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22142500000014

第14章 情有独钟

1

重回西班牙的三毛,褪去了稚气,除了继续回马德里大学选修西班牙文,她还接受了《实业世界》每月一篇的约稿,有时也帮别人做翻译赚取生活费。再来西班牙,三毛的独立意识更强了,心胸也更加开阔。她先是住在Cla家,几天便找到了新的住处,几个女孩子合租一间不大的房子。

荷西的妹妹伊丝帖听说三毛回到西班牙的消息,便找到了她,并催促她给自己的哥哥回信。三毛说自己回到中国后已经忘记了西班牙文怎么书写,信写不了。伊丝帖便把信封写好了,强迫她写内容。再有一两个月,荷西的兵役期就要服满了,深知哥哥心思的伊丝帖,非常想让哥哥喜欢的女孩写封信给他。

三毛用英文写了一封信:“荷西,我回来了……”之后和伊丝帖一起把信寄往了兵营。

回到了住处,三毛便收到了朋友Salinar的公司的邀请。Salinar和台湾人做生意,一次偶然的采访,三毛和他相识了。为了春季服装的发布,Salinar安排了两个中国女孩在服装发布会开始的时候先上台走秀,其中一个就是三毛。

三毛不想去——没有什么好的衣服可以穿去这样的聚会,但是为了朋友,她便向楼下的一位太太借了一件黑貂皮的外套,搭配自己的白色长礼服,又用五根发簪梳了一个古代的宫女头,美美地去参加了。

这是一个向全欧洲联播的聚会,不但全场录像,现场更是名流云集。等到三毛上台,聚光灯追逐着她,人们立刻被她的魅力吸引,全场发出惊艳的掌声。一位中国老先生更是自豪地流下了眼泪,过来和她拥抱。

第一次感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第一次被万众瞩目,三毛无比激动。表演结束,很多人邀请她跳舞。被人喜爱、被人接受、被人欣赏的愉悦让她打开了自己,一直到聚会结束,她都被这种巨大的关注带来的荣耀覆盖。

午夜三点,Salinar开车把她送回了住处。一路上这个男人都很沉默,哀伤在空气里传播——灰姑娘的梦醒了。走了很远,Salinar才用一种无限惋惜的语气说:“我很替你骄傲,但是你不甘于平淡,Echo的一生大约都不会如意,谁来配你呢?”

三毛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她在心里狂喊着已逝未婚夫的名字:“Gerbert,你在天上看到了吗?你为我骄傲吗?”泪水模糊,她看着这个同样带着欣赏眼光看她的男人,悲伤再次漫上来。黑暗里的她没有倦意,只是锥心地自问:“为什么情投意合的人不是已婚就是离去,为什么Echo的一生这样悲哀?父亲母亲、我的家人,谢谢你们这样爱我。也许全世界的男女都在嫁娶,婚姻对我却是个意外,但我会努力抓住机会实现它。”

三毛依旧努力生活,做采访,谈生意,也给别人教授英语。下午去上课,晚上还要做功课。同住的一个女孩性格不是太好,让三毛觉得很沮丧。连日的劳累,终于让她病倒了。有一天夜晚,她发起高烧来。朋友把她送去了医院,病愈后,她的心境又发生了改变。

三毛找到了新的住处,离开了不舒适的地方,心情开始转好。这次是和三个西班牙女孩合租,彼此并不打扰。

她铺开纸给父母亲写信,也写给姐姐和好友,告诉他们自己上电视了,可以收看;也说学习西班牙文很累,精神上更累,复杂的情感都诉诸笔端。

想成为一个女人、有个归宿的想法,在她的心里泛滥。怕想起以往岁月里的不开心,她匆匆地走向了父亲的好友徐伯伯的家。

2

伊丝帖带来了荷西的消息,说自己的哥哥不懂英文,收到三毛的信激动得很,为了知道信里说了什么,到处找可以翻译的人。于是,这封信传遍了全营区,大家都知道荷西喜欢一个女孩,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懂英语。三毛想到这个六年前在大树底下等她的男孩,心底升起了无限温暖。

