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2254500000014

第14章 易经怎么解:用心理学破译六十四卦(10)

君臣见面,太宗的脸色虽然不像上次那么严厉,但还是非常严肃。他正色对李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然后,太监宣旨,加授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一千匹,加实封户到五百户。

李靖如释重负,磕头谢恩如捣蒜。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再次召见李靖,春风满面地对李靖说:“前些日子有人进谗言,说了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

李靖顿时感动得痛哭流涕。此后二十年,唐太宗和李靖一直是君臣知遇的典范。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你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时,便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时,便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一盆温水”,为了不使他拒绝,不妨先让他试试“冷水”的滋味,然后再将“温水”端上,如此他就会欣然接受了。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鲁迅先生的精辟论述,谈的就是“冷热水效应”。

唐太宗对付立了大功班师回朝的李靖,用的就是这一招。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得知李靖大获全胜,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往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以至于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诸王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一直欢庆到深夜,还说:“靖乃铣、公之膏肓也,古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何以加!”而当时李靖已经是兵部尚书、实封四百户,立此大功,又该如何赏赐才好呢?如果直接封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李靖会不会觉得赏赐太轻呢?于是,太宗就导演了一出由噬嗑卦牵出的好戏。相对于“冷热水效应”,在噬嗑卦隐喻的恩威并施、宽严结合、刚柔相济中,威、严、刚,是冷水,恩、宽、柔便是温水。

#22.贲卦:亨。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解译】贲(音bì),装饰。天文,指日月星辰之错列、阴阳之变化等大自然的文饰。人文,指文章、礼仪等人类之文饰。贲卦从泰卦来,泰中的坤卦上六阴柔之爻下到泰中的乾卦阳刚之体的第二爻而为离卦,离明于内,以阴柔前来文饰阳刚,有质而加以文饰,故亨通。乾卦九二上升到坤卦的六爻位置而成艮卦,艮止于外,以阳刚前往文饰阴柔,文盛而质必衰,故只能“小利有攸往”。阳刚与阴柔互相交错,这是大自然的文饰。文明礼仪而有一定的限度,这是人类的文饰。观察大自然的文饰,可以了解四时变迁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饰,可以教化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解译】折,断。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离明在内之象。折狱,事之大者,艮止于外之象。君子观察贲卦悟知文饰可以运用于一般政事,礼仪制度等都是社会政治的文饰;但文饰不能运用于执法断狱,执法断狱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如果以文饰之辞为依据判决案件,只能造成冤假错案。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解译】初在下为趾象,趾为用行之物,故含行而求贲之义。初九处贲之初先求具质,质来坚而附以文饰,是灭其质,故君子弃之不用,宁舍眼前之贲而求于远,宁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解译】须,胡须。兴,兴起,活动。六二文饰其胡须。胡须是随着颜面动而动,说明文必附质而行。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解译】濡,润泽。濡如,像打湿般的光泽。陵,同凌,凌驾。九三阳刚位正,居两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应该避免文饰过分而凌驾于质之上,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解译】皤(音pó)如,白色,含无贲之义。翰如,像鸟一般飞快。六四阴柔得正,素衣白马不加文饰,柔来文刚,像飞鸟样快速去与初九正应配偶,虽然临近九三亦有求婚之意,而有所阻隔,但最终能通过以遂志。当位疑,指六四与初九远离,为九三所隔,所当之位被疑其与九三相合。终无尤,指初四正应,终必相合而无过失。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解译】束帛,五匹一束的绢。戋戋(音jiān),轻少。六五文饰山丘中的庭园,因其本质已美善,天然成雕饰,只须稍加点缀,用很少的材料即可。虽然显得吝啬,但终将吉祥而有喜庆。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解译】上九以纯白为文饰,饰极反素,没有咎害,这符合其崇本尚质的心志。

任何时候都要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

一般人都以为,关于孔子,最重要的一本书是《论语》,其实不然,最能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是他对《易经》的研究。孔子潜心研究《易经》的时候,已经很老了。他在感叹其博大精深的同时,为《易经》做了《十翼》,也就是后来的《易传》。孔子使《易经》成为一门严肃的哲学,而不是单纯的玄术,但《易经》归根结底毕竟是一部关于占卜的书,所以,有时候,遇到犹豫不定的事情,孔子也会卜一卦来解决心里的疑惑。

据刘向《说苑》记载,有一天,孔子突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困惑,拿不定主意是继续为官还是潜心修学,于是便为自己卜了一卦。

孔子卜得的是贲卦,演算中没有老阴老阳,是一个不变卦。贲卦离下艮上,离为火为明,艮为山为止,也就是说山下有火,蔚为壮观,而且山为刚,火为柔,刚柔相济,所以“亨”。孔子得了这个卦,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仅沉默不语,脸上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神色。他的学生子张于是就问先生:“我听说如果卜得贲卦,是吉利的征兆,您为什么还要叹气呢?”

