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是自己的事
安迪高峰金言
成功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对于成功的解释有无数种,确实不容易给予准确定义。有人认为成功有以下几层意义:
一、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
人们常说的成功有潜在的目标,目标达成就是成功。人们常说的“成功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换言之,其实绝大部分的情况仅仅只是目标说不清楚而已。
二、预定的目标必须达成才算是成功。
比如,你的目标是年底存钱5万元,可是到期只存了4.8万元,对你而言这仍然是不成功。如果你觉得存了4.8万元也比较满意的话,那最好的解释是你内心真正的目标不是5万元,可能是4万元以上,存5万元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更美好的愿望罢了。
三、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成功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简单地划分,成功应有三种标准:1.自己的标准;2.他人的标准;3.群体的标准。
正如存钱一样,你一年存了4.8万元,可能别人觉得你已经很成功了,能攒这么多钱。但是,别人所说的成功是针对他自己的标准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你的标准。
判断自己成功与否,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只会盲从于他人,只会在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标准。
四、成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成功没有褒贬之分,它对好人、坏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判别成功与否,标准是人们是否达成自己的预期目标。因此,好人有成功的,坏人也有成功的;正义之师有打胜仗的时候,不义之师也有打胜仗的时候。
比如,小偷的目标是偷到你家的电视机,他会兴奋地说:“我成功了。”至于小偷最终又被警察逮捕,关进监狱,那不是因为小偷不成功,而是另一条规律在起作用,因为小偷的成功标准不被社会的成功标准所认可。
五、成功有数学概念。
当然,这是以达成目标就是成功为前提的。也因此,目标应该是量化的目标。
比如“我要挣很多的钱”,这就是一个没有量化的目标。这种目标模糊不清,无法衡量,也就不能判断你成功与否。
以上成功的含义是一部分人认同的成功含义,但并不是人人都接受这样的解释。
我们再看看李开复对成功的解释:
“成功的定义其实就是让自己快乐,让自己认为活得有价值,这样而已。每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一元化的,如果说钱赚得多就是成功了,地位坐得高就是成功了,或者说成绩得第一名就是成功了,如果一个社会照这样一元化地排队,肯定只有一个人成功,这样的社会肯定是不快乐的。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不同的背景、自己的嗜好、激励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我喜欢学计算机,我太太却很痛恨学计算机;有些人喜欢唱歌,有些人不喜欢唱歌;有些人喜欢语言,有些人不喜欢语言。其实做最好的自己是让你能够发挥出你的潜力,做你喜爱的事情,让你对世界有最大的贡献,让你有这么一种满足感。无论你是书读得好,还是工作做得好,还是做了你喜爱的工作,还是做了很淡泊名利的事情,只要你快乐,觉得对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就是好的事情,就是成功了。”
我相信,很多人是认同这种说法的。成功其实和幸福一样,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并非一定要用某个标准去衡量。只要你觉得开心,生活过得舒服,你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当然,如果你认为有必要,也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以此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
因此,成功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的“个性化”。因为说到底,成功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只有用自己的标准、感觉、看法去衡量才是最合适的,干吗非要用别人的标准呢?
