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2254500000028

第28章 易经怎么解:用心理学破译六十四卦(24)

尧非常满意,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在舜的治理下,当人民都遵从不违的时候,尧又让舜参与管理百官;当百官的事变得有条不紊的时候,尧又让舜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当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的时候,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当舜在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里遇上暴风雷雨,却没有迷路误事的时候,尧终于完成了考察,把帝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所有人都明白爱要慢慢给予的道理。有节制地给予对方爱,既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对方负责:让自己有思考的空间,也让对方慢慢适应,然后等待水到渠成。

权力也是这样。

有节制地给对方权力,不仅仅是为双方负责,还是为权力涉及范围内的苍生负责。

尧在把地位传给舜之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步,通过他的两个女儿来考察舜能不能治好家,因为治不好家,哪能谈治国呢?第二步,让舜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看他能不能做到让人民都遵从不违,这是治民;第三步,让舜参与管理百官,看他能不能做到将官场的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这是统领百官;第四步,让舜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看他能不能让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敬,这是精于外交;第五步,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看他在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里遇上暴风雷雨时,会不会迷路误事,这是考察他是否具备敏锐的直觉、强健的体魄。

就这样,凭借一个卦,尧不仅为天下百姓找到了一个好的君主,还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夫婿,可谓两全其美。当然,“凭借一个卦”,指的并不仅仅是卦本身,而是这个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在选择一个人担当重任之前,一定要花一些时间对他进行全面的考察。

#55.丰卦:亨,宜日中。君子以折狱致刑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解译】昃(音zè),偏斜。假,至也。丰即是盛大之义。丰卦下离为日为明,上震为动,太阳升至高空,光芒万丈,无所不照,故为丰卦而有亨通之象。君王居天下之首,如日中天,能至此盛大之境界,是因为其尊尚追求伟大。不必担忧而应注意保持太阳正中普照天下的状态。可是,日到正中,不久偏斜;月盈满,不久亏缺;天地的盈亏,随着时间消长,更何况人?何况鬼神呢?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解译】雷表天威,离示明察,即执行严正判决而不留狱,给以刑事处决。故曰“折狱致刑”。因丰为八月秋金杀伐之气,故古代处决囚犯规定于此时。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解译】初与四对应,四为初之匹配;初称四为配主,四称呼初为夷主,夷是平等之意。初九遇上合意相配的主人,虽十日之内,有满而亏之忧虑,但不会有灾难,并且前往会受到尊敬重视,但若过了十日后,则容易有灾。

六二,丰其,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解译】蔀(音bù),日蔽云中称蔀。斗,北斗星。六二光明遭到遮蔽,犹如日当中午却看到了夜晚的北斗星,前往行事易得猜疑,但最终取信于君,拓展其盛大之志,故而吉祥。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解译】沛,同旆,幔幕,蔽甚于蔀。沫即昧,小星。九三光明被遮蔽,犹如日当中午却看到了夜晚的小星星,此时如同折断右臂一样难成大事,但也不会有咎害。

九四,丰其,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解译】夷,平等。夷主,指初九。九四居位不当,光明遭到遮蔽,犹如日当中午却看到了夜晚的北斗星,幽暗不明,此时若遇到了身份平等的主人,则会竭忠而行,获得吉祥。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解译】章,文采,美丽的花纹,在此作美德讲。六五招有美德之贤士前来辅助,就会得到吉庆与荣誉吉祥。

上六,丰其屋, 其家,窥其户,阒无其人,三年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无其人,自藏也。

【解译】窥,窥视。阒(音qù),寂静无声。觌(音dí),见。上六自以为明之至而其暗却足以蔽身,犹如所居房屋扩得高耸宽阔有遮天飞翔之势,却又用帘子将家中窗户完全遮蔽,非常黑暗。主人深藏于屋中,由门缝窥视,见不到人影,而且三年里都没有看到人出来,如此封闭,当然凶险。

智慧的人能根据表象看出事物的发展规律

《左传·宣公六年》中有一则关于丰卦的小故事。

公元前606年,郑穆公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了谋求权力和财富,彼此间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公子曼满在同王子伯廖的谈话中,流露出他想做卿的打算。王子伯廖听了,摇摇头回答说:“一个人没有什么德行却很贪婪,用《易经》里的丰之离来说,没有比这再大的过失了。”

