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476800000065

第65章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从本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把目光转到了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不约而同地认识到教育在新世纪的地位和价值,研究21世纪对本国教育的挑战。如美国社区学院未来的研究报告《建设社区——对一个新世纪的展望》,日本和英国的《政府教育白皮书——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向21世纪迈进的教育方针》和《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等,都对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进行了详尽分析。从新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未来教育的蓝图应该是:

一、信息化社会带来教育手段现代化

信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新世纪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的急剧膨胀与迅速传播。印刷出版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潮水般地涌来;电台、电视台,几乎每天24小时地“轰击”着人们的头脑。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天都要更新,昨天还是科幻小说中的题材,今天就已变成了现实。工业、商业、金融业,正日益依赖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公司间的信息战正愈演愈烈,已变得生死攸关。国家间的争夺也日益从谋取军事强权转向科技竞赛。谁拥有大量知识,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纪中获胜。随着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变,知识与专业技能成了人们就业竞争的焦点。

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将会导致新的教育技术革命,计算机的教育功能将会得到极大的强化。随着计算机走进每个教室与家庭。学校教育将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各种学科的教育软件系统将会被广泛开发与利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系统通过计算机联网已成为可能。与此相适应,信息处理教育在各个学习阶段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教师将积极并灵活地运用各种信息媒介与教材,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更加强了自学的魅力,“开放型学校”的尝试有可能出现。

信息化社会不会使学校消亡,计算机再高明也不能取代活生生的教师。如何建立有效的能利用所有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体系,将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国际化社会将导致教育的开放和融合

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交流的扩大,使得国家间联系愈来愈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完全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而长期生存与发展,各国向国际社会开放并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只有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积极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解决地球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出贡献,参与并保全宇宙船“地球号”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使自然、人、机器共同生存的人类文化的创造,才能使国际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许多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地球环境的问题、文化误解与文化摩擦的问题等才能得到解决。

新世纪的国际化社会毫无疑义会对中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景观将会出现,由经济往来为龙头的文化教育往来将日趋频繁,教育将在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适应国际化的要求。首先,外语教学的普及率会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将会普遍从小学起开设,中学的外语课程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大学课程会用外语版教材。其次,教育机构将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开放。21世纪的中国会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甚至是技术,也会招聘更多的外国学者来任教。校园内的国际化色彩会更加浓厚,国际学校会大量出现。再次,国际理解教育将会进一步加强。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化不是“西化”,不是丢弃中国教育特色。国际化不仅意味着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品性与风貌。这就要求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注重国际精神培养。

三、成熟化社会导致终身教育

21世纪的中国也将逐步步入“成熟化”社会。成熟化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闲暇时间增多和对精神生活追求的强化,而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自然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朗格朗早就揭示了这一特点。他说:“在我们时代还有一个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闲暇时间的增加。在世世代代作为少数人的特权之后。现在闲暇时间已成为亿万劳动者都可以得到的了,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天地。人们公认,不久的将来,我们社会的成员将把比他们从事工作多得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娱乐。这便提出了他们要用闲暇时间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其答案就是部分用在教育上。第一点是必须要为了闲暇时间而进行教育,这就是说,人们必须作好准备并接受训练,以便有价值地使用这种自由支配的时间。第二点是在闲暇时间必须向人们提供教育,这就是说,人们把空闲的夜晚、周末还有几周或数月的假期中的一大部分时间。能够而且应当用于智力活动,用在学习和研究上,用在可以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使他们从事各种艺术活动上。”

新世纪的成熟化社会,将会淘汰把人们的一生分为学习、工作、退休的观念。学校将不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场所,教育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就是说,21世纪的教育将是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补充的教育.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

终身教育就是为了使人们能够终身进行学习,要注意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综合地整顿和充实社会的各种教育职能,并不断考虑其相互的关联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的思想有如下几方面含义:第一,从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来讲,它是充分地考虑到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高速度,认为“谁都不能再希望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职业的变换和社会的发展;而职业活动时期的缩短和退休后寿命的延长,以及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为人们的不断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本保障。第二,它强调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发展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以便将来走出校门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第三,它把人的一生看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不再分为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年时期、成年职业活动时期与退休时期。这就要求人们要重新振兴因被社会的都市化和核心家庭化而弱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而给已经严重“膨胀化”的学校教育“减负”,还它一个应有的位置。也就是说,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通盘考虑,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第四,它不再只看重人们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学历,而且注重人一生中随时随地所修的学业,更看重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四、科技化社会呼唤“学会关心”教育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向更高、更新、更尖、更精方向发展的时代。科技化社会将给人类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更大的便利。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恩惠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森林毁灭、土地沙化、污染严重、酸雨肆虐、温室效应、臭氧危机、矿藏耗竭、淡水危机、放射性物质、动植物物种的绝灭等,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新世纪的科技化社会,将呼唤人们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跳出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超越自我的世界。在80年代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该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波尔就把“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

在科技化的21世纪,教育将更注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主题。道德教育与环境教育课程将普遍开设并得到强化,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精神与国际精神。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和整体化,大量边缘学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纷纷出现,学校的课程也会出现综合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