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22129000000098

第98章 与下属谈话,推心置腹(2)

谈话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思想教育,而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情感的培养与思想教育的成功有重要关系。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说“通情才能达理”。我们在谈话中,要使谈话对象能够自愿地接受思想教育的内容,情感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调动谈话对象积极的思想意识。

在谈话的过程中,情感所占有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那种丰富的、炽烈的、火一样的情感来自哪里呢?古语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任何人的情感都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产生和发展的。领导者是相对于被领导者存在的,任何领导者的情感都是在与被领导者及社会的接触之中形成、丰富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或者脱离实际的。因此,谈话中语言情感的表达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

第一,情感的表达要真实。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真实地表达情感。真实的感情首先来源于感情的真实,只有感情的真实,才能有真实的感情,才能真实自然,才能对被领导者产生较大的感染力。谈话者如果缺乏真情实感,不讲真话,不能与下属交心,达到知心,就不能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听者也不会给你讲真话,反而对你存有戒心。

第二,情感的表达要恰如其分。罗马的文艺理论家郎加纳斯说;“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的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只没有了压舱石,而漂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是每每需要刺激的,但是有时也需要抑制。”谈话中,领导者自始至终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理智,注意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以感情代替理智、代替政策,也要注意不被对方的不良情感所左右,并对这种不良情感及时加以引导,使其重新被纳入理智控制之下。

6.善于激发下属讲话的技巧

谈话是领导人与下属的双边活动,下属若无讲话的愿望,就会使谈话陷入僵局,以致无法持续进行下去。为此,激发下属讲话的愿望乃是谈话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由于谈话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往过程。为此,领导者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及分寸感。在谈话时要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

(1)把握对象,揣测心理

及时把握对象,揣测心理是个别谈话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要解决谈对象的思想问题,就要了解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以及要解决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谈话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对方心理变化和影响谈话效果的几种心理障碍,使对方克服戒备心理、试探心理、恐惧心理、逆反心理、对抗心理、懊丧心理和无所谓心理。

通常人们的心理既有复杂、多变的一面,又有封闭、不易暴露的一面。这就需要谈话者随时揣摩分析被谈话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通过语言、面部表情、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应根据谈话对象的性格特征去做工作。若对方性格坦率、耿直,你的谈吐就要简洁,“迂回作战”往往适得其反,引起隔阂。若对方自尊心强,爱面子,你提出问题就应该缓和婉转。如果你遇到的是个比较固执,喜欢抬杠、顶牛的对方,须注意因势利导,以防激化矛盾。当对方讲话出现啰嗦、重复,甚至出言不逊时,也不要急,而要冷静、耐心、细致地做诱导说服工作,使对方对你有信任感。

(2)摆正位置,启发诱导

运用个别谈话语言艺术,多是采取商量讨论、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这里不存在谁高谁低、谁尊谁卑的问题,而是以讨论商量口气进行个别谈心,使双方在轻松和谐的民主气氛中,解放思想,辨明是非,讲清道理。

个别谈话效果好坏,关键在于谈话是否摆正位置。不能以“智者”身份出现,好为人师,搞家长式作风,不让对方讲话,盛气凌人,使人产生逆反心理。要抱着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启发对方跟随谈话者输出的思想信息,把对方引入积极的思想状态,去思考和省悟问题,留给对方长时间回味,使之得到有益的启发。

(3)选准“突破口”

个别谈话要找好“突破口”。可根据不同对象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心理特点,来选择谈话的“突破口”。例如:对情绪消沉的,要鼓励、关怀、体贴,切忌当面指责;对思想疙瘩多的,要和蔼可亲,寻找共同语言,增加同心度,使自己所说的道理能被对方认识和接受。

(4)善于启发下属讲真情实话

谈话所要获取的信息应该是反映真情实况的,下属的任何弄虚作假、见风转舵、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的谈话不仅无益于工作,更会有害工作。为此,领导人要从根本上消除一切专制、蛮横的领导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的态度。在具体谈话中尽可能使下属了解到,他是对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感兴趣,而不喜欢奉承吹捧、弄虚作假。同时领导人要让下属感到,他是对工作负责的人,而不是为了保住自己地位的人。在谈话中,下属能够反映真实情况,诉诸实言,这便是谈话的最大成功。反之,若下属隐瞒自己的意见,回避问题的实质,虚伪地随和领导者的看法,那么这种信息交换是管理工作出现危机的征兆。

(5)善手将谈话兴趣引向深入

领导者在听取谈话者反映的情况时,不要把兴趣仅仅停留在情况的简单“结果”上,而是要深入事情的实质进行研究,摸清有关问题的详情细节,对某些细微情况要表现出特别的兴趣。领导应该对那些根子在上面,旁人无力消除的问题感到兴趣,通过谈话要让下属意识到,领导对任何问题都会寻根问源,哪怕问题的根子就在领导者身上。

此外,还可采用反复、指导、判断的技巧。当涉及到关键问题及其主要情节,必须反复询问,以求水落石出。当话题偏离主题时,要注意“抛砖引玉”、“引水归渠”的引导方法。

(6)善于表达对谈话的热情与兴趣

由于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谈论予以及时的、积极的和适当的反馈,就能使谈论者感到更加津津有味,使谈话者双方更加融洽,内容更加深入。为此,领导者在听取下属的谈话时,应当注意自己的态度,尽可能地使下属感觉到自己对他的讲述内容是饶有兴味的,并有继续听下去的急切愿望。在谈话时,领导者要采取一切手段——用脸部表情、姿态、插语和感叹词等,以表达出自己对谈话的热情与兴趣。实际上,在谈话时,领导者微微地笑一笑,赞同地一点头、一个充满热情的“对”字,都是对下属谈话的有力鼓励。

