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水浒》是本管理书
2394500000018

第18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梁山公司的接班人问题(1)

水泊梁山的几个领导,很有意思。晁盖与宋江,一个是不到位,一个是越位。还有一个错位的领导,就是第一代领导人——白衣秀士王伦。晁盖是被自己的不到位给挤对死的;王伦是被自己的错位给折磨死的。

错位的王伦:庸人能否当领导

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很典型的领导艺术。王伦在当领导上,他是怎样错位的?他与宋江、晁盖,在领导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宋江是一个越位的二把手,后来变成了一个尴尬的一把手。但是宋江有策略,弥合了这个尴尬。王伦是一个错位的一把手。换句话说,他从来就没有想清楚,一把手应该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我小时候看一本连环画,《火并王伦》。那时候小,又不懂,看着这“火并”二字,那“并”字有点像“饼”,就以为是烧饼的一种。

后来就问周围的人,才知道火并就是“自己人整死自己人”,是窝里斗。

王伦这个领导,怎么混到被自己人整死的份上呢?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没有感动,总有感情;没有感情,总有感想吧?对于王伦,我总是打着一个问号。后来我用管理学、心理学方法分析一下,发现王伦真得死,不死不行。他真是自己混到死路上去的,因为他坐在不该坐的位置上。

无才无德,死得很惨

王伦很狭隘,他不懂领导人应该怎么当,但是偏偏要用很多不正规的手段守住自己的位置。人做大事要有正道,用正道守住自己的位置、守住富贵。你越正,守得越好。但如果不用正道,你可以守住一时,不能守住一世,总有一天会出事的。王伦具体错在哪?

第一,错在选庸人提升自己。

《水浒》第10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这是非常著名的一回。但是在这一回里,我们对于林冲本人的关注并不多,而是关注了林冲和另一个好汉王伦之间的交往。

林冲上梁山了,找到了王伦,抛出了梁山的主要赞助商柴大官人的一封推荐信。王伦一看:赫!这是赞助商指定的选手,是赞助商圈定的人,那一定得要。所以王伦跟林冲说:“贤弟呀,你就到梁山来,我们公司要你了。”结果俩人就喝酒压惊,周围同志们都在,酒席宴间,王伦对林冲说:“你把你过去的大概背景给我介绍一下。”于是林冲就开始介绍自己的过去。

大家记住,对心胸狭隘又有点自卑的领导,千万不要夸耀自己的过去,你会让他心里害怕。林冲没有想到王伦的心胸是这样的,所以就开始展示自己过去的经历、才华。听到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一职务的时候,王伦倒吸了一口冷气。

王伦这时采取的政策就是教育林冲,“你这样的人才可不能做强盗啊,你就放弃做强盗的念头吧!”这样王伦自己也避免被林冲抢去风头。

王伦说:“我是个什么人?不及第的秀才,高考落榜没考上大学。

我找了俩面瓜,一个摸着天,杜迁;一个云里金刚,宋万。这俩面瓜和我一起上梁山了……”

这俩人为什么“面”?你听听他们的外号,“摸着天”,个高能摸着天;“云里金刚”,往这一坐,云从脖子这过。这两条好汉,最主要的特征是个高、块大,一个是水泊梁山篮球一队中锋,一个是水泊梁山篮球二队中锋,除此之外没别的能耐。王伦想:“我带这样的平庸之辈,还能带。可是林冲,好武艺,好身手,名满天下,他要上了梁山,他能不跟我斗?明着不斗,暗里也得斗。要是真的跟我斗了,肯定要整死我。跟他在一起,我不安全。我不能带比我强的下属。”

狭隘的领导都有这种想法:自己应该成为公司里面专业能力最强、水平最高的,绝不让任何人超过我。王伦这种思维是武大郎用干部的思维。武大郎身高1.5米,雇个二级经理1.4米,三级经理1.3米,门童1米。武大郎是全公司个最高的,工会组织活动,武大郎打中锋,外号叫“小姚明”。这是衰退领导!很多团队领导都有这种想法。假如这样想的话,就会落到王伦的下场,会被自己的狭隘给掐死。

领导就要像宋江那样,像刘邦那样,通过良好的待遇政策和激励政策,通过给理想、给实惠,调动比你强的专家、人才给你干工作。

一个领导者的水平,不在于他干了什么事,而在于他通过什么人来干事;不看他有什么能力,而看他有什么能人。他再有能力,没有能人,也不是好的领导。就算没有一点能力,但是手下有一堆能人,那也是好领导。

“我一定要选比自己烂的,以显得自己很强”,于是,王伦跟林冲说:

“林教头,山寨最近房屋紧缺,粮米不足,容不得你这个大英雄,要不然你到别处高就?”林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没地方可去,所以林冲就放下脸来求王伦。后来王伦想,我要是实在推,就不好意思了,我给他设一坎。王伦说:“那你给我取一个投名状来,就是到山下,找一无辜的过路人,把他脑袋切下来。交了之后,我就留下你。”让大英雄去做这事情,他以为林冲做不下来,林冲逼急了也是可以的。

