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临夏人物志
2660900000025

第25章 “三马”集团人物(4)

1947年马鸿逵为配合胡宗南重点进攻延安,组织宁夏兵团并兼任总指挥,向盐池、定边、靖边等地进攻,蒋介石授予马鸿逵一等云麾勋章。马鸿逵发布《告宁夏全省民众书》反共总动员令,并二次出兵包头,与解放军作战。12月底,国民党政府准马鸿逵“回籍养病”,其次子马悖静代理宁夏省主席。1949年郭寄峤因贪污横行,引起各方不满,在甘肃无法立足。马鸿逵和马步芳在青海民和享堂会晤协商,商定互相推举,马步芳任西北军政长官,马鸿逵任甘肃省主席。并商定组建“宁青联合兵团”,在陇东阻击西进的解放军。回宁夏后组织宁夏兵团,向陕西咸阳、乾县进兵。马步芳任西北军政长官后不履行享堂诺言,7月马鸿逵到台湾购置房产后飞抵广州,控告马步芳欲自兼甘肃省主席。返回后在甘肃静宁召开的“青宁联合兵团”军事会议上发觉马步芳想让宁夏兵团打头阵,立即电令所部退守宁夏,青宁联盟破裂。8月,国民党行政院任命马鸿逵为甘肃省主席。解放军逼近西北,兰州解放,马鸿逵乘飞机去重庆,10月14日父子乘飞机逃往台湾。10月10日,国民党行政院以“擅自撤兵”给马鸿逵“撤职查办”处分。1950年10月携眷侨居美国洛杉矶市郊。1951年在美国记者招待会上,马鸿逵呼吁美国政府援助台湾。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殁于美国洛杉矶。

马悻静

马悖静,生于1910年,曾用名马敦静,回族,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鸿逵次子。自幼随父生活在宁夏,稍长入军旅,在其父部下任职。民国二十六年(1937)任一六八师第三旅少将旅长,民国三十年(1941)任宁夏保安处中将处长,1944年任十一军中将军长,1945年任宁夏三青团干事长。1947年11月解放军出兵围攻陕北军事重镇榆林,蒋介石电令马鸿逵出兵援榆。马惇静任指挥官,出动兵力十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以及特种兵等共25000多人,马停静秉承父意,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每天走50多里,蒋介石派飞机给马悖静空投手谕,严厉指责。马悖静召集各旅长研究后加快行军速度,在袁大滩与解放军展开激战,蒋介石派三架飞机助战。激战两日后解放军主动后撤,马惇静乘机下令后撤,率残部退回宁夏。1948年马惇静代理宁夏省主席,1949年5月任宁夏兵团司令,与青海马步芳部联合作战,向陕西咸阳、乾县进攻。兰州解放后,马悖静退守宁夏中宁、金积、银川。9月5日,马悖静在吴忠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死守宁夏作战计划,部署防守。并与贺兰山惯匪,时任银北地区保安司令的郭永胜商议,向贺兰山运送弹药、物资,以备银川失守后人贺兰山打游击。19日马悖静随到银川督战的国民党国防部代部长徐永昌逃往重庆,与其父乘飞机到台湾。

马惇靖

马惇靖,字立青,回族,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鸿宾三子。少时随父任所读书,受父影响,为人敦厚诚朴。稍长即入军务,民国二十四年(1935)任三十五师一零三旅二零五团团长,后任旅长、八十一军参谋长。赴绥西抗战,军部驻临河,到防区后研究作战计划,亲自检查工事、电报、电话、骑兵通讯、号音通讯、旗语通讯等,并指挥部队在乌镇、四意堂、乌布浪口进行大型军事演习。民国二十八年(1939)夏秋之交,日寇从包头用汽车、装甲车、坦克向绥西八十一军驻地进犯,马悖靖亲到乌镇指挥,他让官兵利用工事,沉着应战,并令部队捕捉战机,主动出击,侧背迂回打击敌人。当敌人冲人步枪射程以内,正在下车之际,二零六团冲进敌群,与敌展开肉搏,敌人溃逃,缴获汽车两辆和炮弹、子弹等许多军用物品。民国二十九年(1940)2月日寇3万余人,在装甲车、坦克、飞机等掩护下向乌布浪口、四意堂、乌拉垴包、乌镇八十一军防地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激战,阵地被突破,部队伤亡惨重。民国三十五年(1946)八十一军整编为八十一师,马悖靖任师长。1947年任固(原)海(原)兵团司令,出兵陇东,在环县与解放军作战,伤亡2000余人,撤回宁夏。1948年八十一师扩编为八十一军,马悖靖继任中将军长,驻宁夏中卫。1949年8月兰州解放,解放军进军宁夏,受绥远董其武起义影响,马悖靖听从父亲主张,决计起义。解放军派人说明情况后,马悖靖派马培清前往解放军六十四军驻地与联络部长牛连壁草拟起义协议。9月19日上午马停靖到石空渡口黄河中间的一个沙洲上和解放军代表接触后,进中宁城六十四军军部与曾思玉军长正式签订了《和平起义协议》。