这天,三毛收到荷西寄来的漫画。因为不知道她在信里写了什么,荷西只好寄来一些潜水者的漫画图片。三毛看着这些图片,心中无限感慨,她没有回信。

过了几天,荷西直接从南部打了一通电话来,说二十三日就回马德里,要她一定等他。挂了电话,三毛发呆了一会儿,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有些梦不现实,她还没有准备去做。

手里的事情还很多。《实业世界》的稿子又催得很急,三毛不得不停了三天的课,专心写稿。三毛几天前打电话给此处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做访问时才知道馆长是个年轻人,便成了朋友。这个馆长经常约她出去,到一些私人的俱乐部,见一些学者之类。三毛的生活圈子再次扩大。

儒雅不失幽默,并且很博学,这样的朋友可遇难求。三毛很珍惜,出门时穿的衣服也更讲究了,只不过此地的衣服太贵了。她写信给母亲,母亲寄来大大的包裹,惊喜的是,每一件衣服不但合身,还很流行。

翻译的工作多了起来,有一个民间的企业访问团要来西班牙,请三毛做翻译。因为班机误点,其他人都走了,只有她坚持下来,完成了任务。另一个马德里商会的专访也邀请了她,意外的是,随行记者竟然是自己老师的弟弟顾安生。想到能在电视台播出,三毛立刻给父母亲写了信,这样他们就可以再次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了。

后来,台湾民间企业访问团也来到了西班牙,亦是请三毛做翻译工作。她一直陪他们到午夜,直到对方的工作全部做完。信任和尽职让她遇见了更多的名流。后来她陪同“大同育乐事业”的董事长陈钊炳考察游乐园项目,更是赢得了这位老总的青睐,竟动了邀请她回台做副总的念头。

魅力和出色让三毛获得认可的同时,身体也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越来越不好。此地的中国人对她产生了妒忌心,常给她脸色看,这让她很苦恼。纠结着,便到了清明节。三毛无比怀念Gerbert,如果有他在,一定会给她安慰。

三毛去邮局给远在德国的Gerbert的妈妈寄了一笔钱,让她买些花送到心爱的人的坟上。回来的路上,三毛泪流满面。想起夜色里朋友的话——“谁能配得起你”,对婚姻的渴望更强烈起来。

大学里的一个同学见三毛情绪低落,便邀请她到附近的一个小城去玩。回来的时候已是下午,室友说:“三毛,今天你电话真多呀!有男孩打了十几个电话来。”

“电话?男孩?”三毛很疑惑,实在想不出是学校里的哪个同学。这时,曾经邀请三毛去过圣诞节的女友打来了电话。

“三毛,我有很重要的事和你商量,你要打计程车快来,知道吗?到我的家里来!”女友的语气很急切,三毛担心极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匆匆地出门,拦下一辆计程车,来到了女友家。女友正在家门口等她,在邀请三毛进客厅的时候,她调皮地要求她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身后。三毛笑起来,她觉得这一定是一个恶作剧,很怕这位女友会拿些小动物,趁她不注意时放在她的手上。

紧张地按照要求来到客厅,三毛听到一阵脚步声。这时,女友说要出去,但是请她先不要把眼睛睁开。很突然地,一双大手把她抱了起来。三毛尖叫着,睁开了眼睛,看到了粗犷的大胡子——荷西回来了。

对,今天是荷西回来的日子,可她却忘得一干二净了。

眼前的荷西穿着一件枣红色的套头毛衣,兴奋地拽着三毛转起了圈。三毛的拖地长裙飞了起来,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快乐、惊喜,让六年后的初见淹没在尖叫和热烈相拥里,完全忘记这个房子里其他人的存在。

马德里的下午因为荷西的归来,阳光明媚。没有去电影院,也没有去旧货市场,荷西把三毛邀请到了家里。穿过悬挂着很多陶土盘子装饰的客厅,来到楼上,打开房门,荷西指着满墙的黑白照片对三毛说:“看,那是谁?”

黄昏的光影透过百叶窗,投射在满墙发黄的相片上,像翻开的陈旧记忆,处处是男孩对女孩的痴心。三毛沉默着,缓慢地说道:“你还是想要结婚吗?”荷西愣了一下,很久没有说话。

三毛突然哭起来:“你不是说让我等你六年吗?可是我已经不是那时的我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心碎了!”

