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推背图之谜(上)
2510900000003

第3章 关于奇书《推背图》(2)

据说,袁天罡和李淳风当时都担任司天监的职务,也就是天文台的长官,又称为太史令。两人经过仔细的观测和研究,制作出浑天仪,麟德元年(664年)又创制了"仪凤历",后来此历传到了日本,在文武天皇二年(698年)到天宝六年(762年)之间的六十五年内,一直被采用。

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李淳风和袁天罡制出了《推背图》,由于其内容为最高机密事项,只有当时的皇帝可以看,所以短时间内并没有流传到民间。如今,在《推背图》传本的开头写着——"唐司天监袁天罡李淳风撰"。李淳风的确是担任司天监的官位,史书上也有记载,但是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袁天罡也是司天监。那么,袁天罡究竟为何人?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本是一名道士,原名叫袁天纲,道名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和相术,曾在隋朝做官,为盐官令。唐时,改为火山令。着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

袁天罡在唐代以善相术、风水着称,是一代术数大师,他生前所作的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应验,在正史新旧唐书中都有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有关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更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袁天罡还有关于术数类着作传世,在宋朝很流行的卦书《九天玄女六壬课》,据纪晓岚在《四库全书·存目》中考证就是袁天罡所撰。

袁天罡擅长利用"风鉴","风鉴"是一种凭借风吹的方向及声音来占卜吉凶的方法,关于这个占法学术界并没有定论,不过目前仍然存在着记录它的文献。在《隋书经籍志五行类》中,收录了二十二种"风鉴"原书。

他还很懂得观相,预测他人的穷通非常准确。看过《西游记》的人也许会记得,有一个住在长安城西门街的老头叫袁守诚,算命百发百中,其实就是袁天罡的叔父。《永乐大典》的《西游记》一节,也记载有袁守诚和袁天罡的事情。《永乐大典》的编纂年代是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距离袁天罡生存的时代相差了七百多年,既然有关于袁天罡的记述,可见他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唐书》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就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次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吃惊地说:"夫人当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纲说这两个儿子都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后封韩国夫人。最后,由仆人抱出穿着男孩衣裳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男孩,若为女,当作天子!"此后历史证明,这一家人的富贵之命竟被他全部言中。

据传,袁天罡是李淳风的师傅,他们都是隋未唐初知识渊博而又道术高深的道士。袁天罡曾经筑舍于阆州蟠龙山前,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前去拜于门下,曾一同修行炼金术。

这样看来,虽然《推背图》的主要作者是李淳风,他在做预言时被袁天罡推了一下背脊而停止,但是李淳风也肯定受到自己的师傅袁天罡的指导,所以才有两人合撰之说。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推测:李淳风是太史局的司天监,而袁天罡是世外高人(曾筑舍蟠龙山),李淳风曾去向袁天罡拜师学艺,他们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所以,在唐太宗要求李淳风对唐朝运数进行预言时,李淳风也推荐了袁天罡,两人合力作出《推背图》。

总之,受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我们已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用影视方法将历史记录和保留下来,李淳风和袁天罡究竟是怎样写成《推背图》的也就不可考证,书是一本奇书,写成奇书的方法更是神奇的方法。

4、金圣叹评点《推背图》,泄漏天机遭横祸

金圣叹(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金圣叹性格诙谐怪诞,狂放不羁,好饮酒,言行不同流俗。他一生绝意仕进,以着述为业,学问渊博,议论多警世骇俗,留下很多尖锐讽刺当时社会的作品。金圣叹曾经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书做评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明末天启二年(1622年),金圣叹年仅十五岁就得到《推背图》的抄本,从中得知明朝的国运不长了。他在《推背图》上还写了一篇短文,原文如下:

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

吾尝仰观于天,日月星辰犹是也;俯察于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后有我生以后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岂不同于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