子张就是颛孙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秉性孤僻偏激,为人宽容大度,勤学好问,经常同孔子一起讨论问题。子张曾经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请教是哪五种?”孔子说:“包括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五个方面。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绩,慈惠就能够使人臣服。”

现在,孔子听到子张这样问,回答说:“就因为下卦是离卦的原因呀。离者,饰也,丽也。离下艮上,山下有火之象。大火焚山,必然火光映天,周围的一切都会在火光中失去原来的颜色。这种借火光反衬出的颜色,将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色贵在正,要么黑,要么白,不能又黑又白,或者非黑非白。因为这关系到事物的本质,质地好的不需要纹饰,需要纹饰的一定质地不好。就像丹漆没有必要画花纹,白玉没有必要雕琢,宝珠也没有必要装饰那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们本身的质地已经非常好了,不需要再加什么花样。我不需要纹饰,也不喜欢雕琢,但现在却卜得贲卦,所以很不高兴。”

在孔子看来,事物具有内在的本质的美,就无须再添加外部的装饰,而现在,他卜得贲卦,意为不是正色,是装饰品,这让他预料到自己的学说将会成为某些人的装饰物,而不是真正用以修养德行,因此才郁郁寡欢。坚定自己的信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平常人很难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世人将做学问当成敲门砖,以谋求一官半职所带来的富贵,那么官职和富贵便是本质,学问便是纹饰。但孔子不这样想,在他眼里,做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学问是本质,官职反而是纹饰,他不希望自己展现出来的是纹饰而不是本质,也就是说,他不希望为了做官而丢掉自己最初的愿望。果然,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始终没有表现出什么大作为,只是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显示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魄力。

后人谈到孔子从政,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说“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却忽视了孔子从政和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弘扬他的学说。

但是,尽管卜得了这个贲卦、预知了很难达到目的,孔子依然没有放弃努力——不做治世之能人,而做万世敬仰的圣人,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不是更好吗?

#23.剥卦:不利有攸往。上以厚下安宅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解译】剥卦者,阳为阴所侵蚀,浸淫日甚,以至于剥之将尽,已改变卦之阳刚本质。当剥之时,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君子者应暂时退避,不宜有所作为。同时,从卦德下坤顺、上艮止观察得知,君子当顺势而止之。君子崇尚消息盈亏互相转化的道理,因为这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解译】山本是高起于地的,由于地面的基础剥落而崩塌下来附着于地,有山附于地之象。居上位者观察剥卦悟,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道理,当厚待民众,使他们能够安居,这样就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解译】床现在一般说是卧具、坐具,但在古代,凡安置器物之架也叫床,剥卦中的床就是安置硕果的架,只是床的支撑部位。蔑,轻蔑,蔑视。初六以阴剥阳从基础的部位着手,如同床脚已开始霉烂,如蔑视贞正之道而让阴继续增长,则必然会带来凶险。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解译】辨,指床柱。六二继续以阴剥阳,如同床柱已被损坏,此时众人分道扬镳不能密切配合,如蔑视贞正之道而让阴继续增长,则必然会带来凶险。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解译】六三与上下的诸阴相剥离,失去朋党而独与上九君子相应,所以没有什么咎害。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解译】肤,指床面。六四继续以阴剥阳,迫近灾祸,如同床面被损坏必将危及床上之人。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解译】鱼,阴物。贯鱼,像鱼那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游。宫人,阴之美。六五居尊位,乃群阴之主,若能使群阴像后宫人鱼贯而行那样邀取宠幸,则化消阳为承阳,最终无所过失,无所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解译】上九一阳独存,在诸爻俱剥成阴之时,如同仅存的硕果。此硕果不可食,食之则阳气绝天。君子不食硕果,保存阳气,则可转剥复明,为民众所拥戴,犹如出入家门,有车辆乘坐之便。小人则食此硕果,使阳气绝天,犹如房屋被破坏,无以为家。当此之时,小人终究不可任用。

关门捉贼:少玩花架子

一提起剥卦,很多人立刻就会想起《孙子兵法》里的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因为一部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而多数对中国军事史有兴趣的人,都是通过这一计走进剥卦、走进《易经》的。

剥卦艮上坤下,艮为山,坤为地,所以说山附于地。山本来是高峻的,但是不断剥落,也会变为平地。剥卦也可以理解成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就像“关门捉贼”一样: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去急追或者远袭。中国历史上便有一个战例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那就是长平之战。

秦将王与赵将廉颇驻军长平,两军僵持一年多,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廉颇的这个战略令秦军头疼,也引起了孝成王的不满。于是,秦昭襄王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一边示好于赵,使其他诸侯国不敢支援赵国,一边同时使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用赵括取代了廉颇,命他率兵击秦。赵国中计后,秦国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为避免赵军有所防备,还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到了赵军长平军营,首先整顿军纪、更换将领,准备速战速决;而白起到了秦军长平军营后,却针对战场态势,采取了后退诱敌,围困聚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并对兵力作了周密的部署。秦军以原先的前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诱敌深入,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赵括果然中计,全军全速追击敌人。面对汹涌而至的赵军,白起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出动了四路兵马:第一,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赵军的进攻;第二,组织轻装锐勇的突击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第三,用奇兵埋伏在两边侧翼,及时切断赵军的退路,完成对赵军的包围;第四,用骑兵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赵军。

就这样,秦军以佯败诱敌,使赵军脱离既设阵地,尔后采取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史记》在记述长平之战时,是这样介绍两位主角的: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名将。赵括自小熟读兵书战策,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协助赵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攻下麦丘,而且伤亡很少,得到惠文王的重赏;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又出谋帮助赵奢在一个月里救回了阏与这个战略据点。赵奢战功赫赫,被赵惠文王赐为与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的马服君。赵括因此被立为嗣子,在父亲去世后承袭马服君,被尊称为马服子。

白起, 也叫公孙起, 一生指挥大小战役七十多场, 歼灭六国军队一百六十五万余人,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武安君,是战国时著名的常胜将军。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

显然,这两个人一个是陶瓷的,光鲜漂亮、满腹经纶;一个是铁打的,久经沙场、百战不殆。对比两位主角的经历和长平之战的过程,再来看看剥卦,我们便不难看出,白起果如顺言藏迹的大地吞没了孤军深入、不可一世的赵括,用“关门捉贼”来形容这场战役,的确非常形象。

#24.复卦:亨。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