王子伯廖和公子曼满都是郑国的大夫。春秋时,贵族十分讲究礼制。礼制是贵族用等级的形式来维护内部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当时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都是依靠礼制来确立和维护的。据《礼记正义》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郑国是小国,只有二卿,当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上的。丰卦的卦辞是“丰,亨,王假之”,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在数量上是多,形体上是大,容量上是满,需求上是足。它们之间既是主客关系,又是因果关系。人的德行高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容纳;钱财多了,什么东西都可以添置。但购置东西,以财多为条件,而财多要以德高为条件。这些条件公子曼满都不具备,所以,王子伯廖在这里引出“无德而贪”。

丰之离的变爻是丰卦的第六爻。而变爻的爻辞是破解的依据,丰卦上六爻辞说:“丰其屋, 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在这个故事里,王子伯廖并没有排卦,仅仅说了一句“其在《易经》,丰之离”,然后把相关内容引述出来,用以判断事态发展的规律。话虽只有一句,却很准确。《左传》在记述这件事情时说,“间一岁,郑人杀之”。“间一岁”,就是隔了一年。果然,王子伯廖说这话后的第三年,公子曼满被郑人所杀。

有时候,我们去向人家请教,才把问题说完,对方便脱口把答案告诉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并不会怀疑对方不尊重我们、没认真思考我们的问题,反而会感慨对方的博学。

因为对方太熟悉他要解答的问题了,就像一道微积分题,高中生要计算很久,数学教授却能随口说出答案。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孔子不占”这句话。在孔子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卜的书,但孔子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对《易经》做了全新的诠释,跳出了春秋时期人们利用《易经》关注个人吉凶祸福的框框,让它成了一本“培养人、完善人、修己达人的义理之书”。孔子所重视的不是它的占卜内容,而是在研究《易经》中蕴含的道德仁义,所以,他虽然和那些占卜的人一样研究《易经》,但目的却完全不一样。在孔子的眼里,君子应该更看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仁义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的“不占”,和诸多对《易经》一知半解的人眼里的“不占”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是一种对《易经》不可言传的最深的理解:无需占,就能根据表象看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故事里,王子伯廖看起来好像没有给郑公子曼满占卦,但却得出“无德而贪,其在《易经》,丰之离,弗过之矣”。也是这个道理。

#56.旅卦:小亨,旅贞吉。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解译】旅卦,山上有火,是山地生火野营之象,乃旅行在外之义。旅者,指失其本居,寄养他方,故为小亨。丰下卦之离上行得中于外卦,六五阴爻顺乎九四、上九之阳爻,指羁旅之人需得强援。卦体上离下艮,是止而丽乎明之象,说明旅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知其所止,如此才能贞而得吉。旅之亨小,然其时义则太重大了。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解译】君子用刑当如旅卦火焚山杀草一样,有火之明、山止之不迁与火行之不留的品德,认真辨察各种狱事,及时决断。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解译】琐琐,琐碎小器。斯,离。初六不务远大,局于琐屑,一有不遂,则离其旅处,因志穷而招灾。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解译】即次,指居于客舍。即,就。次,客舍。资,指财用。六二犹如行旅中得以安居于客舍,蓄有资财,得童仆之忠贞,虽旅而终无意外,为旅道之最善。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解译】与下,对待下属。九三旅舍失火,让人感伤;又过刚而失柔道,刻薄寡恩,把童仆当成旅客一样对待,失去童仆也是当然。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知道对通,即使守正也会有危险。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解译】旅途中有住处,但所处位置却不适当。得到资财和用具,但这并不能使人愉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解译】六五虽得文明而失其刚,就像在旅途中射中山鸡而其箭却丢失一样,不过得多失少,最终名誉上闻,而来赐命之庆。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解译】易,场、田畔、国界。鸟飞得高,上九位最高,故用鸟比喻。上九过刚,倔强傲慢,在旅途中,此种态度,会被厌恶,开始也许洋洋得意,最后必定号啕大哭,就像鸟巢被烧掉,没有安身之地。牛为柔顺动物,在田畔失牛,象征丧失了柔顺的德性,故凶险。“莫之闻也”,指祸生而不自觉。