唐臣袁天罡、李淳风着有《推背图》,父老相传,迄未寓目。壬戌之夏,得一抄本,展而读之,其经过之事若合符节,其数耶,其数之可知者耶,其数之可知而不可知而可知者耶。

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

癸亥人日金喟识

金圣叹参照历史实事,对《推背图》进行了忠实的注解,提高了预言的可信度。当他看到第三十三象"黄河水清"时,预测到满洲族将侵入中原,灭掉明朝、建立清朝。结果在二十年后的一六四四年,满清王朝真的取代明朝统治中国。金圣叹对于明朝被满清所灭感到非常心痛,将《推背图》的六十象全都加以注释,留下《金圣叹手批本推背图》。

金圣叹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十三日因哭庙事件而问罪,被清朝官吏斩首于江宁的三山街。正如古人所说的"泄露天机会遭致灾祸",金圣叹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竟也遭到了身首异处的悲惨末路。

金圣叹被斩后,他所作的《手批本推背图》曾先后被陈季一、郑氏等人收藏,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颁发征书令,让民间献出藏书,郑氏遂上缴此书,清庭将其保存在园明园。1859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园明园时,某军人得到《手批本推背图》,见内有奇特图画,便转送给一利比亚女士。1867年,有曼根氏从利比亚女士手中得到此书,并作了简短批语。1918年,苕溪人李是君到英国经商,在曼根氏孙子处见到此书,用12颗大珍珠换过来,后回国托清溪散人发行,此后才在国内流传。该书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馆。

李的序文中说明金圣叹《手批本推背图》的抄本由张文襄鉴定,张文襄也就是清末名臣张之洞,张也是一位精通文学和历史的大家,既然经他鉴定,也就证明了《推背图》不是伪书。

从金圣叹到陈季一、郑氏、利比亚女士、李是君、张之洞、清溪散人,很多人都看过这这本书,这些人也应该会留下一些解释,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传本除了金圣叹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人只字片语的说明。即使是具有渊博学问的清朝内阁大学士张之洞,也没有看到他留下自己的注解或点评,由此可知《推背图》的预言的确难解。再加上自古流传"天机不可泄露"的戒言,大概大家都害怕会遭遇到像金圣叹一样的下场,不敢明言吧。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推背图》被发行出来,因此孙中山和蒋介石也曾经看过,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在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公开发表预测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金圣叹。

《推背图》是一本神奇的预言书,它经历了被查禁、暗中流传、上交朝廷、远渡他国和公开发行的坎坷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保存下来,我们也有幸能够目睹其神秘的容颜。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历史学家对《推背图》的专业评点,以正统的学术观点看来,《推背图》只不过是一本宣扬妄诞迷信的图册。但是它对中国过去历史的准确性预言,仍让我们感到震惊,其对未来的预言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正因为如此,《推背图》绝不是没有研究价值,它的预言是对历史进程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概观反映。

所以,当我们慢慢揭开《推背图》的神奇面纱,也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考察,当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推测它关于未来人类社会状况的预言,那更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有助于我们用哲理去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5、谶纬之学和《推背图》的易学背景

袁天罡和李淳风究竟是以什么学说为基础而完成《推背图》的,历史上没有确实的记载。但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观察,尤其是对周易、道家、玄学等学问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种预言类学说最有力的根据就是"谶纬学"和"象数易学"。

简单的说,"谶纬学"就是利用隐语来预言未来吉凶的学问。"谶纬学"的起源要追溯到数千年之前的秦朝,那时候天下有很多方士。有一个燕人卢生将一册《录图书》献给秦始皇,其中有"亡秦者胡也"的预言,于是秦始皇赶紧命令大将蒙恬率大军三十万攻击北方的胡族,为了无后顾之忧,又修筑了长达两千公里的万里长城。但是直到秦始皇死后,众人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句中的"胡"字并不是指北方的胡族,而是指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秦二世胡亥昏庸残暴,贪图享乐,成被宦官赵高所杀,秦朝也很快走向灭亡。

