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86

第86章 台上演讲语言手册(26)

③抑扬

语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同一句话,往往因为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大不一样。同样一句“今天是星期天”,用平直调子念,表示直陈其事;若用高升调来念,则表示出疑问惊讶之情。演讲者要熟悉各种语调的特点,掌握语调变化的规律。

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语调升降变化情况十分复杂,演讲者要充分把握演讲时自身的潜意识,把握演讲内在思想和感情脉络。这样才不会错用语调,导致言不及意,语不合情。

④缓意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从头胆怯时往往会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的感觉。但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致。语调的快慢,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理情绪、修辞手法以及句段重要与否有关。根据内容的要求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演讲的速率一般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请读下面这段演讲词,注意语调快慢的变化。(浪线表慢速,直线表快速,其余表为中速。)是啊,雕塑家奉献荚,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蓝色多瑙河》、《命运交响曲》;科学家奉献荚,有了卫星、宇宙飞船;工人奉献荚,有美的产品;农民奉献荚,有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造福于人类的满园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荚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中崇高无上,便在奉献中灿烂夺目!

军人与大山为伍、与蓝天做伴、与碧海相随;军人整齐、和谐、刚毅、威严;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美在军营,美是军人!这段话,以诗化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展开出军人的美,整个基调是抒情,语气舒缓。前边一串排比铺垫,语速较慢,逐层蓄势。讲到军人的美的本质时,语速逐渐加快,以满腔热情,赞美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慢中有快、快慢相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面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3)节奏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其特点见表。节奏类型主要特点适应范围轻快型轻松,欢快、活泼,语速较快。欢迎词,祝酒词,贺词持重型庄重,镇定,沉稳,凝重,语速较慢。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开幕词,闭幕词。平缓型平稳自如,有张有弛,语速一般。学术演讲,座谈讨论。急促型语势急骤,激昂慷慨,语速快。紧急动员,反诘辩论。低抑型声音低沉,感情压抑,语速迟缓。悼词,纪念性演讲。

总之,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非彼此孤立,总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例如,演讲者情绪激动,语调自然高昂,语速较快,停顿减少,重音增强,语势急骤,形成急促型节奏。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打动人,说服人,劝解人,从而达到与演讲主题的认识统一。仅仅有优美多变的文辞还是远远不够的。和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的解决一样,演讲的策略与技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欲擒故纵便是这种策略技巧的一个亮点。

6.把握形象化的语言

在非洲有个传道的牧师,有一次他在给非洲热带的土著居民宣讲《圣经》时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念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这句话时,他一下子愣住了。这时牧师就想,这些常年生活在热带的土人,他们怎么会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和什么颜色呢?而他们经常食用的椰子肉倒是很白的。我何不用椰子肉来比喻呢?于是,机灵的牧师便将《圣经》改念为:“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雪白”虽然很形象,但“椰子肉的白”也很形象。而这位机灵的牧师只用了后者,却把这个信息已经有效地传给了土人。这就使他的讲话先有了戏剧性的效果。

在这里,这位灵活善变的牧师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启示:我们在说话,特别是比喻时,都要注意会使用形象性的语言。1938年秋天,冯玉祥将军在湖南益阳县给几万名老百姓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说。他让一名士兵扛来一棵小树,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小树,右手托着一个草编的鸟窝,把它放在树又上,再从鸟窝里掏出几只蛋来。他把树比作“国”,把窝比作“家”,把蛋比作“生命”,把握住小树的手比作捍卫国家的“人”,严肃庄重地说:“我们的祖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保卫她,那就是起来抗日。如果不抗日……”边说边把手一松,树倒了,窝摔了,蛋也砸了。冯玉祥将军用了这个十分形象化的比喻语言,形象地说明了国家与小家、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使老百姓懂得了不抗日,就会导致亡国、亡家、亡命的结果。他的演说给所有在场的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7.巧用谐音的演讲说法

卡耐基认为,说话时巧用谐音法现实生活中,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取得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在谈判桌上和演讲当中,也有很大的效用。谐音法的运用大致有几种形式。

(1)婉言批评

在特殊情况下,不愿明言指责,运用谐音法可达到委婉批评的效果。

(2)谐音讽刺

运用谐音法,可对不便明说的丑恶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鞭笞。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国民改呼“皇帝万岁”为“民国万岁”,人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而事实却是军阀混战,贪官盛行,民不聊生。撰联大师刘师亮编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的对联,其讽刺的效果可谓入木三分。确实,民国不能“万岁”,却有“万税”,天下不大太平,只有“太贫”。

