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476800000064

第64章 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未来社会的“通行证”

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的思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喜人,一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切合实际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另一方面,较大地提高了规模效益,在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另外,教学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教学内容改革引起了高教界共鸣,宏观教育研究有所加强。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标志之1、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切合中国实际的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这条思路比较明确,发展比较健康平稳。同时,也在全方位、更深层次进行探索。这条思路分解开来说,也有几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健康协调发展的方针。

其次,确定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先导”的指导思想。对高教体制改革又确定了五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招生与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并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教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改革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提出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工作中一手抓体制改革。一手抓教学改革。

第三,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和促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最后,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逐步向法制化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标志之2、高等教育有较大的发展,规模效益有较大提高。

标志之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原有高教管理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已不适应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走向。所以,一批重点高校实行共建后,既为本行业服务,又为地方和区域经济服务。打破了原来的格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使高校焕发了生机。

标志之4、教学改革提到了重要日程。教学工作出现了转机,“四个投入不足”有所缓和,教学开始升温,教学工作得以强化。

标志之5、加快了高教立法进程,加强了宏观教育研究。

二、我国高等教育以何种姿态走进21世纪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主要创办于本世纪,其发展主要在解放后40多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学科、层次比较齐全的具有各种类型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可以说,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经历创办、发展、完善、提高的过程,适应和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真实写照。因此,加快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的实施,我们就一定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21世纪的更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实践好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这个重大课题。

1、比较高的规模效益、办学效益

《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提出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效益。所以,重视效益,提高效益是我们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根据《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0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预计达350万人。学校数目控制调整在1000所左右,校均规模可达到3500人,这样就能使规模效益较大提高。并逐步趋于基本合理。

2、更加合理的结构、布局、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条块分割。我国108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中央各部委管理了300多所;省、直辖市、自治区管理了600多所,其中一部分又由省市的厅局管理。各部分学校按照各部门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自成体系,封闭办学,很少考虑国家全局的需要。二是现有格局主要是适应了当时产品经济、部门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区域规划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求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在统一市场上自由流动,得到优化和有效配置,这样我们原有的管理体制就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走向。第三,文理工分家,科类单一的高校太多。这类高校比较注重行业特点,从长远说,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生产对高级专门人才提出的要求,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更加综合的趋势。第四,低水平重复,学科结构、层次结构不合理,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需要。因此要下决心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进行结构布局的调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目标更加明确,认识更加统一,一些试点和探索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打破了原有的僵局,找到了像“共建”、“合作办学”等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使高教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管理体制的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所以,我们应加大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把一个结构、布局和体制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体制。要努力排除非教育因素的影响,精心操作,积极推动。

3、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思考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始终如一地高举质量旗帜,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首先,确定教学工作、培养人的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很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在不少方面是落后的。甚至是陈旧的。特别是面临世纪之交,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教学内容的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作为重点,有组织、有系统地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三,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加强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严格规范地进行教学管理,特别是加强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离开了教学质量就谈不上高等教育。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意识、质量的观念要越来越得到加强,教学质量要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后,不断探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调整。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就要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出发,不断摒弃一些旧的过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探索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同时保留和发扬被实践证明是对的,是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是引导教学改革不断取得进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着力实现从以往过窄的专业教育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加强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做人”和“做事”教育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更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全面因材施教。

4、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首先,要把我国高等教育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来考虑和研究。一方面,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和知识积累速度加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也明显增加,这些都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吸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有益的东西。

其次,高等学校的发展要纳入到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教育科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去的封闭办学状况。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各高等学校的优势,把所在地区的高等学校纳入到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中去;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本身更应主动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把自身的发展与之密切结合起来。

最后,打破统一的办学模式,鼓励各个高校办出特色。对高等学校要分层次分类型指导,加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