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39

第39章 SH的海

SH,与海是脱不了干系的。

如果谁的名字里有个“海”字,在自报家门时可能会说“SH的海”。与海有缘的城市很多,但以“海”为名的城市却少之又少。SH便以海的名义,是一座海的城市。SH的名称,一说是取自《弘治SH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原来“SH”是因“海上”而来,正反都离不开海。另一说是当时有SH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这SH与下海,自然也是相对海来说的。

许多人都爱SH,也许是爱SH的热闹繁华、海派文化、国际化气象,而我对SH的海是有特别留意的,总想着到SH的海边走走,感受一下SH的海之独特。也曾多次驾车亲赴SH的各个不同方位,从东北、东南到西南,以不同角度目睹了SH的海。别人是观云海、观沧海,我则是观SH,以及观SH之海。

想起去年,我曾两天内连续看了四处海。去奉贤海湾旅游区愚人码头,一看海;赴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至海滨原始渔场,二看海;往临港新城滴水湖,至南汇嘴观海公园,远眺东海大桥,三看海;去滨海森林公园,观海边大风车及芦苇荡。相当于沿东南海岸线绕SH半周。海水虽不湛蓝,却仍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感。

后来去崇明岛,车过崇明长江大桥时,眺望长江入海口,依然是水天一色、苍茫一片。在西沙湿地,但见芦苇遍开,依稀能听见海涛,那片海也便在芦苇之外了。印象中,SH的海似乎与湛蓝无关,说苍海似乎更贴切些,其色与长江水差不太多,也正是因为它本是长江水之延续,虽经海水中和,然仍不失长江水之本色。

不过我想说,并非只有蓝海才是海,黄色的海那也是海,黄海便因此而得名。我还认为,也不是只有蓝海才值得观赏,既然海水有多种颜色,那不同颜色便有不同颜色的美丽和魅力,就像不同颜色的花有不同的美丽,不同颜色的人种有不同的魅力。因此我从未低看过SH的海,相反觉得正因为它的不同,才显出SH海的独特与个性来。

最近我却改变了对SH海之低调深沉的印象,因为去了金山的城市沙滩。那天天气异常的好,蓝天白云映衬下,海水显得难得的蓝。将车开进城市沙滩停车场时,你就有了一些惊喜,因为车就停在海边,从车窗便可见无垠的大海。虽不能用湛蓝或蔚蓝来形容,那也算是很蓝了,当然也是很难得的了。

之前到过SH的多处海岸,不过都只能观海而已,也没有条件和氛围让你有下海的冲动。城市沙滩没有让我失望,沙滩虽是人工的,但海水是自然的,也算符合了些大多数人印象或想象中的海。这让我很有些意外,原以为在SH是见不到蓝色的海的,这是我第一次在SH见到蓝海,也是我第一次在SH下海。

以前在深圳时,下海是常有的事,因为它适合下海。而自从来了SH,我便三年多没下过海了,原本从没指望在SH下海,这次居然给了我一个惊喜和冲动。这里的海水足够干净,足够蓝,下海戏水的人也足够多,于是我第一次在SH的海边湿了身。也巧,这也是我女儿第一次下海,伊伊对海的记忆,是从SH的海开始的。

城市沙滩位于杭州湾半岸,离长江入海口较远,因此海水本就蓝些。据说还经过海水处理,除采用物理沉淀、生物降解、人工造浪、自然循环外,辅以陆上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水中的动植物链,同时科学改造沙滩,才有了如今的景象。无论是浑然天成,还是后天雕琢,如织的游人便已证明它成功了,那天我们在海边甚是惬意,居然一混便是六个多小时。

我忽然有了一种联想:未来的SH或许可以启动“蓝海战略”,经过环境保护、海滩爱护、人工养护,让临近海岸线的海水逐步的蓝起来,让像城市沙滩一样的蓝色海岸线得到尽量长的延伸,让蓝海不再只是SH的一角,起码也得是一带。这与SH“十二五旅游规划”里的杭州湾北岸滨海旅游带是吻合的,且它应该是一条“蓝带”。

我说的“一带”除了是指蓝色海岸线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作为拥有长达592公里海岸线的SH,作为拥有2。1万平方公里近海海域的SH,作为具有世界意义和全球感召力的SH,其实还缺一条从SH西南至东北的滨海大道。它应该从现在开始便纳入规划,或者一段一段分步实施,土地预留和资源保护是急迫的,这样才不至于日后被动。

这可谓之SH继“蓝海战略”之后的“沧海战略”,无论海水是蓝非蓝,那都是属于SH的海,是SH特色的一部分,也是SH风光的一部分。而“沧海”又是东海的别称,这样剔除颜色的成见,将“沧海”作为战略资源来打造和经营。如今许多滨海城市都有了滨海大道,SH也应该有,相信未来迟早会有。

我想像多年以后,当我再回SH时,能开着车在滨海大道上一路奔驰,以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