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19

第19章 自驾游洞庭湖

这是我第二次自驾回岳阳,去年从SH,今年从深圳。

2013年9月29日中午,游玩完衡山,我们沿G4京港澳高速往北,经株洲、湘潭、长沙,便到了岳阳。由于我与同学已经约好,见面地点就在荣家湾,我们便从G4“荣家湾”出口拐下了高速,比“岳阳”出口提早了十多分钟。这里也称“十六公里”,意思是离县城16公里远,原来的印象这里并不算近,没想一转眼的功夫便到了县城。必须再次庆幸岳阳与荣家湾的地理位置,公路、铁路、航运交通均十分便捷。

在县城见了我的两个姐姐,然后便与几位好友开车来到洞庭湖边,再次寻找我童年的记忆。上次来时正值春天,整个湖畔长满了野花和水草,十分迷人。而今正值涨水季节,原来开花长草的湖滩已被淹没,湖水浑黄,徒增了几分沧桑。我指着六门闸上的水泥横梁跟妻说,小时候的我在并不太宽的水泥梁上行走,以显示胆量不小,脚下是高高的闸门和滚滚的水流,一旦掉下去几乎性命难保。但这便是我童年的“冒险”经历之一。

接着我们开车沿湖堤来到中洲,这里盛产大闸蟹,所谓“阳澄湖大闸蟹”中的一部分便是从这里运去的。我们饱餐了一顿洞庭湖鲜,这是正宗的家乡味道。这次只是经过岳阳,在家乡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天一晚,于是仅与几个朋友见了面,晚上便开车回了YY市,见到了妈妈、哥哥一家。亲人们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可惜时间太短,我打算返程时再在家里呆一晚。这样岳阳便真的成了我们此行的“驿站”,其实长年在外漂泊,家乡何尝不是人生驿站?

9月30日上午,我们去了作为3A旅游景区的HN民族学院,这里被称为“嫦娥故里”,一尊16米高的“嫦娥故里”雕塑在院内落成,正在这里举行的大型航空航天展便以“美丽岳阳,拥抱嫦娥”为主题。虽然不少地方都曾先后对嫦娥提出“归属”说,其中当以《嫦娥赋》作者、HN岳阳籍作家张一一从“地名说”、“神话说”、“歌谣说”三个角度以较为雄辩的论据,旁征博引考证出的“嫦娥故乡在岳阳仓田村”(今HN民族学院)的说法最具说服力。

接着我们去了岳阳楼,再次一览洞庭秋色,遥望洞庭湖大桥和湖中的君山。不知为何,洞庭湖水如今已相当浑浊,挖沙船穿行不息,这便是经济发展与文化氛围的冲突,是生计生意与旅游环境的不协调。心想作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巴陵胜状,还是该给世人呈现一个更加亮丽的第一印象。但愿这只是暂时的观感,是为了营造更美好的湖景前而进行的一次清淤行动,希望能早日看到清澈的洞庭。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因湖中洞庭山(今君山)而得名。它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由于近代围湖造田及自然泥沙淤积,已缩水成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公里,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城陵矶注入长江。HB和HN之称,即来源于洞庭湖。站在湖边,我忽然体悟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真意,应是指洞庭湖是天下人的水,岳阳楼是天下人的楼,这是一种大气与包容,而非自我感觉良好。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它位于岳阳西城墙上,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北宋范仲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闻名遐迩。“江南三大名楼”我都曾去过,当然还是最爱家乡的岳阳楼,更爱《岳阳楼记》里的“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境界。

用过午餐后我们便出发了,此行的目的地是HB荆门的沙洋,这里正是妻的老家,与我的老家相隔不远,两地仅隔220公里,却分属HN、HB两省。说是不远,当年交通远不如今日便利,荆岳大桥尚未开通,也没有随岳高速,记得八年前从沙洋到岳阳,坐了公交乘渡轮,整整折腾了一整天。如今从岳阳出发,上S49随岳高速,只需3个半小时便到了沙洋,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我们在去HB之前还去了另一个地方,那便是岳阳临湘的6501。这是我很早便想去的一处家乡景点,此前多次听人提起,尤其得到了喜欢文史的哥哥极力推荐。它位于岳阳临湘的忠防镇,离YY市区约50公里,因为下了高速后有一小段路比较崎岖,单程大约需1小时。我们沿岳阳大道上到G4往北,在桃林镇出口下来,然后朝忠防镇方向开去。听这镇名,便觉与6501国防工程有关。