1949年9月19日,八十一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马惇靖任军长,在中卫县城广场举行授旗命名大会。1951年3月,独立第二军整编为西北独立第一师,马悖靖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1954年甘、宁两省军区合并,马惇靖调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61年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中受到冲击。1972年因患癌症在兰州病逝。

马全良

马全良,东乡族,和政县达浪乡大庄村(南岔大庄)人,发迹后迁到达浪乡达浪村,人称“南岔师长”。少时务农,后人马安良西军,骁勇善战,得西军总统马安良、分统马麒赏识,很快提升为西军分统。宣统三年(1911)随马麒赴宁夏镇压革命军,为马麒前部先锋。12月21日他带领所部进击平罗。宁夏事平,又随马麒转赴陕西,镇压陕西起义。清帝退位,退回兰州。辛亥革命后,马全良改投宁夏马鸿逵,历任营、团、旅长职,马全良成为马鸿逵部最年轻的重要将领。1927年冯玉祥也实行“清党”,马全良奉马鸿逵之命护送共产党人刘景桂(刘志丹)渡过黄河,临别资助白洋200元。民国十九年(1930)中原大战爆发,率部赴陇海线助蒋参战,7月攻克泰安,升任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十五路军七十二师师长,后奉命离鲁赴豫,驻军信阳。不久因不满马鸿逵专横,辞职离任返乡。在家闲居期间,在达浪村购买土地,修建公馆,举家从山上迁居川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孙殿英任西北屯垦督办,“三马”拒孙,马鸿逵念其勇,复请出山,任命为宁夏保安处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1月27日在同孙部激战中负伤。民国二十五年(1936)10月马全良奉命率第十旅一团、二团,在河西走廊惠安堡等地,配合青海马彪师截击西路军,使西路军蒙受重大伤亡。民国二十六年(1937)2月马全良改任国民党陆军一六八师第十旅旅长,后升任师长,驻宁夏金积堡,地处抗日后方,遵马鸿逵命,整兵经武。解放战争中率部屡与解放军交战,败多胜少。1947年冬,马全良升任保安纵队总指挥,出援榆林,在袁大滩正面担任掩护胡宗南部进攻,被解放军截击,2000多人被俘,马全良只带少数人逃脱。马鸿逵对他损兵折将深为不满,不予重任,仅以副师长虚职闲置。马全良心情郁闷,回家隐居,乡中遇事,多出面调解。1949年初,解放战争节节胜利,马鸿逵图保一隅,再次召马全良回宁夏,并任以贺兰军军长重任,勉励马全良为其效力。兰州战役前夕,马鸿逵组织“援兰兵团”,马全良任副总指挥,马鸿逵临行时面授“相机而动,保存实力”机宜。兰州解放,马全良迅即撤回宁夏固原东南任山河布防,在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进攻下,全线溃退,向银川逃跑。解放军进逼宁夏,马鸿逵父子仓惶出逃,绥远董其武部通电起义和马惇靖八十一军即将起义的消息,使宁夏军政上层感到无力抵抗,贺兰军军长马全良、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十一军军长马光宗等秘密在仁存渡口商议,共举马全良领衔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德怀司令员分别发出“申哿”和电。彭德怀司令员复电,欢迎起义。宁夏和平解放后,马全良任宁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宁夏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宁夏交通厅厅长,又调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甘肃省畜牧厅厅长、水利厅厅长等职,1966年病故。

马光宗

马光宗(1902—1987),字耀武,回族,广河县三甲集镇陈家村人。出身行伍世家,祖父清末在马占鳌西军任管带,父亲民国初年曾任凉州镇守使马廷勃部帮办、营长等职。马光宗自幼即爱习武,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期间,拜师习武,身体健壮。民国十年(1921)投身于青海马麒巡防营,机敏能干,得马麒赏识,先后任哨官、帮办、营长等职,在青海巡防营青年军官中崭露头角。民国十八年(1929)所在部队随马步青调防山西,编人马鸿宾师,归西北军节制,历任二十二师营长、三十五师团长、马鸿宾部骑兵旅旅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赴河南参加蒋、冯、阎大战,冯军失败,马光宗部队被马鸿逵收编。自此以后,马光宗一直在宁夏马鸿逵部,历任骑兵旅旅长、一六八师师长、十一军军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马光宗时任骑兵旅长,驻防绥西,率部参加抗战,受傅作义指挥,任骑兵指挥,阻击日军进犯。抗战胜利后任马鸿逵部一六八师师长,曾参加与解放军作战的“援榆战役”。1949年3月升任十一军中将军长,成为马鸿逵得力干将之一。同年8月,解放军挺进西北,兰州解放,宁夏已成孤立之势。马鸿逵外逃,马光宗审时度势,同宁夏贺兰军军长马全良、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等联名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通电,表示赞同解放军和平解放宁夏的主张和条件,宣布起义,接受改编。马光宗的十一军担负守备银川的任务,通电发出后,他即命令部队管制机场,扣留了国民党国防部派来接运宁夏高级将领逃离宁夏的飞机。并实施全城戒严,管制省政府档案及军械、军需仓库等要害部门,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防散兵游勇的扰乱,1949年9月23日宁夏和平解放。马光宗为宁夏人民避免战祸、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的嘉奖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赞扬。

