县城守卫力量。

民国十九年(1930)高文炳任省防第一路第一营营长,这时临洮县民对收编张彦明部并驻临洮城里不满,鲁大昌部又攻城日紧。腊月初,高文炳暗中与鲁大昌取得联系,于初九晚大开南城门,迎接鲁部入城。鲁大昌委任高文炳为临洮城防司令,所部改编为城防卫戍部队。1932年高文炳兼任临洮区保安队队长,8月城防司令部撤销,改编保安队为康乐保安团,高文炳任上校团长,辖2个中队、6个分队,共200多人。在保安团保护下,县内回、汉难民相继回庄,重建家园。民国二十六年(1937)高文炳病逝家中,终年72岁。

马佐

马佐(1884—1966),字辅臣,号矿务,回族,祖居临夏县漠泥沟大庄村,后迁居西川堡子村。父马维良,是马安良族弟,母马氏,是马海晏之女。马佐祖辈务农,少时帮父务农放牧,18岁往返甘南、青海,以畜力贩运青禾、羊毛等,有时也驮运客货挣脚力钱。后又与人搭伴贩运骡马去西安,驮回布匹、百货等在临夏销售,获利颇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舅马麒升任花翎顶戴副将衔循化营参将,马佐弃商赴青海巴燕戎舅父部下当兵,因机敏干练,办事果断,深得舅父马麒、马麟赏识。民国元年(1912)马麒升任西宁镇总兵,次年又兼任青海蒙番宣慰使,新增矿务、杂务、台站马队各一队,马佐任矿务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负责管理马鸡雪山、星宿海等金矿及茶卡、盐池,管理得法,税源聚增。又任青海榷运局局长,全面管理青海金矿、盐池及茶卡。民国二年(1913)初秋,马佐去南山打猎,拜访蒙古族王爷,双方达成以青禾、炒面交换青盐的协议,临夏脚户驮去青禾、炒面,驮回青盐销往兰州、西康、四川,马麒财源广进的同时,马佐也聚集了大量资金,声名渐著,人称“马矿务”。

民国十三年(1924)马佐任骑兵第九旅一团团长,奉马麒之命随旅赴山西大同、阳高、天镇一带,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败,马佐随部撤回青海。民国十九年(1930)马麒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任命马佐为青海省榷运局局长,总揽全省盐运大权。民国二十五年(1936)马步芳代理青海省主席,全省盐务纳入财政,改组机构,局长易人。马佐利用雄厚资金,与平凉人班普臣合作,用470峰骆驼,部分马、骡,从青海往平凉、汉中一带运销青盐,回脚驮运百货、布匹、茶叶、药材等。为扩大运销业务,在兰州设“和源盐栈”,西宁设“德义恒”商号,临夏设“和源号”,为经销木材,又在兰州设“振业公木厂”,派经纪人常驻青海、武威、兰州、包头、天津、夏河,并派人常驻西藏,与印度通商,商网遍及各地。马佐巨富,引起表弟马步芳妒忌,多方设计梗阻,马佐遂将商业中心转往临夏、兰州、洮河流域等地,结束青海业务,举家回乡,广置田产。并将1935年购买的西川堡子村住宅三院(原名兰尧轩)重新兴建,历时二年,亭台楼阁,水榭花圃,规模宏大。并在村东为其母弟马禄、马云、马昌及同族兄弟、女婿等各修建四合院瓦房一院,为他们购买土地,以资耕种。马佐将所购十余亩土地辟建为大果园,雇人在果园中种植花木蔬菜,用新法饲养蜜蜂。在临夏市上二社、周家坝、南关购置土地,开辟街道,街道两旁修建200多间铺面,三座大商栈,租赁给商户经营,人称“新市场”。周家坝、上二社被南门红水河隔断,马佐修建一座上有飞檐走廊,丹青彩绘的“花桥”,沟通了两个市场,方便了交通。民国三十一年(1942)马步青官场失意回乡,马佐将部分田产卖给马步青,得黄金、白洋许多。