在行走中寻找:人的一生就是一趟旅程

旅卦下艮上离,艮为山、离为火,山上燃火,势非长久,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意即失其本居、游历他方。旅是一种不安定状态,在不安定状态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必须守正而且柔顺其中,方可安然度过。

关于旅卦的记载,比较早的出自《乾凿度》,说的是孔子偶尔为自己算了一卦,得旅卦,于是带着弟子自鲁抵达卫都帝丘(今濮阳),开始周游列国,打算在漫漫旅途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据《左传》记载,孔子这次出行,也是迫不得已。那之前,孔子在鲁国从政,以司寇身份代理相事,并于公元前498年,策划了一个重要事件——“堕三都”。春秋中后期,鲁国有三种政治势力,一是鲁定公代表的公室,二是“三桓”代表的贵族,三是家臣势力。鲁定公受制于“三桓”,“三桓”又受制于家臣。鲁定公希望削弱“三桓”,“三桓”希望打击家臣。孔子就想利用这种矛盾,拆毁“三桓”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并借此抑制“三桓”。但孔子的计划失败了,“三桓”联合起来对付孔子和鲁定公,再度把持国政。第二年,即公元前497年,齐国送来歌舞美女八十人、骏马一百二十匹,诱使鲁国君臣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鲁定公由此不问朝政,怠于国事。

但孔子这时候依然心存幻想,坚持等到郊祭的日子,如果郊祭后仍能按“礼”的规定,把祭肉分给大夫,他觉得还可以留下来。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鲁国已经没有“礼”可言了,孔子只得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希望在其他国家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谁会在乎孔子宣传的那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呢?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重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派人来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后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直到楚国派兵来给他解了围。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六十七岁,年迈体弱,经历了十四年的努力,历尽千难万险,他意识到了那个时代不会有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于是彻底放弃仕途,回到鲁国,隐居家中整理古籍,培养学生。

看起来,孔子的行程一无所获,没有一个国君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但是,正因为这次旅程,孔子把他的思想沿着车辙,播撒在了他经过的那些土地上,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太累了,想出去旅游一趟。”

的确,当一个人觉得状态不好的时候,选择出去走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旅,是一种很不安定的状态,但人的一生不就是一趟旅程吗?从生下来开始,就进入了人生的旅途,直到生命结束,旅程也随之结束。有些在安定状态下想不明白的问题,却能在旅程中,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旅程后,豁然开朗。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旅卦,也就明白了孔子周游列国没能做官,却最终成为千古圣人的道理。“堕三都”失败后,孔子失去了实权,但他却没有离开鲁国的打算;齐国送来美女、骏马,诱使鲁定公不问朝政时,孔子有了离开的打算,但下不了决心;郊祭的日子,孔子没有分到祭肉,这时他才下定决心要走了。

可见,孔子并不为自己暂时失去权力而担心,但却为鲁国的君臣不思朝政而忧虑,最后让他绝望的,是自己失去了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他只能“旅”,在行走中找合适自己的位置。

漂泊十四年回到鲁国,季康子想增加一倍的赋收实行田赋,派冉有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说:“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然而不久,鲁国还是实行了田赋。孔子明白人家来向他问政,只不过装装样子而已,也不生气,只是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识到从政并非一定要踏入仕途,只要能用好的风气影响到政治,也是一种从政的方式。

所以说,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就是寻找的过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此放弃仕途,隐居家中整理古籍,培养学生,专心于另一种形式的从政之道。

#57.巽卦:小亨。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解译】巽卦,是一阴爻伏在二阳爻的下面,象征伏、顺。顺从他人,就容易被接纳,进入他人的心中;同样,顺从自然的道理,就容易进入事物之中,故有入之义。巽又象征风,无孔不入。两个巽卦相互重叠,表示重申命令上下顺从。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众爻皆顺从其意志,因而其志向可以实现。巽卦初四柔,下于二五刚,为柔顺乎刚,所以小有亨通。谦柔顺刚必利,阴行于阳必通,故利于有所前往。有从必有应,有顺必有制,故利于出现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解译】随,相继。随风,像风之相继而行。命,指天命或性命,而不是行政命令。申命,随风象。行事,即行其所命。君子当顺从天命,按照天命去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