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158600000058

第58章 论调(11)

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正确的生存法则是要迅速调整战略视野,从报纸媒体单一领域拓展至新媒体,从纸张进入到PC屏、到手机移动端时代,融合媒介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争取“一筐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尽快构建多元、立体的发展模式。

二、整合现有平台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目前,对新媒体还没有一个完全权威的定义。可以说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中基于网络应用和个人电脑的传播手段最普遍也最直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最深远。

现在的趋势,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冲击原来的PC互联网。因此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媒体形式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得到加强。事实上,报纸办网站,几乎没有成功的。受制于资源和体制的束缚,各大平面媒体所办的网站无法和门户网站抗衡,没有足够的流量就无法吸引广告投入,日子都过得不太顺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媒体是不是一个机会,能否借助之前的读者基础和精确定位,在移动端抢夺市场和商机。

一家传统媒体要做新媒体,摊子不能铺得太大,要想面面俱到反而会力不从心。应该注意在拓展的同时抓紧整合,做出一两个拳头产品来,以点带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应用。

报纸办新媒体有好处也有包袱。完全割裂原有的资源和体制似乎不太现实,这就要求扬长避短,各取所长。新媒体在很多方面是需要传统媒体的支持和帮助的。

从内容上来看,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受过多年的系统训练,起码可以作为新媒体人才储备库和内容资源库。

从发布形式上来看,传统媒体虽然日益削弱,但是影响力还在,新媒体的很多平台首先要通过报纸让更多人知道,尤其在起步的初期。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网站和新媒体要和报纸合作、确立一定地方优势。报社自己办新媒体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沟通和发布成本,将其纳入到总体媒介布局中来,形成群体作战的态势。

三、独立组建公司

传统媒体要在既有体系内做好新媒体,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资金投入和人力成本之外,一定还会受到来自多方的掣肘、制约。如果能够借助已经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各取所长,融通合作,可能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局面。

腾讯·大渝网是由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由腾讯网和《重庆商报》具体运营的项目。2007年7月,双方组建合资公司——重庆腾汇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腾讯·大渝网的运营。大渝网的成立是国内第一家由异地商业网络机构和本地强势主流平面媒体进行深层互动的范例。作为国内领先的即时通讯提供商,腾讯网拥有数亿用户群的QQ通讯软件,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则是下辖14报1刊1网以及拥有广告、发行、印务、地产、旅游等15家公司在内的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传媒集团。而《重庆商报》在发行量、阅读率、发行网络、覆盖率等方面位居重庆三大报之列,拥有近120万读者,是集团内的龙头报纸。两强合作,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

实际上,腾讯这样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要在全国落地,建立自己的媒介帝国,一定需要借助当地的传统媒体。比如腾讯网利用《重庆商报》长期积累的人气和社会关系,通过在报纸上开辟相关栏目,扩大了其在重庆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事实上,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新媒体形态,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是很大的。腾讯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落地,2006年腾讯网发布地方站策略,地方门户腾讯·大秦网,腾讯·大成网,腾讯·大渝网,腾讯·大楚网,腾讯·大闽网,腾讯·大申网,腾讯·大湘网等相继发布,现均已成为当地最具传播力和互动性的权威、主流、时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传承并延续了腾讯网独特的媒体影响力,成为当地人最关注的区域生活门户。2012年9月腾讯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暨浙江在线合办浙江区域门户腾讯·大浙网试运营,2012年11月正式上线。

同时,作为门户网站的新浪也在不停地建立自己的城市站点,和腾讯展开竞争。目前各个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有新浪地方站,成为新浪在各地的分支,更像一个互联网的网状结构。新浪地方站的定位,不同于常见的传统区域新闻门户或生活论坛,而是偏生活服务类渠道或偏社区化运作,走SOLOMO路线。所谓SOLOMO就是social 、local、mobile,讲求的是社区化、本地化和移动化。目前,新浪宁波正在上线测试中。新浪宁波作为新浪在宁波的城市站点,更加侧重于服务性,开设有资讯频道、财经频道、美食频道、时尚频道、汽车频道、财经频道等。

报社有传统的采编优势和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还有报纸版面落地,背后有着近百万相对固定的读者群。网站有一整套系统的信息采集、整合、发布、反馈的机制,和灵活多变的信息传播平台。两者完全有结合的可能性。作为传统媒体,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上述的报网合作、报网联营的形式是可以借鉴的,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在新浪宁波上线之后,商报可以以入股的方式与其成立公司,报社可以以人员和版面置换网络资源,在广告上形成平面+多媒体的打包方式,突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深化校媒合作

几年来,《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文传学院校媒合作,在双方共同成立的社区全媒体工作室旗下,坚持做好主业,多出新闻精品,多输出好的社会服务性公益项目、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成果方面多有创新,年年都有实践新亮点,先后获得省市各级奖项10余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收获。这方面的合作,今后还要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以取得更多成果。

(与胡婉芳、毛雷军合作;浙江省报业协会评为2013年度浙江报业经营管理论文三等奖)