成功是自己的事,我们应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碾它。然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欺凌、击倒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生活。我们生命的主人只能是我们自己,做什么事情,怎么过自己的日子,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屈从环境,这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才会有“成功”的人生。
成功既然是自己的事,那么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吗?相信下面这个伟大人物的事迹将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远在几十年之前的洛杉矶郊区,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15岁男孩,拟了一张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
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写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给每一项都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当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表上的其中一个项目。
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
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一生之中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几乎所有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一生最想做什么事,最喜欢做什么事,那你不妨找时间好好思考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想清楚了自己要过的生活,喜欢做的事,还需要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也许你会说:难道我还不认识自己?你是谁?难道会有人不知道他自己吗?奇怪吗?告诉你这并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而是一个值得每个人都深思的问题!事实是有很多人确实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惊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也就屡见不鲜。不管是历史写照,还是文学作品,悲剧人物都可以从个性失衡、失去自我中寻找到缘由。
有一位犹太长老在晚年的时候终于领悟到一个人生的启示,他是这样写的:“当我还年轻时,我决定改变世界。在我年长一点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志愿过于宏大,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国家。等我更老成的时候,我又发现这个目标过于宏大,所以我决定改变我的城市。后来我发现连这个也办不成的时候,我决定改变我的家人。现在,在生命的晚年,我才了解我应该先改变我自己。如果,我从自己开始,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人、我的城市,甚至我的国家,说不定我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如果,我从自己开始,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人、我的城市,甚至我的国家,说不定我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这句话是金玉良言,也是获取成功人生、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
2多做一些的哲学
安迪高峰金言
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多坚持一下,成功总会与你握手。
假如你只剩下一星期的生命,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最后愿望有哪些呢?你会不会把生命浪费在电视机前面,一直无聊地按着遥控器,无意识地换台?还是仍会浑浑噩噩地虚度时光,直到生命结束?不论你现在几岁,如果现在就对你的一生做出评价,你会感到满意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还在等待什么?立即按照你脑海中出现的愿望去做吧!不要告诉我你是多么不幸,你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你看看下面的故事再来确定你是否不幸。
在1971年一个炎热的下午,只有28岁的米契尔,骑着一辆机车在街道上驰骋。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大卡车突然转弯,米契尔来不及刹车,整个车子滑倒在地上。由于油箱盖被震开,火花碰到油箱漏出的汽油,于是悲剧发生了,整个机车“砰”的一声爆炸了。他整个人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满地乱滚,最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全身都被烧焦,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皮肤严重灼伤,双手残废,余生也必须在轮椅上度过。
这次事故当中的痛苦对他只是小事一桩,真正地狱式的折磨才刚开始。他历经十六次的皮肤移植手术,每一次都必须重新剥掉死皮,移植新皮,再消炎包扎,他形容就像在地狱中一样痛不欲生。
等他出院后,每一位看到他的人都会惊呼:“这是怎样一个怪物!”
米契尔没有向悲惨的遭遇屈服,他成功地经营了自己的人生。最后他成为百万富翁、市长、环保斗士、演说家,甚至是飞行员以及跳伞专家。他的一生是伟大的,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就。
你现在是否还认为自己很不幸运呢?如果你是他,脸被毁容了,手也残废了,人又必须终生坐在轮椅上,你会如何面对你的人生呢?
胡适曾说过:“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很多人都很羡慕别人有许多成就,但都忘记询问自己平时付出了多少努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新年开始之初,都有自己的愿望,比如今年我一定要将英文学好,一定要成功戒烟,一定要买房子,一定要减肥十公斤……但一年过去之后,能实现的人少之又少!
没有成功实现这些愿望,并不是没有去做,而是做得不够。无做便无成,少做即少成,少成也就是没有实现最终愿望。