“不是这样的,不是,现在的你和过去一样,我都要。心碎了,我会用胶水把它粘起来。有了裂缝,我要用一生把它修补好。如果修不好,我这里有一颗黄金的可以换给你。”荷西的眼睛也湿了,他拉过三毛的手,放到他的心上,继续说,“你不知道,从第一次见你,我就想和你结婚,只要你寄照片来徐伯伯家,我就去偷回来,复印了再送回去,我要和你结婚。”

这就是命运为三毛安排的爱情,经历了那么多,还是有一个人执着地等着她,给她一份完整的爱。她给父母亲写了信,很简单:

第一次想结婚了,嫁荷西。

3

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了起来。街上的橱窗里挂满了可爱的小礼物,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服完兵役后,荷西很想见哥哥,便去了夏米叶所在的塞戈维亚城。哥哥喜欢艺术,和朋友在那里开了一家艺廊。荷西曾经问三毛要不要同去。她说正是学校最后的考核阶段,不能同往。

到了圣诞节,学校放了十五天假,可以休息了,三毛反而觉得无事可做。徐伯伯打电话来让她去吃海鲜,于是去了徐家。回来她便开始写稿。一同租房的其他女孩子都回家了,房中安静,她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于是放下,看好友写来的信,说在电视上看到了她,很兴奋。姐姐也寄来了外甥女画的画,想着小孩可爱的样子,一起分享姐姐的幸福。读完了信,她又去徐伯伯家拿了一些过节的食物,回来自己弄着吃。三毛突然觉得很孤独,便买了火车票,赶往了塞戈维亚。

天寒地冻,到达那里的时候已是深夜,空旷的小城已经沉睡。三毛从来没有来过这儿,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要找的人。她冷得厉害,看到一家咖啡店还没有打烊,便走进去喝了一杯咖啡,顺便向人打听夏米叶的住处,幸运的是,很快便问到了大略的方向。

独自走到那个小巷的路口,三毛大声地呼喊。奇迹发生了,夏米叶走了出来。

艺廊是罗马的建筑风格,里面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走进去,她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那些纷繁的复杂都离得很远,每个人虽然各有伤痛,但是他们却都专注于心爱的梦想。

白天三毛和荷西帮忙抬一些大型的艺术品或看店,有时什么也不做,只是单纯地听着音乐,欣赏这些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的艺术奇迹。相亲相爱的环境,平静如水的日子,明朗而不颓废的时光,和荷西一起走在小镇的街道上,三毛的心很安定。看着眼前这个等了她六年的男孩,想要安定下来的愿望那么强烈。

这就是幸福吗?她想。眼中泛起泪水,幸福原来这样简单。

塞戈维亚的周围有很多雪山,荷西邀请三毛一起去看。在雪地上,他们热烈拥吻,定情一生。

七天后,三毛和荷西回到了马德里。冬日淡淡的阳光披在那些古朴的建筑物上,离开学还有一段日子,他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有时去旧货市场,有时去博物馆,有时只是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坐着。

一天,荷西在街边的长椅上看一本航海的书,突然问三毛,明年有什么打算。三毛一边掰着面包喂广场上的麻雀,一边说,很想在复活节以后到沙漠去住一段。荷西问:“你以前不是已经去了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吗?”三毛说,最近在一本地理杂志上看到了撒哈拉,那儿又是西班牙的属地,不用换护照,很想去看看。

她又问荷西的打算。荷西说,想和几个朋友去希腊的爱琴海潜水,驾帆船航行。这个计划也让三毛很向往,她说她可以去做水手们的厨娘。荷西笑起来。

都有梦想,且相互欣赏,这样的缘分谁能说不是生命中最好的邂逅?

三毛曾跟很多人说过想去沙漠住一段的事,只有她的父亲和荷西支持她。更让她觉得幸运的是,这两个男人不但支持她,还愿意帮她实现愿望。

圣诞节后,荷西便消失不见了。他去了西属撒哈拉,并在那儿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给三毛写信,让她快点来。

三毛大为震动,立刻给荷西写信,说大可不必为了她的幻想去沙漠受苦。

荷西回信说:

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也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在沙漠里结婚好吗?我在沙漠等你。

三毛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她曾经介意和荷西的年龄差距太大,在意世俗的想法,可是如果一个人肯为另一个人放下人生,还需要考虑其他吗?她再次给父母亲写信,要他们给自己邮寄证件,好前往沙漠。

