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22129000000096

第96章 与下属座谈,听群众心声(2)

(1)语言要区别对象

一般地说,由于人们文化情趣、性格、经历不尽相同,因而综合形成了不同的接受能力。领导者在座谈时应注意用语言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促使座谈取得良好效果。如对于那些阅历丰富、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人,领导者的语言应是精炼深刻的,应以理释事,言简意赅。浅显的语言会使他们感到乏味,感到不满足,产生一种不被看重的委屈心理和失落感。而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尚浅、接受能力不强的人,说话时就应注意语言的通俗朴实,应以事明理,深入浅出,使对方感到亲切,把领导当作知心人,愿意把话讲出来。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座谈所使用的语言也应随之变化,以适应不同对象的心理。例如某位领导者在同一些天真无邪的儿童们座谈时,其语言风格是这样的:小学生问:我们学法,知道打人是犯法的。爸爸妈妈打我们犯不犯法?,我们可以去起诉吗?

答:严格说,任何人打人都是违法的。因为你们不听话,爸爸妈妈从爱护你们出发打你们两下子,又没打伤,也不疼,不能算犯法。你们也不要去起诉。(笑)打人是理穷无方,又想维护尊严的表现,是不对的。(鼓掌)

问,爸爸教育我,学生就是分,分就是钱,钱就是命,并说这是永恒的真理。你说对吗?

答:这不是真理,是谬论。

问:“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你怎么看这句话?

答:应改为“考考考,老师做参考:分分分,学生做汇报。”(鼓掌)这样的答问语言明快生动,深入浅出,它像温柔的春风,拂去了孩子们眼前迷惘的烟云,像涓涓清流,滋润着孩子们饥渴的心田。真善美的教育就在这活泼生动的座谈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

(2)语言要简洁明了

领导者在与下属座谈时,应当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让更多的人能说话,尽量提出和解答更多的问题。这对于领导者的语言来说,就提出了简洁、明快的要求。简洁,就是简短利落,词语少,而内容含量大,言简意赅。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这道出了简洁精练的句子所具有的力量。所谓明快,是指语言鲜明准确,通俗易懂,不绕弯子,不拖泥带水,不模棱两可。

要做到语言的简洁明快,一是要注意锤炼词语。首先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词汇,争取做语言的富翁,同时在对话时要挑选对表情达意最合适、最准确的词语,尽量不用已经过时的或很少有人用的古词语和生僻词语,二是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能用短句说的,就不用长句,能用简短的单句说的,就不用复杂的复句,等等。此外,有许多经过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成语、俗语、诗句、警句等,这些语句表意丰富,又为人所熟知,恰当地选用也能使语言简洁、明快。不过,语言的简洁,明快,又不完全是语言上的功夫,它还来自思想的深刻和敏锐,如果思想上没有想通看透,单在语言上花气力也是无济于事的。

5.领导者要注意对座谈者启发引导

召开座谈会,尽管有的会前已使与会者有所准备,但在座谈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冷场、跑题、浮浅等现象。为了保证座谈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好的效果,领导者除了认真听,认真记,及时回答、解释某些问题外,还必须注意在语言上启发引导,使与会人员能够敞开心扉,踊跃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展现大家的才华和智慧,以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之效。

领导者的语言启发引导,应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冷场时。一般在座谈会刚开始时会出现冷场,大家你看我,我等你,不愿先讲话。这时领导者就要运用语言诱导启示,如传达座谈会的宗旨,放松会场紧张气氛,请有准备的人先讲以便“抛砖引玉”等等。二是跑题时。座谈中由于种种因素会出现跑题现象。如不及时引导,便会诱使与会许多人员一齐跟着跑,越扯离主题越远,或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或大发牢骚,互相埋怨;或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这就需要领导者善察“苗头”,及时引导,使与会人员在不硬加框框、畅所欲言的前提和气氛下,围绕中心,究出主题,节省时间,充分发表见解。三是深入不下去时。座谈会有时开得也很热烈,发言也很踊跃,但大家都停留在一般性、表面性问题上,缺乏深度和具体分析。这就需要领导者分析动向,找出症结,步步引导,使大家深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总之,领导者在座谈会上既不硬性划框框、定调子,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放弃责任,放任自流,失去必要的控制和引导。

