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223100000014

第14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从总体上看,它是基于这样一种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事业。从思想渊源上看,它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思想。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全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讲话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既要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得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这些基本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种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这些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基本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可以说,这次重要论述,已经开始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雏形。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进一步阐明党的基本路线的同时,明确指出,同这条基本路线相适应,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十五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报告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都包括基本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政策两项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3.党领导人民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对于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其他有关著作中,深刻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地总结了党领导革命斗争近20年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并以此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描绘出我国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蓝图,成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正是这个纲领,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今天,在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全面实施这个基本纲领,必将激励和指引全国人民,明确奋斗目标,掌握基本政策,统一行动步骤,更加奋发图强,满怀信心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最可靠的保证。而制定和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是在于,它为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了重要保证。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就是说,这一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拓展、延伸和具体体现;全面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能够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真正贯彻落实。

首先,这个基本纲领所规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直接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总的奋斗目标的内容和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党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体的原理。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63-664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内在统一的关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正是全面地、辩证地反映了这种关系。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与此相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全面实现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其次,这个基本纲领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十五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正是全面、辩证地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性,既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上,又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同基本政策的内在联系上。其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集中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体现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和要求;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其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再次,这个基本纲领还体现了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规定,既鲜明地体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又有力地表明,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实现这些将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的宏伟目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规定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这实质上是要求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强调,要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来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