有一年我去美国开会,不经意间发现一家公司的墙上写着一行字,令我很感动。这句话是:“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dinary and extra ordinary is the little extra.”意思是说:“平凡者与卓越者的差异就在这extra上。”指的就是要“多做一点”“多走一些路程”的哲学道理。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异就是成功者愿意去做失败者所不愿做的事。什么事是“失败者所不愿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他们永远不愿比别人“多做一点”“多走一些路程”。
我们经常听见身边有人在说“每天多做一点点”,但真正能理解其含义并躬身实践的人屈指可数。每天多做一点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改变自己,一件事会影响一个时期,几件事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点,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换句话说,只有不断的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只有不断的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每天多做一点点,日积月累,身为普通员工的你也能登上成功的阶梯,摘取满意的成果。
想让自己成功致富的人看了以下故事,肯定会受益匪浅。这也是成功人士的真实经历,看看他是怎么讲述的。
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商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才挣75美分。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推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是完全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我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架着运货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拉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把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给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艰难地推着空车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却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甚至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年50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这位商店的职员,就是因为自己愿意多做一点事情,从而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机会。正是这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
每天多做一点点,是聪明人的选择;每天少做一点点,是投机者的把戏。前者是主动掌握成功,后者利用成功;前者为长久的人生之道筹划,后者为短暂的机会偶遇。
曾有一位长跑名将连续获得世界杯两英里、五千公尺及三千公尺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只是谦虚地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只是我每天一定要跑两万公尺。”他又说:“最重要的就是教练给的训练量一点都不能打折扣,如此而已。”
台湾成功的企业家施崇棠先生,是宏碁电脑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他有一个人生哲学,就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哲学,也就是在做到百分之一百以外,还要让自己多做百分之二十。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我们多做一些,有时并不是有心要更多的回报,但事实往往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收获。这正是:天道酬勤。
对小张一生影响深远的一次职务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商人(其办公室与小张同在一层)走进来问他,哪里能找到速记员来帮忙,因为手头有些工作今天必须完成,没有专业速记员的话,只要记录比常人快一点都行,因为事情太紧急,来不及另外去找人了。
小张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但小张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助他,因为“球赛随时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须在当天完成”。
做完工作后,商人问小张应该付他多少钱。小张开玩笑地回答:“既然你是位大老板,我又是利用休息时间给你工作,就收500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商人笑了笑,向小张表示谢意。
小张的回答不过是一个玩笑,并没有想要真的得到500元。但出乎小张意料的是,那位商人竟然真的这样做了。3个月之后,在小张已经将此事忘到九霄云外时,商人却找到了小张,交给他500元,并且邀请小张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高出1000元。
一个周六下午的两个小时,小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比赛,多做了一点事情,最初的动机不过是出于助人为乐,而不是金钱上的考虑。小张并没有责任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去帮助他人,但他却那样做了,就是比别人多做了一些事。因此,他给自己带来了500元的收入和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职务。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只有付出,才会有所回报。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气馁,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因为回报可能就在不经意间。不要总是认为,你多做的都是老板在收获,即使老板不给你回报,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只要是你自己做的事,从长远来看,都是在为自己做。
