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教练(上)
2559400000009

第9章 蜕变:突破自己(2)

约哈利窗告诉我们:发现盲点,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世界。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裕的国家。有一次,他到一个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旅行,走痛了脚。于是,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诏令,让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道路。很明显,这要用掉无数张牛皮,花费巨额的金钱。

这时,一位大臣冒着触犯国王的危险进言道:“陛下,为什么你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你何不剪一小块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

听了大臣的话,国王很惊讶,但略加思考,他就接受了这个大臣的建议———为自己做了一双厚底牛皮鞋。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改变世界,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

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你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人如果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完善的人,就很难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去影响去改变别人。

人活在世上的任务首先是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如果同学对你不友善,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你换个班级也没用;如果你的成绩提不高,你不去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即使换了老师也没用。只要你一改变,生活也会随之变动。

美国成功哲学演说家金?洛恩说: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出人头地?我也不例外。在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追求成功,我阅读了很多名人传记和成功学书籍,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跨入成功者的行列。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在我身上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如自私、傲慢、急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少自信、做事情不脚踏实地、没有耐心等等,这些缺点严重制约了我的发展,我意识到如果我不改正这些缺点,我就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发现自己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恶习,一共有十二条。原因找到后,我采取了改进措施,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地向成功迈进,直到今天,我仍然每天要对自己进行检讨,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你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如果你想放弃抱怨,你就必须学会如何凭借意志力重组你的经验,想一想,如果你能把消极负面的情况当成是正面的机会,那么你就对自己的生命取得了掌控的权利。在这里,我要跟你分享一种技巧,他们训练自己把那个著名的杯子看成是半满,而不是空的。这种技巧相当简单,就是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开始问“如何?”我如何将亲身经历变成一种好的力量,变成一种不仅能帮助我自己也能帮助他人的力量?我如何能够不受痛苦?我如何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优点和成就?

把“为什么”转变成为“如何”,能够给你超过你所想象的更有建设性、更愉悦的人生。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抱怨的语言结构?你经常说:

“为什么我父母不是富翁?”

“为什么老板没有让我晋升?”

“为什么我不能受到更多的训练?”

“为什么我没有做到?”

“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应该这样做?”

“为什么我就是找不到爱我的人?”

……

所有这些“为什么”对你所产生的影响很大,它们控制了你的心态和情绪,让你把生命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样的抱怨之中,这样长久下去只会加剧你害怕自己失败。现在,你可以尝试用“如何”来替换它们,使自己充满热情和挑战,例如你可以问自己:“我如何才能做到?”、“我如何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等等。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会迅速看到你的惊人转变。

你可以选择你要的人生。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糕,你可以选择早晚抱怨别人,也可以在觉醒后力图振作,它不一定是推翻过去所有的生活步调,它可以是一个当下念头的转换,或是一个行为的修正。不放纵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善言善行慢慢变成良好的习惯,而你的机运也将慢慢改变。

现在开始,永不嫌迟。一个好的故事可以纯欣赏,但也可能成为改变一个人的契机,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并且致力去完成它,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现在,你可以反省一下现在的生活,为了要有更美好的生活,有哪些思考与行为上的习惯是要改变的呢?立即去做吧!并坚持做下去,所有的改变都是这一刻开始的。

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好像麻木、冷酷、旁观成了正常,那些应该对别人有的善意、理解、尊重和道德越来越少,而我们还在抱怨:这个社会怎么了?但是很少有人反省自己怎么了?

现在,请写下你需要改变的5个方面,

1.

2.

3.

4.

5.

生命是一场感召的游戏

你要么感召别人,要么被别人感召,因为,生命就是一场感召的游戏。

一支日本科考队在北美洲考察猴子的生活习性。 他们为了便于观察,就每天在海滩上投放一些猴子很喜欢吃的红薯。渐渐地猴子习惯了到沙滩捡食红薯。有一次,科学家们发现:一只猴子来晚了,沙滩上的红薯都被吃完了。这只猴子看到海水里还有红薯,它不敢去水里捞红薯,可它又非常想吃,便在沙滩上犹豫徘徊了很久。原来猴子很怕海水,因为有生命危险。那只猴子终于经不住红薯的诱惑,鼓足勇气去到海水里,它吃到了没有泥沙的红薯。 后来的几天,这只猴子开始专门到海水里捡食红薯,它还常比比划划,哼哼叽叽地,好象是在对其他猴子讲海里的红薯更好吃,但其他的猴子都害怕,而不肯下海。 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记忆,给那只猴子取名为依牟。依牟努力了几天没有效果。 一天,依牟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带到海水里捡食红薯,还和它相互泼水、嘻戏。小猴子很高兴,科学家们给它起名叫海星。此后,只要有刚出生的小猴子,依牟便把它们带进海水里,和它们嘻戏、玩耍。 大约三个月后的一天,越来越多的小猴子,被带进了海水里,终于奇迹出现了,一些大猴子、老猴子也开始尝试着下到海水里…从此,猴子们的生活便有了新的内容和空间。

依牟的行为就是一种感召,它告诉人们,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 ,人们不理解时要坚持 ,执着于目标而不固执于形式。

感召力是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而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的一种能力。因此,一个有感召力的领袖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可供支配的、组织起来的“机器”,他的权力不是通过制度化的程序而获得的,他通过说服的方法来使人们遵循他的教训并保证他们的效忠。教义社团的创始人,比如耶稣、穆罕默德就是这样的领袖。

在教练技术中,对感召的定义是:感召就是激发他人的理想和企图心,激励他自愿采取行动。感召的心态是真诚,感召的动机是爱心和理想,感召的出发点是印证,感召的表现是启发。

从古至今,每一位名扬历史的重要人物,都是优秀的感召者,中国的古代圣贤更是尽其一生,用心感召。在教练看来,贯穿于《四书》的主旋律就是感召。比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治,借助人心,犹如北斗之星,他的地位通过其他星辰烘托维系。这不就是讲领导者通过感召而让众人追随吗?

人生是一场感召游戏。只要你不是一个人与世隔绝地独居,你要么感召别人,要么被别人感召。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是因为被社会、父母和老师感召;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成功?是因为不断被成功者感召;我们为什么要克服坏习惯,那是因为被好习惯所感召。

感召是一种心态,是心灵的碰撞和认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原总裁韦尔奇深入世界各地无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心中,很多人尽管没有也不会有机会见他,但却对他的领导方法推崇倍至、耳熟能详。为什么会这样?感召!韦尔奇用自己的实例激发起了企业经营者们实行变革、做大做强的理想。

感召是影响和改变他人心态和行为的能力,感召是激发他人自愿行动的动力。感召不同于命令,命令是一种权力的表现,感召的表现则是一种启发和邀请。

领导者感召对方改变心态只是第一步,仅仅是激发起了他的理想。如果在这里停滞不前,感召就没有完成,毕竟知道不等于做到,想做并不等于已经做了,还要感召对方采取行动。采取的方法不是命令,不是强迫,而是诚心邀请,邀请他共同参与游戏,邀请他一起来玩一个有意义而且更大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