而要想掌握解读《推背图》的关键,必须要对周易学说有系统的了解。

相传,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而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对八卦进行了推演,整理出六十四卦。《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在被商王囚禁期间于狱中写成《周易》一书。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韦编三绝",对《易》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了解,并着有《易传》。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只论其性质,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部分卦象意义的解释以及对相应人事的吉凶判定,也称为占断。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即使遇到衰落也能够重新振兴,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与我们民族对周易精神的时代把握是息息相关的。

历代的许多学者都对《易经》非常感兴趣,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注释。解释《易经》的方法包括汉、魏、六朝时代学者的方法和宋、明朝时学者的方法。前者称为汉易,后者称为宋易。汉易以象数为主,宋易以义理为主。汉易是基于消息、卦气、世应、爻辰、纳甲、方位、卦变、升降、旁通、互体等秩序观点来掌握所有的事象,比起从性质、思想、修养的立场来掌握《易经》的宋易而言,在占卜方面比较优秀。

《系辞》记载八卦的成立过程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基于三爻而形成,是基于包括天地人三大之道在内的易之根本思想。例如"离"卦,上爻为天,中爻为人,下爻为地。八卦与八卦相互组合,导出六十四卦来。

而《推背图》中的每一象都包含有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其象征意义与所要预言的事件特征相联系。例如,预言武则天篡唐的第三象是天山遯卦,上卦为乾(天),下卦为艮(山),象征退避。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十八象是火雷噬嗑卦,上卦为离(火),下卦为震(雷),雷电交击,象征咬合。可见,《推背图》确实与周易有着紧密的关系,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在易学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演绎方法来对未来进行预测的。

至于如何根据卦象来推断具体的事件,这其中也有着高深的学问,必须对各卦所代表的意义有详细的了解。以第三象预言武则天的天山遯卦为例来说明:"遁"就是退避、逃避的意思,下卦为二阴爻,也就是指小人伸张势力的时候。同时也表示阴盛,暗示武媚娘在宫中的势力增长,因此君子(唐太宗)采用李淳风的谏言,将小人(武媚娘)驱离宫外,远避之。但是对武媚娘而言,"遯"只是暂时出宫变成俗人,因遯世反而获得亨通,最终又回到宫中。

而《推背图》中各象的"谶"和"颂"两种预言诗,就是对卦象的大致解释,都是由卦的象征意义引导出来的。例如,第三象的颂曰:"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拔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即使今天的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正是对武则天将要称帝的准确预言。

总之,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推背图》正是在周易阴阳八卦学说的基础上,运用演绎的方法,对历史的发展进行的预测,其准确性之高着实让人惊叹。

6、关于《推背图》在预言时的几个特点

要想对《推背图》这本奇书有概观的了解,弄懂它所要表达的含义,必须先研究它创作时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它在对社会发展进行预言时的脉络,这样才能纵观其首尾,作出正确的解读。

1、《推背图》各象的组成

《推背图》一书共包含60象,其中每一象由图、干支、卦象、谶词和颂词组成。每一象的图画就像是一幅素描,用简单的笔触绘出所要预言的大事特征。如第二象关于大唐气数的预言,图上画着一个盘子,盘中装着二十一个李子,正好象征唐朝共有二十一代皇帝,而第四个李子没有柄,暗示武则天不是李氏的嫡传。

每一象的干支是按照整个干支次序排列的,六十象正好对应六十个干支。每一象的卦是从周易六十四卦中择选出来的,卦所代表的含义和此象所预言的大事吉凶情况基本吻合,可见,《推背图》应该是在周易的基础上推断出来的(上一节已提到过)。谶词是各象预言内容的主体,每一象的谶词有四句,每一句字数不一,一般是四字,但也有三字、五字和七字的情况。颂词是对谶词的补充说明,很像一首诗,都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

阅读《推背图》时,只有综合它每一象的图像、卦象、谶词和颂词所代表的意义,才能真正明白它所要预言的事情。

2、关于所预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