毕竟成功的人是少数,平庸的人才是多数。一旦面对这个现实,很多人开始埋怨,指责上天不公。上天并不是偏袒少数人,而是那些成功的少数人能认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坚持下去,并且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多。要是他们不成功,谁还能成功呢?人总是习惯于找理由、找借口,总是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环境、运气,这无疑是在自欺欺人。上天不能代替你做事、生活,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成功其实并不难,看了这些多做一点点而成功的先例,相信你会有正确的选择。
3投资大脑是稳赚的生意
安迪高峰金言
投资大脑是稳赚的生意,学习提升是终生职业。
人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难道不想比别人更轻松、更从容一些吗?没有人不想如此,那就别再犹豫,赶紧制订你的学习、充电计划,并立刻实施起来。
有些人年纪轻轻,他们的收入却是你的10倍以上,是他们比你聪明10倍还是他们工作的时间比你多10倍?当然都不是,那么他们一定拥有你不知道的秘诀,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相信我们都愿意投资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业绩提高10倍以上,工作效率猛增,人际关系更协调!成功是有方法的,也是可以复制的,但你必须要坚持,必须要反复地激励自己。达到一种巅峰状态,坚持下去,你将无往不利,拥有富足的人生,卓强的行动力,无与伦比的魅力与自信……
我们有全方位的训练课程,可以满足你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高效管理”课程就可以让你收获以下重要能力:
1.怎样留给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2.怎样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3.怎样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以获得更大的“自由”范围。
4.怎样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怎样改善人际关系并长久维持在良好状态。
5.怎样成为有魅力的领导。
6.快速增强自信心。
7.怎样让自己始终保持热忱。
8.怎样不断激励、犒劳自己,让自己的成就变成更大的动力。
9.怎样运用肢体语言增强我们的表达力、感染力。
10.怎样冲破我们遇到的各种障碍。
11.怎样真诚赞赏他人,让赞美的力量为我所用。
12.怎样克服忧虑与压力。
13.怎样不断扩张自己的弹性。
14.怎样获得他人由衷的合作。
参加过我们课程的学员,只要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步都很迅速。不少学员回来分享时,往往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个人需要投资训练,不断学习,企业一样如此。对于企业来说,你可以停止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如何提高员工士气,增进团队合作,激发员工潜能,提升销售业绩,始终是个难题。
目前许多企业经营者较偏重市场运作方面,特别是在广告投入上,不惜“一掷万金”(渴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轻视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这主要是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因此,能省则省,在企业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甚少。
殊不知,培训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投资(可获得回报),一种间接投资,要通过人的改变来产生效果,取得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员工素质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培训是对人的投资,是对知识的投资,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投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您将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也是最高的。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相信有了这样的收益,我们的经营者也会在培训上一掷千金的。
企业培训确实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培训即意味着让自己的人力资本升值,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费用支出,如培训师的费用,培训后员工的薪水会上涨,培训会占用工作时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支出。同时,获得培训后的员工往往容易变得不满足,容易跳槽。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每一个管理者在培训员工的时候都会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员工培训之后跳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这样的事例确实存在。
一家中外合资的服装企业,年初曾投资3万美元送6名中方经理到其欧洲公司总部接受近六个月的培训,回到中国后,这6名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他们的月薪高达4000美元。
可是,他们并没有按照合同为企业服务。因为,像他们这样既有实际经验,又经过高级培训的人才在国内并不多,所以竞争对手都在盯着他们。几经周折,一家竞争对手开出的价钱终于打动了他们。于是,他们在同一天请了病假,然后再也没回来。他们跳槽后每人的月薪高达8000美元。
这家合资公司花了巨额培训费,却损失了中国目前接受过最佳专业训练的管理队伍。不仅如此,企业订单和销售渠道也跟着流失,由骨干出走而造成的职位空缺,因一时难以补充合适人才而使生产销售陷于瘫痪状态。该公司不禁感叹:企业培训,原来是一笔“花钱买流失”的赔本生意。
很多老板跟我聊天的时候,也常常表现出这样的担忧或感叹。一位家电业的老板最大的苦恼就是缺乏人才帮他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培养呢?”得到的答案是:“我知道投资训练人才是很重要的,但就怕训练完的员工很快就离职,这样我不就是在帮竞争对手培养人才吗?那训练的钱就白花了。”