第二,错在造内耗,增加权力。

林冲带着刀下山了,但是碰到了另一个人,也是一样在江湖上游荡,无家可归的人,青面兽杨志。林冲跟杨志一动手,王伦的小聪明犯起来了,王伦心想,“一个老虎难管,两个老虎好管,一群老虎可以像猪一样管。我把杨志也整上山来,让他们俩没事掐架,我再从中调停,这样我既有了空间,又有了权力”。从王伦这个小聪明,我们看到了狭隘领导的第二个错误——造内耗,增加权力。

王伦狭隘,并不是性格狭隘,而是因为他在领导的位置上没有解决一个重大的理念问题:一个专长不突出、专业能力不强的普通人,怎样去领导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牛的人,比自己本事大的人。不懂专业或专业能力不强,到底能不能当领导?比下属差一点,到底能不能当领导?庸人能不能领导能人?

这个问题在现代团队管理当中,是认真考虑过的问题。在现代团队管理中,认为权力有两类:一类叫职位权力,是上级给你的奖罚资源;另一类叫个人权力。个人权力,第一,看本事;第二,看人品、看风格。

王伦本事不大没关系,只要人品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到位了,一样可以当领导。现代团队管理把这种权力称为参照权,又叫标杆权。你只要人品很棒,为人处世很到位,就算专长差一点,照样当领导。比如宋江,论武功,估计还没有王伦高,文化水平也没有王伦高。但宋江解决这问题了,宋江不靠专长,靠人品、靠付出、靠风格。所以本事高的人要追随本事低的人是可能的,只要本事低的人参照权到位就可以。

参照权的核心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奉献或者付出。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下属,当官一任,造福一方,带着队伍,幸福一支队伍。你要这样做,大家就服从你。第二个关键词是性格和信念。你要有坚强的性格、坚定的信念,下属也愿意跟着你。

有一次,恺撒带着舰队过地中海回罗马。舰队走到一半的时候碰到了黑风暴,昏天黑地。水手们传说,碰到了这种风暴,没人能活下来。所以,整个舰队都慌了,包括恺撒的旗舰。水手们都抢夺救生工具,准备逃生。关键时刻,恺撒从容不迫地从指挥舱走到船头,一直走到整个船头最靠前的位置。恺撒往那一站,单手抓着缆绳,回头从容地跟船上的水手说:

“弟兄们,你们跟我在一条船上,你们算有福了。告诉各位,有我恺撒站在这,天神也不敢动我们。现在我就站这,我没事,你们肯定都没事,大家别慌。”

这帮当兵的都觉得皇帝站那都没事,咱们怕什么?于是旗舰上安静了,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形势稳定了,风暴紧跟着铺天盖地就来了,在海上肆虐了一个多小时。等风暴过后,整个海上只有旗舰孤零零地在那停着,其他的舰船都被拍碎了,到处是尸体、货物、破船帆、烂船板。一些幸存的人被旗舰上的水手打捞上船,他们发现整个旗舰毫发无损,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所以这些幸存者在甲板上列阵,高呼“恺撒万岁”,说:

“咱们皇帝真牛。真是天神都不敢动他,咱们以后就跟他干了。”

后世的领导艺术专家,就在探讨一个问题:说到底是什么力量救了恺撒的旗舰?难道真的是天神不敢动他吗?

世上根本就没有天神,但却有神力。精神的力量叫神力,拜神拜的其实是你自己。实际上黑风暴来的时候,只要划桨的努力划,调帆的及时调,掌舵的认真掌,我们是可以冲出风暴的。但可怕的是,风暴太吓人了,整个队伍产生混乱,划桨的不划了,掌舵的不掌了,调帆的手忙脚乱了,所以船队就崩溃了。我们不是被困难打败的,是被困难带来的恐慌和混乱打败的。困难不可怕,困难带来的局势失控才可怕。

但是很多人面临危险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信念,作为领导者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站在最核心、最可怕、最危险的位置,然后通过自己从容不迫的形象,向大家输出这个信念。恺撒为什么能救旗舰上的水手?因为恺撒在关键时刻做了信念标杆。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帮人相信真的没事,只要大家相信真的没事,就真的没事。

这就是参照权,领导是要用形象来说话的。形象就是领导力,形象就是影响力,形象就是说服力。

领导是靠个人形象来带动一群人的,大家需要你勇敢,你就得勇敢;大家需要你不怕,你就得不怕。你真不怕,那你叫本色领导;你说你有点怕,那你叫勇敢;你说你真害怕,没关系,那你就装不怕,这叫技巧领导。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关键在于要拿出形象来,形象背后是什么东西另说。最可怕的是,既没本色,也没技巧,关键时刻拿不出形象,那你就完了。

作为领导,没有一技之长,没关系,只要你有行为的示范权、标杆权就行。能跟大家分享,给大家实惠和理想;能在关键时刻展示信念,给大家信心和力量。王伦没想过这个问题,在王伦的世界当中,他从来没想过一个领导可以这样当,而是紧紧抓住一条:我当领导,我就得比我的下属强,下属要是比较强,你给我收敛着,不能表现出来。

