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的序列号
22159700000038

第38章 花饮

泡茶的神妙时机出现在沸水注入的下一刻,植物的花朵或叶芽舒展身段,同时绽放容颜,活灵活现犹如初见——实在是隔世再相见。

透过氤氲滚水看去,它们仿佛浮沉在杯子构成的小时空里,更加像是历经轮回后的一场相望,再近亦远。

如果喝茶这回事有目眩神迷之际,也只有这一刻了,虽然总被漠视而过。

比之叶茶,花茶种类繁多,水中姿容之美难以完全描摹。便如石斛花茶,跟同科的兰花一样,在生时格调清远。邂逅于重生,竟不走样,包括出世风姿,玉质之黄,隐逸芬芳,雅淡得蕴藉而已。

石斛大量开花的时候,在石斛庄园附近的山谷坡地上就见过它们。我对种植业的观念到底停留在多久以前?就在近处,石斛生长了多年,在那个无论怎样看都像厂区的地方,流水线一样育种的地方,以现代化的方式、原始的质地静静地拔节,开出花来。而我此前从未在场,表明至少在石斛栽培上,自己对种植业的理解,差不多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我的确从未想象过这块土地上随时会出现现代新型农业,快且多得令人猝不及防。原来透彻理解和精心呵护的仅限于植物本性,其他的都已被科技所格式化,呈现出与以往农业生产迥然不同的样式。

全天候的种植棚内寂然无人,石斛们安静生长——这要算是植物的本分,但石斛这种不肯落地的植物,天性中的安静贯穿了一生始末与点滴。从种植棚内的模拟生长环境完全可以推断出自然生长习性的幽绝:清净无尘泥的绝壁崖隙,丛林巨木格外粗糙的树皮裂痕。那里光淡而不暗,水分密集散布在空气中,鸟鸣在高远处,人目光不及……而在这里,尤其是育种间,甚至隔绝了寻常空气的交流,更谢绝了闲杂人等。看上去就像个神秘产房,银色金属架构,工作人员的一袭白衣,无菌操作台,透明玻璃器皿。最初的苗点翠其中,跟所有婴儿相似,表露出极度幼稚与无限生机的微妙一致性,使人无端想起“翠微”二字,觉得岁月新鲜悠长。连同陪行身边的姑娘和青年,一路娓娓,安稳清俏,与养在瓶内的石斛嫩芽相映成趣。尽管瞧上去全然金童玉女风,此种场合,我给他们的定位仍是传统概念——农民,安上修饰词——现代的。

按照种植园提供的说明文字,石斛制品有从润肤养颜到延年益寿的十几大功效。我倒不在意数字多寡,但相信它能使人身心安宁,虽然这并非人站出来能说明的事情,而是由植物本身来证明。证明所用去的时间是自古至今,所用的材料是它的全部,当中茎秆是主体,也是药用价值最高的部分,它的干品常为枫斗。

组织者很尽责,引众人看了组培室、栽植棚、仿生园,最后看到加工车间,完全是从生看到熟。就是在那里,我看清了枫斗是怎样炼成的。其制作过程之繁复、讲究、费力,显见人为介入之深,倒让我看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纠结来。

面前有自己喜欢但无须操心的事情,人总不吝发挥想象力。怀着对枫斗制作的腹诽,我开始勾勒石斛种植业前景,觉得作为产区的现在或潜在消费者们,都有条件选择鲜条而不是干品,最好是育成盆景进驻家家户户养起,大家闲来无事掰几根吃吃,就像当年岭南人荔枝树下吃鲜荔枝。它是饱满通直,青皮绿玉,鲜洁爽利得分明。

经营者另有精心之举,是在画册上罗列了食用方法,煎煮炖榨,吃鲜条原来也有一番手续要办,日常莫若石斛花茶吃起来了无挂碍了。纵有黯然寂寞时分,饮来无妨十二分相宜。人入芝兰之室,虽幸运,还属擅闯,多少有些违和;兰花饮入体,则是隐秘的渗透,必然熨帖滋养。我想,花茶本适合女子,石斛花之于静处的女子,的确再好不过。

多少世事如沸,沸不过滚水灌顶。最后一次验明正身:石斛——兰科;部位——花;制作——沏茶;服法——孤独地喝。喝出平和之脉象,喝得宁心静气,往下才有机会独对这些隔世重逢的兰花,端详那一场长长短短的花事,绽放,憔悴,再度绽放,一生草两世花,不失初心,不改本来面目,宁静再宁静。

花犹如此,人何须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