此外,还可采用辅助、择要、追求的技巧。即在对方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应提供适当话题加以辅助,切勿使谈话陷入困境。当对方漫不经心交谈时,要提供要点,引起对方兴趣。当涉及实质性问题时,而对方故意以“不知道”、“没意见”等话来搪塞时,可适用“激将法”来刺激对方引起冲动。

(7)感化与明理有机结合

人们常说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动之以情就是一种感化,即以情感人。个别谈话时,如果双方感情真挚深厚,心心相印,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就能引起思想感情上共鸣,促进问题的解决。反之,如果缺乏真诚的感情,必然引起对方的惧怕心理、防御心理、颓丧心理,始终与谈话者保持一定距离,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个别谈话的过程中,必须创造一个感情融洽的良好的谈话环境。

感化的目的是晓之以理。即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动之以情,不是感情用事,不能忘记晓之以理。现在一些领导者讲动情,往往忽视论理,甚至悖理换情,一味满足迁就他人不合理的要求。这样既放弃了原则,又害了同志。我们说晓之以理,就是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讲空话、假话、大话,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正确思维活动方式,把情与理紧密结合起来。

(8)善于抓重要问题

时间对于领导者和下属都是宝贵的,交谈与接触的机会与时间都是有限的,为此,谈话必须抓住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者自己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礼节性问候之后,便会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的实质。例如:是什么原因妨碍工作的进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采取措施的后果预测等等。另一方面,要使下属养成抓重要问题的谈话习惯。例如:利用同领导者谈话的机会,交换业务信息,告知其最重要的,急于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无用的空谈上。

在谈话中抓不住重要问题,无所不谈,其实质是抓不住信息的要’害,或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抓住了重要问题就能提高对业务谈话的效率。

(9)善于对付谈话中的停顿

下属在谈话中出现停顿,这可能有两种情况,须分别对待。第一种停顿是故意的,是下属为考查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引起领导作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插语,以鼓励其进一步讲述。

第二种停顿是思维的突然中断而引起的,这是由于过分激动,或突然一个闪念,或意外干扰,使谈话突然中断,下属想不起下面应该继续讲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引出原来的讲话内容,这一方法的实质是用问题的形式来重复下属刚才讲过的话。例如:下属刚讲到:“新的机器停止运行了——”,这时突然出现思维的停顿,谈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应该问:“那么,这意味着新的机器停止运行了?”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其他的问题都会打断说话者的思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问:“为什么?”“谁的过错?”就有可能会妨碍下属原先要说出来的话“事情并不在于新机器的停止进行,而在于……”。

(10)善于掌握评论的分寸

在谈话过程中,特别是在听取下属讲述时,领导不应该发表一些会损伤下属自尊心的评语。这样做往往会导致谈话气氛紧张,并且在客观上迫使下属离开正在讲述的话题,转而证明自己是无罪的辩护。事实证明,急于对问题表态,大多是不妥当的。领导人如果要对下属的谈话发表评论意见,最好是放在谈话的最后。此外,在做结论性发言的时候,措词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最好采取劝告和建议的形式,以易于下属采纳接受。

7.同下属谈话的语言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克服语言的无意义性

同下属谈话,首先要注意克服语言运用中的无意义性。因为无意义的语言,在谈话中不仅可以造成许多感情交流上的语言误差,而且可以使领导活动出现程度不同的失误。克服语言的无意义性,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要注意提高认识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职务与认识水平应成正比,而认识水平是由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决定的。因此领导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从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入手。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于,才能帮助领导者抓住事物的本质,使自己同时使下属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排除那些干扰预期目的、有害的或者是无意义的语言活动。

②要注意无指向的语言

无指向的语言是指谈话的语言不集中,无层次、无重点、无内容、无主次的语言。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可能有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可能有事先准备不足的问题,也可能有口才表达的问题。这种无指向的语言,是在说话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无意义的语言。如果这种无指向的语言,经常在说话中出现,那就会极大地影响说话的成功率,造成领导活动的局部失败或阶段失败。

(2)要克服语言的随意性

在谈话中使用随意的语言,既是领导者失去原则的一种表现,又是对下属不尊重的一种表现。这种谈话语言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失去组织原则的谈话方式

这种谈话方式是一种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由于上级与下属谈话是纵向单独接触的,因此在谈话的过程中,就需要谈话的主动者,在语言的运用上掌握其内容与方式,为领导活动提供成功的因素。但是在谈话中往往有些利己主义领导者,为了达到其个人的目的,使谈话对象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我所用,搞非组织的宗派活动,这就丧失了其立场和原则。这种人虽然可能得逞于一时,但它削弱了整个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影响领导活动正常进行,最终也会暴露自己。这是一害组织,二害自己的错误行为。

②“想当然”的谈话方式

谈话之所以“想当然”,其原因要么是缺乏调查研究,信息掌握不足,要么是被动式的谈话,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谈话,因此,领导者在同下属谈话之前,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将所需的各方面信息材料准备充足,以提高谈话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谈话不能是被动式的,为谈话而谈话,无目的性,无原则性,顺水推舟,放任自流。即使下属主动找领导者谈话,或目的性不强的一般性谈心活动,领导者也应迅速改变被动消极状态,积极、主动、热情地接待下属,耐心听取下属意见,并根据情况及时、明确表明态度。决不可敷衍塞责,推脱迁延,漫不经心,支支吾吾,给人一种不负责任、不可信任的失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