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妙趣横生,让人大受欢迎。妙语连珠,展示口才魅力,成就人生事业。说话有乐趣,不仅快乐,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快乐的口才带来快乐人生,打开喜悦的局面,化解各种尴尬。口才忌古板、教条,那样会对自己不利。用快乐口才塑造最好的自己。
移花接木的开心话,有利别人有利自己
移花接木,无非是将不同的两个概念,移接到同一个论点上,从而完成逻辑上的“同一律”。我们仍用事例来说明。
一位长官到连队巡查,正赶上士兵们吃中午饭。
“伙食怎么样?”长官问士兵们。
“报告长官,汤里泥土太多。”一个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们入伍是为了保卫国土,而不是挑剔伙食!”长官非常生气地大声斥责道,“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毕恭毕敬地立正,又斩钉截铁地说,“但决不是让我们吃掉国土。”一句话,说得长官登时对这位士兵刮目相看。
士兵们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泥土”与“国土”的意义相差甚远,但士兵却能抓住“土”这一信息,并将其延伸开来,并与国家的形势、国土的沦丧和军人的职责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一个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又巧妙地达到了改善伙食的目的,同时还给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
移花接木不只是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让对方在开怀一笑中,体会你的话中之意。
一对夫妇结婚已经有8年多了,每个月他们都要给双方的父母寄生活费。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办,可是妻子每个月给自己的父母寄500元,给丈夫的父母寄200元。丈夫一直耿耿于怀,却又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么事都不干,总要先抱抱小儿子,亲抚半天。可这天回家后,他见到一岁半的小儿子正在摇篮里哭,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他一反常态地走到5岁的女儿身旁,伸手把她抱了起来。
正在做饭的妻子扭头看到了,急忙喊道:“儿子都成那样了,你怎么还不赶紧去哄哄他?”
丈夫不紧不慢地说:“这200元钱的,还是你来抱吧!我要抱500块钱的。”
聪明的丈夫风趣而又不失原则地请妻子进入了自己所预设的易位“圈套”,没有长篇累牍地发牢骚,却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实质和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有技巧地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塑造了自己的说话风格。妻子一听红了脸,以后每月也给丈夫的父母寄500元了。
在山西,有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是谁,只要活到99岁高龄,人们都会为他(她)过生日。村长自然也来捧场,他很自豪,因为在他的村中出了这么一位大寿星是远近闻名的事。只见他高兴地向老人道喜:“老伯伯,衷心地祝贺您!我希望明年能给您庆贺百岁大寿!”
老人很认真地打量了村长一番,然后说:“为什么不行呢?您身体好像挺结实……”
在这里,老人就巧妙地运用了偷换角色的幽默术。村长的意思很明确,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是村长希望老人能再活一年。可老人偏偏把这种真实的意思想成是村长希望自己能再活一年,于是很幽默地说出安慰村长的话。两者谁能再活一年的可能性大小是显而易见的,可老人偏不认这个理,他很巧妙地把自己的角色换成了村长的。
富有民主精神的萧伯纳是个热心关注社会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在抨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大亨、政客和贵族。因此,英国所谓的上层人士对他是又恨又怕。一次,他到伦敦市郊的一条林荫小道上散步,迎面碰上了一位大腹便便的富贾。富贾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驴子让路。”萧伯纳微笑着说:“我则恰恰相反。”说着,他彬彬有礼地让到路旁。
这里,富贾以“驴子”暗指萧伯纳,萧伯纳却故作不知,巧妙地借同一主题回敬了一句——给驴子让路,将“驴子”的“桂冠”又原封不动地还给富贾,令他哭笑不得。我们在钦服萧伯纳的机智之余,肯定会报以会心的微笑。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移花接木的说话技巧也随时可拿来一用。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为自己塑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说话形象。
一个小伙子到未婚妻家吃饭,接受未来岳父母的考验。未婚妻叮嘱道:“我家有个规矩,客人不能自己去添饭,你可得记住啊!”
小伙子答道:“饭来伸手,何乐而不为也!”谁知到吃饭的时候,未婚妻和未来的丈母娘随便吃了一点就干别的事情去了。而未来的岳父大人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谈得眉飞色舞,哪里注意到这位准女婿的碗已空空如也。
小伙子见满桌的美味佳肴,举箸沉思,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开口道:“伯父,你们打不打算修房子呀?”