应对挑战引领实践

——2013年度宁波新闻奖论文作品评选回眸

新闻传播业及其学术研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局,这些挑战和变局在新闻传播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生成问题,也为我们解决问题触动灵感、提供机遇。在2013年度宁波新闻奖论文作品评选过程中,评委们看到了新闻同仁积极应对挑战和变局的思考,同时,也对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前瞻性、深入性不足抱有遗憾。

新闻是寻找时代特点、回答时代问题、彰显时代精神的,新闻论文同样应该具有大局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求剑锋、丁杨明的论文《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强化舆论引导力》,《宁波晚报》许财宝、袁志坚的论文《在弘扬主流价值中体现主流影响》,广电集团新闻广播陶廷龙的论文《以“组合拳”创新主题报道——以宁波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实践为例》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立意,在引导舆论正向感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宁波日报》温兴邦的论文《微信搭台,纸媒和微博唱戏》、广电集团经济广播毛洲英的论文《发挥广播媒体特色塑造广播频率品牌》、中国宁波网洪放的论文《“烹调”独一无二的“招牌菜”》、《东南商报》王籍的论文《快时代的“慢新闻”——东南商报特稿记者运作机制的探索》等作品,理性分析最新的传播实践,对如何创新组织形式、再造信息服务流程、塑造媒体品牌、促进媒体人由信息传播者转型为信息加工营销者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些论文各具特色,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称得上研究成果的论文,一定要有新发现、新假设或新理论。完整地论述这些创新点,论文一般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1.创新点是什么。2.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论文要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或理论背景,既说服自己也让读者感到这样的创新点的确有学术和实际意义,值得费精力去研究。3.提出论据来支持这个创新点成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应地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创新点的表述,创新点的理论和实际背景评述以及创新点的论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谢健的论文《传媒变局中的报业生态构建》,既直抵前沿,且学理特色显著,有比较大的格局,所研究的内容,对传统媒体重塑专业性,对传统媒体从业者认清形势环境、有针对性地拾遗补阙以提高专业化水平,都很有裨益。

综观各单位报送的45篇参评论文,总体水平恐怕不能做过高的评价。谨在这里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对有的论文尚需要判别作者自己的贡献到底有多少。这似乎是不应该提的问题,但读过有些论文后确实让人把握不住哪些立论是作者自己的,哪些是前人或别人的:有的是作者自己有创新工作,由于写作问题而未凸现出来;有的则是研究工作不充分、内容不充实,有意和别人的工作混同起来;还有些论文实际上只是总结性的素材,尚够不上学术的层面。二是一些论文的写作也即谋篇布局上有明显缺陷。比如论文中有哪几个能够让人感受到新知识、有明确内涵、有分量的创新点;在论证过程中,关于这些创新点的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方法及其应用是否科学、正确,作者还没能梳理清晰。第三,从更高的要求来说,理论的终极价值在于前瞻,予未来的工作以前导。作为学术论文,应该以学术自觉和问题意识为导向,有学术的担当。比如现在社会上风行“大数据”,各学科都十分推重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统计方法,窃以为不能形成方法论“拜物教”:一方面,有量化而不唯量化,另一方面,敢于跨出学科界限,从社会关系的整体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这个认识出发,由传播视野并联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共同来研究社会现实,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些基本功训练的。

在新闻论文的写作上,我们应当有理性的自省:第一,涵养更宽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术联系力,从全省、全国出发乃至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当下的传播问题;第二,更多地以“人”为原点来思考传播及其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第三,有独立的判断力,以自己的眼光来发现学术问题,敢于突破禁锢,大胆创新。

(2014年4月)

媒体行动引领绿风劲吹

——《东南商报》坚持九年开展“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的体会

2006年3月6日,《东南商报》以一篇《我们一道去探访宁波十大山峰》活动征集稿件,拉开了首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的序幕。

这项活动以征集志愿者探访宁波十大山峰为引子,进而开展探访三江之源、宁波之海等一系列活动。截至当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告一段落,前后持续3个月时间,有1500名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参加活动,义务宣传环保;有十多万读者参与投票,评选绿色环保人物;数万人参加“6·5”世界环境纪念日龙舟大赛、绿色人物颁奖典礼等子活动。

活动一战成名:当年被评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年度策划创新一等奖,入选宁波市十大公共关系事件,成为那一年宁波市最具影响的环保公益活动。

此后,“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每年举办一届,每届持续3~5个月时间,因其良好的互动效应,成为吸引公众参与环保宣传和环保活动的大舞台以及提升市民环保意识的助推器。2012年,该项活动被评为宁波市创模十年生态建设十大亮点之一,并荣获浙江新闻奖社会活动奖。今年3月起,“第九届环保·故乡·山江海”以“我的梦,绿色梦”为主题,以“青春治水直通车”环保公益系列活动为载体,又在扎实而热烈地推进之中。

每年举办环保类活动,有力地提升了《东南商报》的影响力,也使我们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自然生态系统问题。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的要求,是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谋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策略,是中华传统治国理政智慧的重要体现。让一些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海洋、湿地、森林、草原和耕地等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是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而在此间,新闻媒体完全应该、也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坚持政媒联手,思政府之所思,急百姓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