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2254500000012

第12章 易经怎么解:用心理学破译六十四卦(8)

【解译】随卦象征屈己从人,善择所随之义。此卦来自于否卦,否之上爻,下入坤之初爻而为震;否之初爻,上入乾之上爻而为兑,是以阳阴,以贵下贱,震动兑悦,物来随我,我亦随物,谓之随,故“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阳能下阴,阴因而随阳,贵能下贱,贱因而随贵,所以随卦“元亨”。随从之道,利在贞正自守,从善从正则吉,从于不正则必有失,所以随卦“利贞,无咎”。随之道,必宜合时,推之天下,阴阳刚柔,莫不皆然,故随之时义太重大了。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解译】向晦,犹言向晚。晦,晚。宴息,安身休息。宴,安。雷二月出地,八月入地。泽亦地。又兑正秋,八月正兑之时。震下兑上,有雷入地中之象。君子者观察随卦悟知凡事随时之道理,故生活起居随时而行,昼则自强不息,入夜时则进屋休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解译】初九为震主,以阳为阴主,故称官。初九以贵下贱,深入民众以官随民,保持贞正,而民亦从其正而随之,如此当然吉祥。初九需出门与民众交流才能获得成功没有过失。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解译】小子,未成年男子。丈夫,成年男子。六二在选择随从对象时,依了下面的小子而失了上面的丈夫,不可得兼而因小失大。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解译】六三在选择随从对象时,其心不二,其志在舍弃下面的小子,而依了上面的丈夫,因大失小,因有所得而需要安居守正才能保持住。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解译】九四被追随而多有所获。然其居位不正,又近君多惧,而擅为人所从,有违常道之嫌,故若贞定不变则有危险。九四若能心存诚信,行为合乎正道,以阐明其事功,则无咎害。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中正也。

【解译】嘉,美善,阴阳和合为嘉。九五阳刚中正,以诚信感动追随者,因而上下相随,不离不弃,阴阳和合,吉祥如意。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解译】维,以绳捆绑。亨,同享。上六乘阳无应,走投无路,虽不愿附从,却被以绳捆绑,强迫使之随从。九五王在西山宴款待上六,欲以才色仁义以使之随从。

每个人的决定和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

最早记载随卦的文献是《左传》。相传,《左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写的一部通俗易懂的书。也就是说,《左传》是记述这一时期列国的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的书。

据《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鲁成公的母亲穆姜与一个大夫通奸,并商量着合谋废除儿子的王位,后来失败了,被打入冷宫。穆姜为此占了一卦,结果是“艮之随”,即艮卦变为随卦,除第二爻没变之外,其他都变了。穆姜请卦师解卦,卦师说艮是禁止,随是随从。卦师让穆姜赶快随别人逃跑,不会有什么事情。穆姜此时已是精神崩溃,悔恨交加,认为跑不是吉利的事。她认为“元亨利贞”,才能“无咎”,自己无“元亨利贞”之德,作为成公之母,却欲谋害成公,自取其恶,乱国害民,怎会“无咎”,必死于此。她这样占断,果然应验。

宋朝的欧阳修也在《五代史记》中记载过有关随卦的故事。五代十国,兵燹频仍,群雄割据。当时,《易》学在帝王将相中流行。唐庄宗镇守太原时,只要用兵征伐,必然会请当时著名的易学家马重绩来卜筮问卦。因为都很灵验,马重绩被任命为大理司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记载:晋高祖二年,张从宾谋反,高祖石敬瑭下令让马重绩就这个事情占一卦。结果,马重绩占得了随卦,并解卦说:“南瞻析木,木不自续。虚而动之,动随其覆。岁将秋矣,无能为也!”到了那年的七月,“岁将秋矣”的时候,张从宾果然败了。高祖石敬瑭大喜,重重地赏赐了马重绩。

马重绩怎么从随卦里看出“南瞻析木,木不自续。虚而动之,动随其覆。岁将秋矣,无能为也”呢?原因之一就是马重绩对石敬瑭与张从宾之间的恩怨纠葛非常清楚。不管石敬瑭让不让他卜卦,此仗非打不可。与其说凶,不如说吉,这样可以鼓舞将士的斗志。果然,后晋皇帝石敬瑭对马重绩的占卜结果非常满意,而军士们也更加斗志昂扬。随后,石敬瑭急命奉国都指挥使侯益率五千精兵,会同杜重威一起攻讨张从宾。同年七月,侯益、杜重威攻克汜水关,大败张从宾,将其万余兵俘斩殆尽。战后清理战场,发现张从宾在战乱中早已坠水而亡。