“修倒是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紧张。”
小伙子见上了道,便接着说:“我有个朋友有批木料,还是柏木,最小的就有这么大——”说着,他把碗一举。
未来的岳父大人这才发现这位准女婿的碗里是空的,赶紧叫道:“老婆子快添饭!”
小伙子转危为安,又吃上饭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这位未来岳父还挂念这事,继续问:“你刚才说的那批木料,他卖了吗?”
小伙子夹了一口菜,吃了一口饭答道:“他先前没有饭吃,打算卖,现在实行了责任制,有饭吃了,他就不卖了。”
面嫩的后生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只有按捺下蠕动的肚肠,强忍饥饿,装成吃饱的样子放碗离席。礼数虽然周全,却亏了肚子。小伙子灵机一动,来个移花接木,既富有幽默效果,又不失自己的形象和风趣。
口才幽默,使人奋进
为什么只要卓别林等许多喜剧人物一露脸、一张口、一举手、一投足,立刻便能把人们的心弦拨动,使千万人为之捧腹,为之喷饭倾倒?这里的奥妙就在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启人心智、令人愉悦的幽默。
某君房屋漏雨,每次请求修缮都没有结果。一天,单位领导视察民情,问及此君房子一事。人们以为他会大诉其苦,却没想到某君微微一笑说:“还好,不是经常,只有下雨时才漏。”妙语博得领导诸人一阵大笑。几天后,修房问题妥善解决。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使愁眉不展的人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也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也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
幽默这个词大家不算陌生,常常听到有人把它挂在嘴边,似乎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若有人提问“什么是幽默”时,还真的不容易讲清楚!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风趣幽默的语言。在中国的传统文艺晚会上,相声小品之所以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就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离不开幽默。那幽默的语言强烈地感染着观众,幽默的话能抓住听者的心,使对方平心静气,也可以使一些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能力、意志、个性、兴趣的一种综合体现。它是社交的调料。有了幽默的社交,便会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别人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以说这种交往是智慧的体现,是智慧者灵感勃发的光辉。
有幽默的人往往是一个奋力进取的弄潮儿。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善于以幽默来对待失败,不断进取而终获成功的典型代表。幽默同时也能展示一种乐观豁达的品格。巴尔扎克一生写了无数作品,却常常手头拮据,穷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觉,有个小偷爬进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被惊醒了,但他没有大喊大叫,而是悄悄爬起来,点亮了灯,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翻了。我在大白天都不能在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不用枉费精力了!”
笑话有技巧,效果不一样
一句笑话,可使气氛调解到最佳状态,下面就是笑话的技巧。
在适当的场合说笑话,能活跃一下气氛,松弛一下神经,解除一下疲劳,无疑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但是,使用一个得体而又幽默、高雅的玩笑,使自己开心,他人愉快,使人由衷发笑,却并非易事。当然,有人一张口,就使人会心微笑,或者让人捧腹大笑,这不能不令人佩服。但也有人,即使同样说笑话,却使人索然无味,笑不出声,或者犹如芒刺在背,极不舒服。更有甚者,不但不能带来愉快,还增加了烦恼、忧愁。
为什么同是说笑话,但效果截然不同呢?这一问题与笑料的俗雅、开玩笑者的口才功力,以及开玩笑的时间、场合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对这一点,应该具体说明。
人,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了。人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时务”就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靠人们的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不可能单一,而是要多样化。人们除了要有严肃的语言,还要有灵活的语言,这种灵活的语言有一部分就是开玩笑。开玩笑并不是完全任意的,而是与对方相关联的。个人的性格多样,而且每个人的感情又瞬息万变,你要和人家说笑话,就少不了对对方的性格和感情做一番研究。有人伶牙俐齿、思维敏捷,如果你胆敢同他开一句玩笑,人家早有十句、百句在那里等着。有人虽然外表看上去不动声色,甚至似乎还有点迂讷拙言,却能“抽冷子”给你两句,打你个措手不及、瞠目结舌。有的人是“笑面虎”,表面上给你好感,实际上在整你并从中得到了好处。这些对手于你来讲,堪称“旗鼓相当”了。
但有一种人,入世不深,单纯幼稚,脸皮很薄,不苟言笑,或者由于风俗习惯所致,不愿意或不想就某个问题开玩笑,仿佛他的神经中枢不易随便拨弄。倘若有人敢越雷池一步,立即脸红脖子粗,甚至恼了起来。对这种人应该慎而又慎,不能因一句话影响了人际关系。
还有一种人在你开玩笑时,虽然算不上机敏,却也不回避,愿意并能够凑凑热闹来上几句。他们往往用不上三五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并立刻偃旗息鼓,采取回避态度。这种人,大多数都很随和,即使你乘兴再多开上几句玩笑,也无甚不妥。但是,你千万要“适可而止”,尤其不可大家围着一个人没完没了地开玩笑。因为即使是脾气好的人,其忍耐程度也是有限的。当人家忍无可忍的时候,说不定会闹个不欢而散。
