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骑行第22天
骑行数据:林芝→工布江达,里程130千米,最高海拔3330米,爬升海拔400米,上坡130千米(缓),下坡0千米,耗时9小时。
关键词:工布江达;烩面片;格萨尔
“骑行就是修行。”
今天无风景,今天有故事。
今天130千米的路程一直沿着尼洋河谷风光带逆流而上,怎么会没有风景呢?
说没风景是因为100多千米的风景几乎无变化,和头一天也无区别。严重的审美疲劳,所以今天一直在骑行,很少拍照。
故事还是有的。
1.小心驾驶
林芝是个大城市,早餐如愿吃到了豆浆、油条,熬得很有味道的二米粥,当然还有卤鸡蛋、咸鸭蛋。
很丰盛就是了。
但对大城市已经不适应了,便早早出城。
在出城登记处,一排汽车都停在路边,司机、乘客挨个登记身份证,当然,司机还要检查驾驶证,通行比较缓慢。
我也只好推着自行车排在队伍中,老王把身份证给了我一并登记。不一会,另外一个在维持秩序的警察看见老王站在路边(一看打扮就知道是骑行的),便说道,骑行的就别排了,身份证给我看一下就可以了。
检查身份证后递还给我俩。
警察例行公事,亦是习惯使然,边递身份证边提醒我俩:“小心驾驶,不要超速。”
众人笑。
2.门巴族
今天路过门巴族聚居的村子,这可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似乎善施毒。之所以这么说,我是从小说里知道的,前几年风靡的,何马写的《藏地密码》,我曾经追着看了两年,所幸何马写到第10本终于编不下去了,我也解脱了。
故事情节后来越来越玄幻,编得有些离谱,但还是很吸引人。抛却情节不说,书里的一些藏地史实、户外运动装备及经验显见作者是下了工夫的。我认为,这也是该书的亮点之一。
小说里记忆深刻的还有“巴河的疯子”。
巴河,是地名,这次骑行也经过。
从门巴村中骑行经过,路上行人不多,但未见异常。
3.格萨尔王
路标显示前面有格萨尔古堡遗址。
盼望着,很是兴奋。难道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所说的地方。阿来亦曾重写《格萨尔王》,反响也不错。
转过一道弯,上了一个坡,果然一座巍峨的城堡建在山间,不禁有些疑惑,怎么这么新啊,似乎是新建的,遗址怎么能这样呢?
拍照留念的时候,发现来了几辆旅游大巴,直接开到了山上。才明白,这并非遗址,真正的遗址在山上,是要买票的。
于是,继续骑行。刚骑了几十米,不舍地回头一看,半山腰露出一截高耸的建筑遗迹,现在看像烟囱了,也可能是一截城墙的残留,或者是城堡大殿的柱子,残破地伫立在那里。
这就是了,这才应该是格萨尔古堡遗址。忽然记起刚才广告牌上有照片,这样的柱子是有三根的。
4.烩面片
午饭时间路过百多镇,依旧是几乎满眼的川菜馆。我用眼搜寻着,忽然,一个不起眼的店面吸引了我——循化饭店。
我找了好久的名字。
一般人只知道兰州拉面,其实真正拉面等清真面食做得好的地方是青海,具体说是青海循化一带。在西部城市,很少能见到兰州拉面字样,取而代之的是循化拉面。
没想到在西藏遇到了,马上招呼老王进店。没有想吃的刀削面,选择了更为地道的烩面片,当然是手揪的。
12元一碗,感觉有些贵。
可当面上来时,顿觉胃口大开,满满一大碗,均匀的手揪面片,两厘米见方,配以牛肉、西葫芦、粉条、青椒丁等配料,不仅颜色讨喜,一尝之下,竟然就是那久违的味道——去年在西宁一条小巷中吃过的味道。马上又加了些桌上摆着的辣子,配上自带的独头紫皮蒜,那叫一个美。
老板见我加了好多辣子,过来介绍说,这是易贡辣椒。
我说:“怪不得这么香辣呢。”易贡辣椒可是西藏最有名气的辣椒。前几天路过通麦一带,路边就有当地人把辣椒作为特产摆在小摊上向游客售卖,记得新鲜青辣椒的价格就高达25元一斤。
没想到今天尝到了,便又细细再品。
一碗烩面片吃得连汤都不剩,似乎不太喜欢清真饭店的老王也吃得精光。
余下还有70千米路,这下体力没问题了。
点评:就荤素结合、营养搭配、结构合理来说,清真的烩面片绝对排第一位。可惜路上碰到这样小店的机会不多。记得有一次去我一回族同学家里,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夫妻两人齐动手,忙活了好一阵子,我在客厅看电视,思忖着一会该会是什么大餐啊,口水都抑制不住,不敢去想。1个多小时过去,同学喊开饭了,结果很惊喜:只有一碗分量十足,配料、辅料多样的手揪烩面片。
5.做好事要留名
工布江达县被宽阔湍急的尼洋河一分为二。河南面有318线通过,属于新区,路边布满旅游饭店、宾馆。河北面是老县城。连接两个城区的是两座新修的大桥,一座叫泉州大桥,另一座叫泉州二桥。桥头石刻显示每一座桥的造价似乎是700万元。很明显,这两座桥是泉州人援建的。
另外,泉州人也有创新,工布江达境内许多援建的藏族民居的屋顶是绿色和紫色的。不知是藏族人喜欢鲜艳色彩,还是泉州人认为藏族人喜欢鲜艳色彩。
推荐书目:
1. 何马. 藏地密码(1-10).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011.
2. 阿来. 格萨尔王.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降边嘉措,吴伟. 格萨尔王.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