据西方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成公之母穆姜为预测可否逃走所起之卦,本来是吉,但是因为穆姜悔恨、自责,精神垮了,作出了不吉利的联想、解释。也就是说,无论你选可逃或不可逃,都可以从卦上找到理由。她精神崩溃了,于是选择了与她的心理相符的“不可逃”的信息。《左传》中选择记载这则故事的原因亦是说明:《易经》重德行修养,如果你是无德之人,得凶卦凶,得吉卦亦凶。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唐末黄巢起义,公元880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次年拿下京城长安,并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公元884年6月17日,黄巢兵败自杀,唐亦灭亡,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是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欧阳修在《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中记载的随卦故事,亦为心理学的一个案例。马重绩的祖辈都服务于军队,自己又常年置身于后晋这个权利集团的中心,使他早已对身边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若指掌,对事态的发展走向洞若观火,所以,解读随卦时,他很自然地“选择了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之所以准确,原因就在于他不过是借着解卦,把自己深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和慎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展示出来了而已。

#18.蛊卦:元亨。君子以振民育德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解译】蛊,皿中的食物腐败生虫,象征由太平盛世变而秩序崩溃,陷入混乱,发生事端。蛊卦为拯弊治乱之义。乱极则治,故“元亨”。蛊乱危厉,须历经艰险以治之,故曰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是十干的开始,引伸为事件的发端,甲的前三日是辛,同新,是自新之义,甲的后三日为丁,是丁宁之义。甲的前三日是说事物盛极而衰,将要崩溃,事前就应当有自新的精神,想到即将发生事端,尽力防范于未然;甲的后三日,是说事端在刚发生时,还不严重,应当反复丁宁观察,留意不可重蹈覆辙,及时加以挽救。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加上甲日本身,共为七日。七日正是终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周期。物极必反,故取甲日为转乱为治的象征,以七天为治蛊而得亨通的期限。蛊卦是由地天泰卦而来,下乾之初阳与上坤之六阴交换,而成山风蛊卦,故曰刚上而柔下。其卦德下巽顺、上艮止,则居下者逊顺而不敢违逆,在上位者无所作为,弊乱由此产生,故须拯治弊乱。乱之终,治之始也。当事弊物乱之时,能全心全力予以拯治,则天下将乱而复治,事物必大为亨通。而利于涉险济难者,乃说明应当积极地有所作为以平天下之乱。旧的告终,才是新的开始,这是天道的运行法则。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解译】山下有风,风遇山而止,风在内必郁而不宣,郁久则坏。君子当此,应振奋民心,培育民德,挽救败坏的社会风气,艮之止者使之动,巽之入者使之出,以兴利除弊,弃旧图新。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解译】蛊是前人败坏的事业,故各爻都说到父母。蛊之灾,非一日之故,往往父母养其疾,至子而发,子能干之,则可克愆(音qiān)而重新振兴。干,矫正、整治,指蛊卦艮之上九下入初位,成地天泰而治蛊。父之蛊主要在于不思进取,停止不前,即主要源于艮卦;而母之蛊则在于过于巽顺、苟且,即主要源于巽卦。蛊卦之所以出现,主要因为地天泰卦初爻阳刚上行与上六阴柔互换而成蛊卦,乾元被坏,故全卦以干父之蛊为主,九二爻处巽之中因而得母之蛊最重,因而干母之蛊。考,原意是老,指亡父,也指活着的父亲。初六蛊未深而犹可治理,能干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纠正父亲之过失,使其无咎,此行为虽或有危厉,但终将获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解译】九二以刚居柔,有中道之象,能刚柔并济纠正母亲遗留下来的过失,没有固执而行。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解译】九三纠正父亲的过失时过于急躁未能尽善而小有懊悔,但因得位而最终无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解译】裕,宽容。六四纠正父亲过失时宽大过分,而不能追根究底,彻底整顿,以致愈陷愈深,自取羞辱,一无所获。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解译】六五以德承父,纠正父亲的过失,而又维护了父亲的声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解译】上九蛊深而不可治,因而君子不累于事务而高洁自守,其志向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法则。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有一个与秦穆公讨伐晋惠公相关的蛊卦故事非常有哲理。

公元前655年,因为哥哥申生被害,夷吾遭遇骊姬之乱,逃到梁国避难;四年后,晋献公驾崩,里克杀了骊姬,派人往梁国迎接了夷吾。夷吾怀疑里克迎接他有阴谋,怕有生命危险,就贿赂秦国请求帮助,说只要他能顺利成为晋国的王,就会把晋国黄河以西的八处城池奉献给秦国。秦军于是护送夷吾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硬着头皮向秦国求援。穆公说:“我们厌恶晋国的君主,但晋国的百姓却是无辜的。”于是下令,把粮食从秦国都城雍,运往晋国都城绛,解救了晋国缺粮的困难。但是,第二年,当秦国发生灾荒时,晋惠公不仅不卖粮给秦国,还要乘秦国困难之际发兵伐秦。秦穆公因此怒不可遏,决定亲自率领军队迎击晋国。出师前,穆公让卜徒父为此占卦。