同一种笑话,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效果迥异。在某种场合,对方可以欣然接受,并和你配合默契,回敬几句,但在另一场合却让你大为难堪;有的在此时可以接受你的玩笑,而在彼时却“变脸了”,让你下不了台。为什么?你千万不要责怪对方变化无常,翻脸不认人,因为其中必有原因。或者在这个场合中,人家有难言之隐,或者在彼时间内,人家的心情有所变化,只不过你不曾察觉罢了。为此,切不可不分时间、场合地乱开玩笑,要避免给人不庄重的印象。
说笑话,范围是广泛的,但有一种笑话不应该说,即拿对方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儿女开心,特别是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心。开这样的玩笑本身就缺少自尊,更缺少尊重他人的精神。俗话说,打人别打脸,说话莫揭短,就是这个道理。你可以设想,生身父母、亲姊亲妹,感情何等深厚?倘若对方反唇相讥,来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又作何感想?再者,人家有生理缺陷,本身就已十分痛苦,而你却拿人家的痛苦开心,就会使人痛上加痛。
在社交中,应该看到笑料的俗雅乃是开玩笑之人的思想、智慧、修养的写照,如果总开低级粗俗的玩笑,就无异于拿自己的身份开玩笑。因此,说笑话不能随随便便,而应该使笑料高雅、风趣、幽默和诙谐。
开玩笑切忌半真半假、假戏真做,借开玩笑整人。生活和社交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发生,有人喜欢在玩笑中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加以发泄,这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当你大放厥词的时候,要相信对方绝不是傻瓜。倘若人家大度为怀,不予理睬,你就算拣了个便宜;倘若和你一般见识,反戈一击,你是没好果子可吃的。
生动语言,应掌握幽默的玄机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力量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使你善于对自己作出真诚评价的一种艺术。现代人需要幽默,可以说如同鱼需要水,树木需要阳光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幽默修辞,是幽默语言常用的表现手段。
幽默的语言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对词语的调整、句式的调整,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更能显示出语言的幽默魅力。
有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由于急刹车,一位老人撞到前面一个姑娘身上。这个姑娘很不满意,用北京方言嘟囔了一声:“德行!”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位任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老人不急不恼地说:“不是德行,是惯性。”车厢里的乘客哄然大笑起来,一场将要发生的冲突化解了。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幽默是缓解紧张局面的灵丹妙药,是随机应变的有力武器。但幽默决不是低级趣味,幽默追求的境界是哲学的飘逸和思想的简朴。
使用愚蠢的、低俗的、笨拙的、肤浅的、油滑的、尖刻的言语不是幽默,油腔滑调地耍滑头、卖滑稽、出洋相,也不是幽默。幽默产生的笑是含有严肃内容的笑,幽默的语言要具有高雅的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它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的运用要服从于思想、情感的表达,仅以俏皮话、耍贫嘴、恶作剧来填充幽默,换取廉价的笑,是浅薄的。幽默是日常语言的巧妙组合,以深入浅出见功力,正如清人李涣所说:“妙在水到渠成,无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明白了幽默的“玄机”,现在来学几招吧,保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
仿拟。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称“仿拟”。
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效果。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某些干部为评级而争吵落泪时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里运用的就是局部改动名句的仿拟之法,显得俏皮成趣,批评有力。
歪解。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解释,把“瓜”强扭在一起,造成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说咸鸭蛋是怎么来的,答盐水煮的,便显平淡,若回答是咸鸭子生的,则会令人忍俊不禁。
降用。故意使用某些“重大”、“庄严”的词语来说明一些细小、次要的事情,这种表达技巧便是“降用”。这种方法可以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对方思考,令语言风趣生动。
幽默说话,离刻薄语言只差一步
有一个精神即将崩溃的先生,在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上面写着:“警告逃妻:见报后请速回,请赶快把你妈妈一起带走!”
另有一位“贤妻”,很知道“自省”,也希望多体谅先生,所以就温柔地告诉丈夫:“老公啊!以后我们都要相互尊重,不能再吵吵闹闹。你不能再动不动就打我,而我也会改掉骂人的毛病,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