6.与下属座谈应注意的语言问题

为使领导者与下属座谈时取得满意的效果,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在语言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引导,不要训导

领导者与下属座谈,是为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办事。因此,领导者在座谈中,既不能放弃领导,又不能摆官架子,应该尊重群众、理解群众、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即使是对需要引导的问题,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采取训斥、指责的神情和口吻。

但是,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领导者,他们往往采取“命令式”、“训导式”、“吓唬式”、“讽刺挖苦式”的方式谈话,群众很不买他们的账。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工人们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和知识,都想来同他谈谈工人的理想和俄国的前途。他似乎也愿意跟工人说话。但是,不知为什么,工人们见到这位出色的理论家之后总感到有种“隔膜感”和“距离感”,当工人不同意他的见解,试着陈述自己的意见时,他就会“交叉着双手”,显出高傲的样子:“你的爸爸妈妈还在桌子底下爬的时候,我就……”这样官腔十足、盛气凌人的语言,终于使他逐渐失去了听众,失去了人民。

大话、空话、官话,说到底,都是不实事求是、不解决问题的废话。领导者在座谈中如果说大话、空话、官话,必定使自己脱离群众,助长官僚主义,难以做好工作。

(2)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在座谈中,群众往往要向领导及领导机关提出建议、提出要求,或提出批评,而且接着又往往有这样一步:我们想听听领导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要求领导给予答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正当的,绝大多数群众是从关心革命事业出发的。领导者对群众的这种热情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态度要虚心,观点要明确,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躲躲闪闪。在语言中,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群众所提的问题,能够马上解决的,应给以肯定明确的回答,不能马上解决的,把道理和情况讲清楚;自己不了解情况需事后做调查才能下结论的,也如实讲出。对于根本是非问题,更不能支支吾吾,不置可否。在语言表达上,少用“说不清”、“不好说”、“大概”、“也许”、“可能”等词语,也不能绕弯子,绕了半天,不接触实质问题。当然,有的问题,不好直截了当地说“好”与“不好”、“行”与“不行”,有时也无妨巧妙回避,但这毕竟是极少出现的,尤其在同群众的谈话中应更少地出现,切忌用“外交辞令”搪塞群众。只要领导者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向党、向国家和向人民负责的精神,群众是会通情达理的。

(3)不能东拉西扯,言不对题

文章有主题,座谈也有议题,有一个中心。写文章有“切题”的讲究,座谈也有围绕议题来进行的要求。领导者在座谈中的语言,应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诱导性,启发大家围绕中心探讨问题,切忌把话说散了,东拉西扯,言不对题,甚至把座谈会搞成了像茶馆一样东拉西扯的“神仙会”,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传闻轶事,道听途说,全部扯进来,却把主要议题丢在一边,把群众要求解决的重要问题丢在一边。领导者应该注意避免这种失误。除了事先明确议题,多做准备之外,会上要注意在语言运用上正确发挥导向作用。

(4)不能把空气搞得太紧张

领导者与下属座谈,目的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走群众路线,群策群力,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就需要发扬民主,有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大家畅所欲言,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领导者切忌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相,弄得会场气氛紧张,人人谨小慎微,生怕说错半句话。为了打破沉闷气氛,消除沉寂状态,领导者可在表情上、语言上表现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来,带头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1958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新民晚报》总编赵超构。一见面,毛泽东就向在座的人介绍说:“宋高宗(赵构)的哥哥来了。”这句幽默诙谐的话使得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赵超构当然也就不感到拘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