他习惯于这种思维模式,但这种思维模式给他带来灾难性的结果——下属不服,下属不忿。最后,林冲跳起来火并王伦,把王伦给捅死了。理念决定管理的高度,胸怀决定管理的深度,对关键问题的掌控能决定管理的持续度。有了这些,你不懂专业,还真能当领导。

作为领导,我没能力,可是我有能人;我不增长能力,可是我能增加能人;我不让能力跟着我,我能让能人跟着我,只要能人跟着我,我就不用能力跟着我。当领导的,不用自己会,但是你得知道谁会,关键时刻让这会的人给你干,比你自己干得还好。做大事是要有队伍的。

第三,错在不能跟下面的人一条心。

林冲自始至终跟王伦就不是一条心。林冲捅死王伦的时候,加上晁盖等七个人,无非才八个人。水泊梁山那么多的好汉,杜迁、宋万、朱贵等都在旁边看着。林冲把刀一横,这帮人一起把东西放下,跪在那就归顺了。王伦可怜,开公司那么久,干了那么多事,当了那么多年领导,发了那么多回工资,最后死了,连替他掉滴眼泪、叹口气的人都没有。这样的领导是可怜的,当得不到位,没有获得人心。

关于获得人心,《孙子兵法》上有一种说法,当领导要做到四个字,“上下同欲”。什么叫上下同欲?上是上级,下是下属,同是相同,欲是个人的动机。就是你想做的事情,也是群众愿意做的事情。用群众接受的指标来考核群众,用老百姓认可的制度来管理老百姓,用下属同意的方法来管理下属。这个观点在团队管理中,叫做把“我”变成“我们”。从“我”想到“我们”想,从“我”会到“我们”会,从“我”

愿意到“我们”都愿意,然后咱们一起干,就能一条心了。团结就是力量,一条心才有力量。要想一条心,得靠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假如你没有战略眼光,没有领导境界,没有个人的人品,勇敢、正直和信念你都没有,没关系。假如你有了日常的交往,就算你当不了领导,总不会死吧?

王伦所犯的错误中,如果得以改正,第一条和第二条保证了发展,第三条保证了安全。有那么多领导从领导位置上被人给整下来了,也没死嘛。搞完政变以后,不是还给了好待遇吗?因为他们虽然没才华、没本事,但是人品还算好,对大家都不错,即使被人拿下了,总不至于被整死吧?这就是上下同欲的好处,平时搞点思想政治工作,个别的谈谈心,没有大恩总有点小惠吧。在这种情况下,就没人要把你整死,王伦这一点也没做到。

现在我们都重视执行力,执行力的提升,关键在做宣传发动工作,我们把“我愿意”叫谋划,把“咱们一起干”叫实施,从“我愿意”

到“我们都愿意”叫宣传发动。在中国做事情,谋划不重要,实施也不重要,关键环节是宣传发动。大家不懂,不理解,不支持,你就得给他们解释,这就是现代团队管理中的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平衡。你再有想法,也得让大家接受;你想法再正确,大家不认可也不行。对于王伦来讲,他的可接受性做得不好。正确的事情都得让大家接受,何况是错误的事情?大家都没接受,就要去干,结果可想而知。

庸人当领导的四个出路

王伦了解了这些道理,虽然没长任何本事,但他能不能留在梁山当领导?可以,我们给他设计了几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是到华山、光明顶之类的地方拜师,练出绝世武功,这叫增长专家权。哪怕跟岳不群一样,采取点震撼性的手段,失去点什么都行。练成之后,再到梁山,把梁山前几名好汉都PK掉,那他照样可以当领导。但这条估计王伦做不到。

第二条出路,增长标杆权,像宋江那样使劲地付出,散尽万贯家财,让这个人进步,帮那个人成长,给这个人解决个人问题,给那个人解决家庭问题。用现代话说,自己花钱收买人心。然后打一个大旗号,给高层的人理想,给低层的人实惠,这样大家就会忽略他本事不高、能力不强的事实,他可以守住领导的位子。但是王伦没钱,有钱也不愿意掏,那就只好走第三条路。

第三条出路,在梁山日常的管理当中,率先垂范,在梁山这个充满挑战性的地方,勇往直前,不怕死。一开会,把胸脯一亮,上面全是刀痕;后背一亮,全是箭伤。有了这样的勇敢信念,也可以守住位置。

第四条出路,上下同欲,学会做群众工作,积极跟群众交流,把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变成大家的意见。利用群众组织,我管不了中层组织,我管群众。群众支持我了,中层干部敢动我,我搞一个群众运动把你们都拿下。

王伦就只认一条,我打死也不离开一把手的位子。这叫没有金刚钻,非要揽瓷器活。所以,一个人升职好不好?这得分情况,不长本事就升职,这事不好。

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叫“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前一句是说,你的权力要是大过你的才华,日常工作就会丢人。王伦就是这样丢人的。后一句是说,道德风范,人脉积累没有那么多,偏偏要摆那么大的谱,就要倒霉!王伦是先受辱,后倒霉。所以一个人先要自我成长,才能去做大事。王伦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于是他就丢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