1950年马光宗在兰州参加西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西北军区参议室任参议。1953年转业到地方政府,历任甘肃省人大代表,全国四、五、六届人大代表,政协甘肃省一、二、三、四、五届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

马宝琳

马宝琳(1902—1970),回族,广河县马力庄坪人。出身农家,青年时期投身马鸿逵部当兵。因身体强健,作战勇敢,很快由班、排、连长升为营长。民国十八年(1929)人冯玉祥西北军军官训练团接受训练,民国二十年(1931)以团长职随马鸿逵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战绩显著。民国二十二年(1933)回宁夏后被提升为保安三师师长兼宁夏保安处处长,成为宁夏国民党军中年青骁悍的将领。抗战爆发后,率部到绥西参加对日作战,并多次和红军、八路军作战,至1949年前,积功提升为宁夏一二八军少将副军长兼二四六师师长。在宁夏任职期间,关心家乡建设,1930年末,捐款修建广河刘家沟小学,因故未成。又修建了庄窠集牙幽小学。1940年遭旱灾,他多次给马力庄、牛康家村贫苦农民捐钱,先后共捐助2万元,帮助人们渡过灾荒。

1949年9月宁夏已成孤岛,马鸿逵出逃,马宝琳顺应历史潮流,率部参加起义。1950年到兰州、西安等地参加学习,学习结束后分配到甘肃省民委、参事室等部门工作。“文革”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到漳县。在监督劳动改造中病逝。

卢忠良

卢忠良(1903—1988),临夏县红台乡卢家村人。少时放牛,读私塾5年,后当过店员。17岁人马鸿逵部当兵,作战勇敢,善于思考,遇事极有见地,从一名士兵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宁夏主力军一二八军军长及宁夏兵团指挥官等职,是三马体系上层集团中惟一的汉族骨干。

“三马拒孙”时卢忠良拼死效力,为稳固宁夏地盘立了头功,抗日战争中率部驻防宁夏,多次在马鸿宾指挥下抗击日寇。解放战争中,几次奉命率部进犯三边(定边、安边、靖边及盐池)解放区,救援国民党榆林守军。1947年10月,第一野战军二围榆林,马鸿逵受蒋介石之命调兵3万多援榆,卢忠良任总指挥。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进军宁夏,卢忠良在中卫布防,想不负马鸿逵厚望,拼死守卫宁夏。绥远起义、马悖靖八十一军起义,使他看清了形势,再做抵抗,祸及百姓,遂与贺兰军军长马全良、十一军军长马光宗等联名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德怀司令发出愿意和平起义的“申哿”电。接彭总复电赞扬,卢忠良领衔,与解放军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签订《和平解决宁夏问题协议书》,宁夏和平解放。

解放后卢忠良先后任西北军区高级参谋、甘肃省农林厅副厅长、农业局局长、省政府委员、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任期间,致力民族团结和地方建设,任农林厅、农业局领导时,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山区调查研究,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建言献策,受到中共甘肃省委通报表扬。“文革”中卢忠良遭受“揪斗、关押”,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984年5月在北京受杨得志总参谋长的接见,返兰后他借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表达对共产党的敬仰之情,教育子女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他晚年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撰稿写文,与台湾海外亲朋故旧写信联络,热情接待来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亲身经历宣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暮年虽身患疾病,仍坚持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对国家、甘肃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提了许多好的建议。

1988年3月28日,卢忠良因病在兰州去世,享年86岁。临终遗言,丧事简办,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入黄河。

马海宴

马海宴(1829—1900),字德庵,回族,世居临夏县漠泥沟,后迁积石山县癿藏。祖马积明,父马兴隆务农为生,仅能温饱。马海宴青年时期往返于河州、兰州等地,以脚户(畜力驮运)为业。精明干练,长年跑外接触三教九流,见闻日广,后稍有余资,即从事贸易,自运自销,获利颇丰。当时陕甘一带道路不靖,匪徒出没,商贩不敢行走,马海宴习武自卫,常以“流星锤”取胜,加之他胆识过人,土匪不敢侵扰。他勤于奔走,善于经营,不到几年,家道渐富,遂弃商居家,专心攻读《古兰经》。不久,投马占鳌门下,潜心伊斯兰教务活动,在河州西乡名气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