卜徒父习惯用龟壳卜卦,卜后向穆公汇报说,此卦吉利得很,卦上说“渡黄河,公侯的兵车被毁”。兵车都被毁了还是什么好卦?穆公很不明白。卜徒父又用蓍草占卦,得到的是巽下艮上的蛊卦,而且是不变卦。徒父根据卦象解释:“这卦是大吉大利啊!第三次打败晋国军队时,一定能拘捕晋国国君。爻辞说:‘公侯的军队三次被阻挡。驱逐了三次之后,就能俘获那只雄狐狸。’蛊卦爻辞中所说的‘狐蛊’,就是指晋国国君。蛊的内卦为风,代表秦国;外卦为山,代表晋国。现在已经是秋天,我军是风,因此能吹落敌人树上的果实,并能获取敌国的木材,因此就可以战胜。果实落地,木材丢失,这不是失败又是什么呢?”

果然,晋军接连三次战败,撤退到了韩地。到了九月,晋国惠公准备迎战秦军,派大夫韩简前去侦察秦军的情况,韩简回来说:“秦军的数量比我们少,但是斗志却是我们的一倍。”

惠公问:“为什么?”

韩简回答说:“当年君王逃亡时曾依赖秦穆公的资助,回国即位也是受到他们厚爱的结果,我国遇到灾荒时又吃他们的粮食。秦国的这几次恩德,我们都没有报答,因此我军懈怠而秦军振奋,实际上秦国的斗志比我们多一倍还不止呢!”

十四日,两军交战。晋惠公的马盘旋进退不听指挥,结果陷在泥泞里,被秦军俘虏。

“今天的结果是昨天造成的,今天又为明天种下了因。”著名的苏格拉底因果定律,又被称为因果法则,被喻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它所反映的实质,是“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亦即“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有收获”。

表面上看起来,秦穆公和晋惠公之间的交往似乎违背了“因果定律”,穆公几次三番帮助晋惠公种下善因,但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却没有在晋惠公那里得到善果:秦国遭遇饥荒,晋惠公不仅不施以援手,还要乘机攻打秦国。但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实质并不是这样。

据《左传》记载,晋惠公二年(公元前649年)夏天,王子带召集一些小国征伐周襄王,戎、狄把王城洛邑团团围住。周公孔和召伯寥全力防守,王子带也不敢出来和戎狄的军队会合。周襄王派遣使者向各个诸侯告急。秦穆公、晋惠公都希望结好周王,各自率领军队讨伐戎、狄来救王城。戎、狄知道诸侯的救兵就要赶到,便把洛邑的东门烧掉,抢走一些物品逃走了。秦国和晋国率兵去救周襄王,惠公和穆公见了面,惠公觉得有些惭愧。到了秋天,晋惠公率领的军队在王城平定了戎的军队后,急忙班师回国。邳豹乘机劝穆公夜袭晋国的军队。穆公说:“我们和晋军同是勤王的,才得相见,虽然有私人的恩怨,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偷袭的事情。”于是,秦军和晋军各自回国。可见,秦穆公对晋惠公确实仁至义尽,晋惠公也没有丧尽天良。公元前646年的这场战役,不过是为他俩长期以来的恩怨算了一个总账而已。

#19.临卦:元亨,利贞; 至于八月有凶。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解译】临卦象征居上视下,以尊临卑,莅临视察之义。“刚浸而长”,指初九、九二两个刚爻由下而上,逐渐成长,阳刚的势力呈现上升的势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说而顺”,指下兑为悦,上坤为顺,喜悦而顺从,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刚中而应”,指九二居下卦之中,是为刚中,与六五之柔中相应,二为臣位,五为君位,表明君臣密切配合,协调并济。由于以上原因,所以临卦“元亨”,使事业变大。但方盛之时,必须戒其衰,所以临卦又须“利贞”。大亨通时坚守正道这才是天道的法则。由于阴阳消长为必然之规律,故临道盛极必穷。依十二辟卦图说,临卦为十二月卦,自六三爻八变而至观卦,是为八月卦。临则二阳长于下,观则二阳剥于上,故至于八月则阴长阳消,其凶之至,为时不久。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解译】泽上有地,泽卑地高,则有居高临下之意;而泽上有地,地大容泽,则有坤德广大之意。君子者观察临卦悟知当亲临于百姓时,应竭尽心思,施行教导,并且以至高无上的美德,永远涵容保固其人民。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解译】咸,感。初九领导坚持正道,以人格魅力来感化统御民众,如此当然吉祥。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解译】未,未来。九二领导以人格魅力来感化统御民众,吉祥无所不利,众人将来都会顺应自己的命令而行动。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