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223100000013

第13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

3.这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解疑释惑”的钥匙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早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版,第633页)毛泽东和我们党正是依据这一科学思想,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以此为根据,深刻地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才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以及革命的前途和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然会不断地暴露出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也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强烈激荡,尤其是由于人们受过去超越历史阶段的习惯的影响,往往会对现阶段实行的方针政策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疑惑。要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在现阶段实行的路线和政策上来,就必须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十五大报告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总之,十五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阐述,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也体现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醒和自觉。

4.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世纪之交的中国国情结合的关键问题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和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这个基础上阐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有力地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着眼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着眼于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的发展,为了准确把握世纪之交的中国基本国情,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当今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的结合,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飞跃,作出新贡献。这就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认识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十三大报告所作概括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从九个方面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

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上述九个方面的概括。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总的概括;第二个方面,说的是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第三个方面,说的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进程;第四个方面,说的是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发展进程;第五个方面,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和发展进程;第六个方面,说的是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程度和发展进程;第七个方面,说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的程度和发展进程;第八个方面,说的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程度和发展进程;第九个方面,又是一个总的概括,说的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振兴和发展的总进程和总目标。

我们把十五大报告的上述概括和十三大报告关于这一问题的概括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到:

一方面,十五大报告和十三大报告的概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我们把这些共同特点概括为五个“不”:不发达——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学文化不发达,商品经济不发达;不成熟——生产关系不成熟,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完善——上层建筑不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不完善;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不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不平衡——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两次的概括,都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求这一阶段所实行的基本政策保持长期的相对的稳定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渐进性,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和奋斗目标实现的渐进性,防止发生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

另一方面,我们从总体上、全局上分析,还可以看到,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概括,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站得高。它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高度,旨在阐明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里仅举一例。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对这一条,十五大报告把它扩展为三条,其中有两条,明确阐述全体人民由贫穷逐步转变为比较富裕、逐步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另一条阐述教育科学文化由落后变为比较发达。这种新的概括,其直接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科学概括,并且直接体现了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正确回答。其次,落得实。同十三大报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相比较,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的分析,更明确、更具体,更符合当代中国的现实。第三,概括更全面。十三大报告只是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而十五大报告则从九个方面作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概括和分析。第四,目的性更强。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分析,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阐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为了解决改革攻坚和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矛盾,澄清人们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种种疑惑,是为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也体现了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清醒和自觉。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科学文化不发达,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其他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7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5.92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79年到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特别是1997年,在经济实现8.8%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仅上涨0.8%,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跃。粮食人均占有量接近800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改善。199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4377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6.2%。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4.8倍,年均增长9.7%。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商品供应紧张现象基本消失,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然而总的说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学文化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深刻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