受训员工离职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令企业老板头痛的问题,为此很多企业采取的办法就是自己不培养人才,专门挖竞争对手的人才。但如果每家企业都这样做,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因此,这样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你挖了别人的人才,其他企业也同样可以把他们挖走。纵观国际大公司,他们的核心人才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培养的,这已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许多企业家已经认识到:训练是最花钱的项目,但是不训练会更赔钱。很多人对训练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训练就像治病一样,要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这是不正确的,我在辅导众多企业时一直都在传递这样两个理念:企业训练是一种“预防”;训练是一种使人力资源加速提升从而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过程。
训练不是治病,而是保健。训练只有长期、持续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保健就是让你不得病,得病再医治往往比保健花更多的钱。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
我们都知道“新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业务的不熟悉,常出错,如此常会生产出“不良品”,因而得花钱请人去做“品管”检测出不良品,然后申请报废,再重新投入资源生产。在这过程中很可能影响交货日期,因此不得不再增加人力投入赶货,因而多支出加班费,客户还会抱怨投诉,最终客户满意度下降。这种因为“缺乏有效训练”而产生的“有形成本浪费”(增加人手、加班费、瑕疵品、品管检测等)以及“无形成本增加”(交期延误、沟通不良引起员工的情绪抵触、客户投诉导致客源流失等)都证明了“不训练会更赔钱”的正确性。
训练不但可以让企业不花钱看病,更能让人才的附加值增加。这也是那些国际公司都不遗余力地投入巨资进行员工训练的原因。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经常被人挖走,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一样可以从训练人才的投资上获得巨大的回报。
电子业有“蓝色巨人”之称的大企业IBM,在台湾就是大家熟知的“总经理的摇篮”。在台湾每当企业出现“总经理缺”时,第一个想到要挖脚的就是IBM的经理人。除了素质优秀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均接受过严格的培训,从而成为被优先挖脚的对象。但大家可知,IBM常把新人送到国外训练,且每人每年的训练预算是200多万元台币。新人会接受销售、财务、专业知识等各式各样的训练,且会和亚太地区各国IBM的好手共同学习交流。台湾高科技界,有超过40位总经理出自IBM,特别是外商公司的总经理。
IBM失去了这么多训练出来的优秀员工,难道钱都白花了吗?答案肯定不是。因此如果你是老板,不要担心训练的员工会跳槽。员工跳槽肯定有他们的理由,如果你让他们找不出跳槽的理由,当然没有人会走了。
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银行在台湾也是舍得投资员工训练的楷模。正是如此,它才能越来越强大。在金融危机的那一年,它却赚了70亿台币,还招待整批业务员到香港旅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的优秀员工,怎么能顶住这样世界性的金融灾难呢?前年我还帮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顾问式销售训练,仅此一项训练金额就达近300万台币。花旗银行培养一个行长是直接在国外挑选,招聘一些在美国的留学生,然后在国外受训一年,再返回台湾到各分行历练。
这两家企业共有的特点就是他们都舍得花经费培训人才,而培训出的人才又常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挖脚的目标。而离职的员工却都感念在该公司学到最多。更有趣的是他们仍然稳坐两大产业的龙头,并未因人才离职而动摇地位。这两家大企业均是高瞻远瞩的好例子。因为,“人才训练的过程”本身已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附加价值了。原因如下:
第一,企业乐于提供良好的培训,将显出这个企业有实力、有信心,可以吸引许多优秀的生力军争相加入。若企业舍不得培训员工,优秀的员工反而会觉得自己在该企业得不到任何成长的机会,自然不愿加入。企业吸引不到优秀的员工加入,最终只能走向衰亡。
第二,当员工迅速提升为“帮公司创造财富”的“高附加价值的人才”之时,他们在公司一天的价值可能比许多“低附加价值的人才”在公司十天所创造的利益还要大。
第三,摩托罗拉曾经有一项调查,当投资1元在员工身上时,企业将回收30元。我不知这是如何分析出来的,但至少我很确定的是企业对员工进行了训练,即使有少数离开也一样有竞争力。
其实许多公司对训练经费的投入感觉无效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可能选错了产品需求,或有其他因素。若你想将企业推向做大做强,以下关于公司“人才智库”规划的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高阶领导的训练,老板必须全力支持与控制。很多老板以为训练是人力资源的事,其实不然,因为训练出来的每一位主管都是你最重要的左右手。如果你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学些什么,或有哪些作业要落实到工作岗位中,那你又怎么能期望他们会认真地将所学到的彻底执行呢?因此老板必须亲自肩负起训练的成败责任。
2.要明确勾勒出知识管理与训练体系的愿景、目标和执行步骤。训练不是当公司发生问题后才临时想到的,你必须要有与未来组织发展愿景相结合的培养适合职能人才的发展策略。
3.必须获得员工的认同与信任。有些训练课题必须是强制学习的,有些则是自愿性质,但不论哪一种,都应该在事前做充分的宣导。不是只要求员工照着去做就好,更应让每一位参与者说出训练对他的价值与意义,如此员工学习的意愿及积极性才能提升,效果才会更好。
4.要结合公司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行训练。若没有以此为核心的训练,也只能沦为一时的技巧,很容易淡忘或无法深入人心。
5.建置具有活化组织社群,以便提升、加速员工训练后的附加价值和经验的累积。
6.建立可统计衡量的考评机制,但切勿太复杂,以免让各部门主管觉得劳民伤财。
每个企业都是需要训练的,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科目的培训,而不是跟随潮流,别人培训什么,我就培训什么。
事实上,越具竞争力的企业在员工的教育训练上投注的心思和金钱越多,因此企业与其担心员工受训后流失,不如将心思放在如何加速培养具有创新力和执行力的人才上。如此可以增加企业的吸引力,因为训练的过程本身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实时的收获。这样就能激励员工成为乐在工作、乐于改变的积极学习者,而公司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持续保有竞争力,这才是训练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总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不想被淘汰,要生存、有发展,投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再害怕和犹豫,抓住机会赶快投资训练,让你和你的企业都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