荷西走后,三毛的心情一半归于思念,一半归于急切。她不停地收到荷西的信,不停地回信,也不停地写信给自己的父母亲。父亲担心这个小家庭刚刚开始生活会困难,便寄了一笔费用,只说是给她的嫁妆,让她好好和喜欢的人生活。

马德里的最后三个月,无比煎熬,度日如年。她奔波于西班牙的政府部门办理证件。父亲在信中说,潜水是一件危险的事,要注意安全,又担心这个外国人是不是真心对她好。潜水的担忧,三毛也有,至于这个人对她的那颗心,真是不用怀疑。她又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明情况:

爹爹,荷西爱我,是我今生最确定的一件事。

4

荷西写信来,说已经租下了一间三个卧室的房子,家具有一个大床垫、一张书桌、一张小桌,还有厨具和清洁用具,只有窗帘不会弄,等着三毛去的时候再做。

幸福的感觉淹没了三毛,拿着钱,去买机票,完全忘记脚下的路要好好走,竟跌了一跤,西币被风吹得满天飞。追回钱,买了机票,又忘了拿找回的钱。办理业务的小姐一直在笑,但三毛全不管了。接下来,她又匆匆赶往荷西家里,让姐夫帮忙办理一些材料,回来已是深夜,人也累坏了。

这时候她的朋友——银行家的儿子从智利回来了,很诚恳地向三毛表示,如果愿意来智利他会欢迎。三毛谢绝了,她肯定这个人是个很英俊的人,也很有钱,但是她依旧选择荷西。因为荷西理解她,允许她婚后依旧做自己。

忙碌几日,行李付了托运费送到了机场,不能带走的便寄放在房东处。想到非洲食物有限,三毛便提前买了食材在家练习。从来都是妈妈做菜给自己吃,现在要独立生活了,突然体会了母亲的艰辛,想起以前的任性,不由得懊悔。她不敢和朋友告别,交情太好,难免恋恋不舍。走的前一天,她与自己同住的姐妹一直玩到深夜才回来——当然没有告诉她们离开的事。第二天她留下了一封信,便搭上了前往西非的飞机。

三毛要去的地方是西属撒哈拉的阿尤恩,飞机降落的地方是阿雍机场。分别几个月,见到荷西,她吃了一惊。这个男人完全变了模样:皮肤黑红,双手粗糙,嘴唇干裂。这使她意识到沙漠的生活远不是想象中那样浪漫,会是巨大的考验。等走出机场,看见她思念的两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她更确定了这一点。

与荷西不同,未婚的三毛在西属撒哈拉的居住时间是有限的,申请结婚获得居留权迫在眉睫。申办材料,她等了三个月。这段时光是她融入沙漠生活的一个缓冲,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

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三毛和荷西面临的挑战极其巨大:毛坯的房子,头上开着天窗,周围有漏洞,没有床和生活用具,淡水得不到及时供应。沙漠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到晒脱人的皮,晚上又降到零度以下,冻得人整夜寒战。

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怎么适应,三毛立刻接受了现实,进入了状态。她和荷西先去买生活用具,在付款时,荷西才知道来沙漠之前未来的岳父给了他们一笔钱。

荷西是一个有尊严的男人,最大的梦想是娶到三毛,赚钱供养她。他认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就要接受命运,坚持要三毛把钱存起来。

三毛同意了。

没有金钱,荷西努力去赚取,磷矿的工作危险,常常爆炸,他依旧坚持;家里的墙壁需要修缮,他自己去做泥瓦匠;他在屋顶的洞上加盖了玻璃罩,还用三毛捡来的棺材板给她制作了梦想的家具;他也和三毛一起拾荒,将这个家打造成沙漠的绿洲。他不逃避苦难,用智慧和勇气,和自己心爱的人在随时可能丧命的条件下生活了下来。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相互成就。荷西并不像一般的男人只把三毛当作女人,他知道她是不同的,鼓励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这样的认可下,婚前的三个月,三毛得以跟随送淡水的车深入撒哈拉的更深处旅行。她获得了大量关于沙漠的、活生生的人文地理资料,拍照,并写成笔记,为她之后的成名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