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158600000059

第59章 论调(12)

宁波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但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市民群众呼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保持一个好的生态环境。200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规划了建设生态宁波的目标。作为宁波市属都市类报纸的《东南商报》,也意识到宣传好生态建设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性,然而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使东南商报人大受启发。我们主动找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商议构建一个推进环保宣传的公益平台。最终,《东南商报》与宁波市生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推出了“环保·故乡·山江海”新闻采风系列活动这个载体,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宣告启动。

9年来,《东南商报》记者通过探访活动,采访撰写见闻式报道以及各类新闻访谈1500多篇,图片800多幅。探访成为“环保·故乡·山江海”的主打和拳头项目,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报名参加探访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环保活动的市民达30多万人次。《东南商报》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一起,经过读者推荐、市民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开展有关环保和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先进人物、事件和单位的评选活动,极具典型性、示范性和号召力,成为宁波建设生态城市的亮点。从2009年起,由活动延伸组建了宁波首个环保志愿者团体——宁波市“生态之友”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确定了队旗、队徽和队歌,经过几年运行,“生态之友”已成为宁波市一支活跃的民间环保公益团体。

坚持创新不停步,求广度更求深度

2006年第一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旗开得胜,但东南商报人没有满足于成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拓展这一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在深度上,《东南商报》坚持围绕“环保·故乡·山江海”这个低碳、绿色主题,每年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

2006年和2007年,经过精心策划推出的两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新闻采风系列活动,由“探山探江探海”、探访宁波绿色文化新景观村和绿色景观小区、评选十大绿色环保人物及绿色文化形象大使、“少开一天车,我为绿色做贡献”等多项子内容组成,《东南商报》的30多名记者和千名志愿者行走千余里,深入宁波的偏远乡村及城市社区,宣传环保,探访生态,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采写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见闻式报道,形成了强大的环保宣传声势。

2009年第四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首次走出宁波,与绍兴、舟山、嘉兴等地媒体联合举办了“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生态行”活动。

2010年和2011年第五届、第六届“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又与温州、台州等地的媒体联手举办了“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蓝色海岸生态行”等活动,由三地分别承办的“迎绿色世博倡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优秀创意方案大赛”“我的低碳生活征文大赛”“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摄影大赛”等吸引了三地十多万读者参与。

中华文明传承5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我国古代对鱼鳖类捕捞、材木苇蒲采伐等活动实行严格季节限制,对“犯禁者执而诛罚之”(《周礼》)。《淮南子》中即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警示。事实上,这些年,宁波各地采取了不少由经济社会“休养生息”到自然生态“休养生息”的具体办法,我们开展活动和组织系列采访报道,就是一个主动进取,察势、蓄势、扬势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发展条件、积聚发展力量,把再造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报道,一方面以极大的篇幅突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挖掘各地生态保护的历史渊源。同时,还通过包括内参在内的多种报道形式,揭示环境问题所明显具有的集中性、结构性、复杂性,呼吁停止过度开发、严惩破坏活动,推进各个地方主动保育,“强身健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连年举办的“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在2010年12月20日由浙江省记协举办的《东南商报》“环保·故乡·山江海”新闻活动研讨会上,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新闻业务处处长农涛说:“《东南商报》组织这么一项活动,是给社会和国家献上了一份有历史价值的厚礼。组织这样一种大型活动,推动市民提高对某个领域的认识,这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但把活动搞得这么大,持续这么长时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东南商报》开展这一活动抓住了时代所需,活动常办常新,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典范。

多层次互动,既造声势,更求实效

连续举办了9年的“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策划精,形成强大声势,每届活动,《东南商报》都要与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反复构思,精心策划,突出地发挥主阵地作用;二是形式新,寓教于乐,不断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三是可持续,年年办,年年出彩。

每一次活动,我们都力求做到四个互动:一是报社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第一届1500名志愿者与报社紧密联络,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义务宣传环保活动。二是记者与社会之间形成互动。《东南商报》记者走进山村海岛,进行主题采风和现场报道,既增强了责任意识,也与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三是市领导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互动。第一届活动,时任宁波市委书记和市长以志愿者身份与200多名志愿者一起到东钱湖清理垃圾;第二届活动,为支持“少开一天车,我为绿色做贡献”,宁波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一律不乘公务车,与市民一道,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四是多媒体的互动。以《东南商报》为主,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多次联手,互动参与,放大了活动的传播效应。

我们党治国理政、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就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是重大的理念创新和战略抉择,极大丰富并拓展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和策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也为我们做好这方面的报道开辟了广阔空间。通过实施“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东南商报人备受教益,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头顶着蓝天白云,在清洁的河道里畅快游泳,田地里产出安全的瓜果蔬菜……这些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最起码的诉求,因此,治气、净水、增绿、护蓝,就成为我们报道的源头活水。每年年初,东南商报社都要为全年开展好各项环保宣传报道做出计划安排,落实到具体人员、具体版面,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东南商报》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宁波生态市建设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

(与许雄辉合作;原载《新闻战线》杂志2014年第6期)

有心栽花花会开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该如何调整发展战略?

如若早二十年提出这个问题,一般会被讥为“有病”;十五年前提出这个问题,也可能被笑“杞人忧天”;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务实的人”会当作一阵风吹过;甚至五年前提出这个问题,业内仍有大量人士抱着将信将疑、得过且过的态度且行且观望;而现在探讨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东南商报》是在十年以内、五年之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开始有限地探索、调整发展路线图的。从最初的互联网用户应用,到目前设立了主微博、主微信、系列微博微信手机端、来往、微视等平台,同时拓展了信息咨询、新媒体服务外包等多个项目。这些年里,同志们坚持以行者的姿态跋涉在路上——探索转型互联网思维,探索配合延展报纸采编工作,探索参与报社广告经营部门拓展业务,探索打造全媒体供应商及商业运营,探索社区全媒体公益服务……个中之疲累、怅茫、渴望、欣喜,非亲历者难以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