刚开始路况一直很好,可最后一小端,由于许多施工大卡车拉着石块通过,原先修的水泥路也因质量不过关被压得稀巴烂,坑洼难行,车行很慢,心想这里若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这一小段交通“瓶颈”一定得解决好。终于到了6501景区门口,一种***年代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售票员和导游都身着绿军装,这里还有大食堂,门口上书“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对联。

最显眼的是两位解放军战士在抡锤开凿的雕塑,一位战士挥着大铁锤,另一位战士紧握钢钎,代表了当年参加工程建设的无数年轻生命的艰辛与刚毅。不远处山腰上有一樽毛主席的全身雕像,远望去只见一片并不算高的丘陵,根本看不出山中“别有洞天”。洞口还有一些真实的火炮战车陈列,彰显着此处景点与军事息息相关。沿途和洞中也随处可见“练出本领打好仗”、“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之类的标语。

6501是一处宏伟且神秘的地下军事工程,是一座极其庞大的秘密国防设施。整个山体已被掏空,山中洞洞相连,分上、中、下三层,深险莫测,如入迷宫。山体内有如“长藤结瓜”,有5个进出洞,10条主巷道,近80条次巷道,还有25个厅室,17个通天井,全长17000米,面积80000平方米。大洞可通火车,小洞均可供汽车行驶,最高洞穴高达80余米,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天下第一人工洞”、“中国地下长城”。

我们进得洞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又高又长的半圆型山洞,这里便是主洞口,洞宽12米,高12米,能进出火车,且有专门设施让火车在洞里掉头。接着便是通往各处的支洞,每走一小段,便觉豁然开朗,又是一处高达数十米的大洞。一路走,一路震撼,心想如此工程真非“凡人”造就。最震撼人心的,应数一处最高的山洞,几乎抬头望不见顶,这里是导弹发射井,原有导弹发射装置,可以直接从山体内向空中发射导弹!

如此巨大的地下工程,究竟由何人而建?又为何而建?据部分解密史料称,“6501”令的签发人是当时任*******的**,负责“具体操办”的则是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和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顾同舟,工程由广州某工程兵部队历时8年建成。当时由“**提出,毛主席首肯”,要“备战备荒,准备打仗”,于是开建第一号绝密地下军事工厂。因其始建于1965年,而被命名为6501工程。

当年工程施工采取了极为保密的方法,就连当地老百姓也以为是挖矿。当地人说修建6501的那几年,附近山区都被部队封锁,老百姓、甚至当地政府都根本不知道,工程兵都是乘火车到附近一家矿区小站集结,夜间再乘车进入工程现场。这个矿区小站即指附近不远的“桃矿”。所挖难以计数的石块均被矿车运走,销往何处至今不得而知。工程后因**事件停工,当时并未最后完成,工程人员全部悄然撤离之际,所有洞门均被封死。

这个曾被尘封近40年的地下国防工程的发现,始于一次偶然。八十年代,一位农民放牛时牛从山顶上的透气孔跌入,农民为了救牛,用炸药将透气孔炸开,整个地下工程才得以呈现。这项工程究竟有多少人参与建设?具体如何施工?它的真正用途是什么?40年身世隐蔽,至今未完全解开。现在6501作为旅游景点开放,而我们所参观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从6501工程出来,依然是难以平息的内心震撼,如果说长城是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杰作,而6501则是地下的人类杰作。无论是老百姓所建,还是工程兵所挖,他们都是普通的生命,却焕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间随岁月掩埋的,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其那不能唤回的青春?我庆幸于家乡居然有如此杰出的旅游胜地,我将它与岳阳楼、张谷英一起,作为岳阳人文旅游资源的三个代表。

因为赶时间,附近的江南大漠没能看上一眼,也算此行的一个小遗憾。从临湘出发,我们沿G4转S49随岳高速,于傍晚时分到达了荆门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