马佐自幼贫寒,经商聚资,目睹地方历经战乱,经济凋敝,百姓穷困,出钱救灾,兴办教育、工业,深得时人好评。民国十七年(1928)甘、青大旱,国民军收粮要款,加之战乱,民不聊生,马佐从循化等地运来150石(每石约800斤)豌豆等杂粮,磨成面粉。原价出售,每人限购25斤,救活灾民无数。马佐少时未进学堂,深感没有文化之难,民国二十年(1936)在堡子村捐资创办“德永”学校,聘请陈文俊等执教,校内经费、教师月薪、学生书籍用品等均由他按时供给。1938年私立“兴华小学”创办,每月资助200银元,历时两年,1946年又捐赠北塬土地40亩,作为校产,同时又给临夏中学捐资2000银元,因他热心兴办教育,省教育厅为其颁发银质奖章一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在堡子村试办糖厂、黄油加工厂,同年在华寺街购买土地20亩,修建28个院落,共修瓦房300多间,每个院落修三面瓦房,每院安排三户特困户,近百户无房户低租租住,无力交纳租金者豁免。民国三十六年(1947)车堡子村兴办“民生火柴厂”,生产“飞马牌”火柴,使临夏大部分人用上了廉价火柴,1953年“民生火柴厂”并入天水火柴厂。临夏大夏河每到秋季河水暴涨,常有过河路人淹死河中,南乡柴薪无法进城,交通中断,马佐自筹白洋2.7万元.并得部分士绅襄助,在大夏河上修建大桥。他派人四处奔波,招聘工程技术人员,从山西太原采购水泥,从西安购买钢材,汽车运到兰州,再用马车拉运到临夏。雇请石匠在折桥湾打制石条运到工地。施工非常困难,浇筑桥基时因渗水无法浇筑,他和匠工反复商量,想出让木工仿制水车,试制成手摇式水刮子,边刮水边浇筑,至年余,终在南关街口至尕丁家的大夏河上建成长27米、宽6米的水泥浆砌桥墩,5墩4孔的木面大桥。桥上可并行两辆大车,两边设有护栏,这是有史以来大夏河上建成的第一座正规大桥,竣工之日,城乡百姓扶老携幼前往观看,盛赞马佐之德。在修桥中马佐看到临夏水量丰富,更看到群众对他修桥义举的敬仰,又决定投资20万元,动员亲朋集资,共筹资40多万元(法币),在西川街子村修建水电站,因条件所限,至解放时还在兴建之中。1950年地方政府决定和马佐合办共建电站,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的鼎力帮助下,建成发电量150千瓦的民生水电厂,1951年9月19日正式发电,临夏始有电灯。

1949年8月临夏解放前夕,马佐携眷到青海,临夏、兰州相继解放,马步芳叫马佐同逃,马佐对马步芳心存芥蒂,拒绝外逃,组织各界人士迎接解放军。青海解放后马佐奉王震司令员之命赴青海乐都、互助、大同、湟源等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安抚人心。王震大军进军新疆时,马佐受命任“和平代表团”团长,随军赴新疆,抵达酒泉时,以亲属长辈身份给马呈祥写信,促其认清形势,并和原八十二军一九零师师长马振武(马呈祥表弟)先行奔赴迪化,以期促使骑五军就地起义。他们到达时马呈祥已逃国外,骑五军在陶峙岳将军率领下起义,马佐到骑五军现身说法,介绍青海解放后的形势,党的政策,人员安置等情况,人心渐定。1952年为剿灭“马良股匪”,甘肃省人民政府组成以马佐为团长的,“宣传慰问团”赴甘南宣传党的政策,分化瓦解,他利用熟悉藏语、藏情的有利条件,顶风冒雪,深入牧区动员部落头人和牧民不为土匪带路、送信、供粮,支持解放军,为剿灭“马良股匪”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