(3)谐音表态

利用交谈语言中某个字的谐音关系,可委婉地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清人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恶棍的伯父和舅舅(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在酒席上,进土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官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精。”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无水添心当念情。”进士听了大喜。郑板桥猛然感到中了计,紧接着大声说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那两人见状,只好告辞。这里,这位进士巧用谐音求情,而郑板桥却妙用谐音变化,表明了为官一身清、决不徇私情的态度。

(4)谐音还击

运用谐音法,可对某些不恭的言行给以巧妙还击。唐朝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他一番。

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音“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一蹄”谐音“题”,与上联对得很正。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5)谐音转换

这里指用关键字的谐音转换成另一个意义的词语,用新的语义掩盖原来的语义。有个住旅店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五十两银子不见了,而这一晚旅店也没别人,只有他一人;因此他怀疑是旅店老板偷去的,但老板死活不承认。两个人闹到县衙,县官对老板说:“我在你手心里写个‘赢’字,你到院子里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赢字还在,那么你的官司就打赢了。”随后,县官把老板娘叫来。老板娘来到一看只见老板在外面站着,不知怎么回事。这时只听县官对她丈夫喊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店老板连忙回答说:“在,在。”老板娘一听丈夫承认了“银子”在,就不敢隐瞒了,乖乖地回家拿出了银子。

(6)巧表态度

运用谐音法,可巧妙地表达对某些人和事的态度。有人曾经在鸡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有人改下联为“捞者莫来劳者来”,这句话是针对那些“下水摸鱼”、“雁过拔毛”者而言的。鸡场来之不易,劳心者为之筹谋,劳力者为之工作,而“捞者”却借参观、检查之名,来大吃大喝还不算,走时还白拿。此联巧借谐音,表明心迹。

8.旁征博引,创新演讲立意

一篇的新闻报导要求一定要立意新、内容新。在我国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好作品出世,受到大家的青睐;每年都会有一批款式新颖的服装投放市场,大家都争相购买;每年也有一大批新食品走进商店的货架,让人们赞不绝口。做文章,作演讲,也一样,不能照着人家的老路,人们常说,吃人家嚼过的馍不香。在中外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好作品问世,在古代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如果你生搬硬套去搬人家,那就一定要失败,原因是,第一由于你脱离了时代,第二因为没有创意和不新鲜。所以,演讲也要避免老套。对于成功演说家的经验可以吸取,但不可重复人家用过的东西,因为每一位演说家演讲的内容,对象、场合是不相同的。

成功的演讲稿,不仅立意新,而且围绕主要话题旁征博引,引用大量有说服力的生动实例,全面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可以达到使人接受这个观点的目的。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给青年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引用了贝多芬、肖邦、屈原、文天祥等人的故事,又通过对中国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分析,使同学们感到祖国的伟大和可爱。由于材料充足、说理充分,因而说服力很强。

在谈爱国之心时,他先从国外说起,“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要宝贵。而肖邦这颗爱国的心脏,还胜过纯金,从祖国的一瓶泥土,到肖邦的这颗心脏,这里包含着一个爱国音乐家对祖国的热爱!”对于贝多芬,他说:“以他那爱国主义的美好心灵和那一系列不朽的乐音,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耸立起一座纪念碑。”谈到爱国诗人屈原,“如此众多的国家都缅怀纪念屈原,就因为屈原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同时,他还举了文天祥、华侨和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位教授以“旁征博引”法,从而使他的演讲吸引有了千百万的听众。他在一次报告上说,谁不同意我的意见,你可以走,结果全场没有一个人走。可见,他的演讲多么有说服力。

俗话说,理实则心服。就是引用事例都是具体可感的,都是历史或现实中发生或存在的并非虚假臆造、也不是空洞说教可感,就是说能使人们通过对事实的思考,或以史为鉴,或以人为鉴,从中得到感受;具体,就是说这些事例都不是结论性的东西,不是抽象的理论、定义,而是人们具体行为的记载。所以,使人易于接受,使听者无可辩驳,甘愿佩服。众所周知,演讲主要是通过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的,所以,既要注意语序的安排,又要简洁明快。

在通常情况下,语序的安排都是按历史、逻辑的因素进行的,其优点是清楚明朗,缺点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这是纵式结构不可避免的。所以要用其他叙述手法如顺叙、插叙、补叙等弥补其不足。

一般来说,公文体如通知、布告、汇报等多用顺叙好,文艺体则多种兼用。讲话时也多以顺叙为主,因其脉络清晰,易于理解。但有时不妨从选取一个有吸引力的情节开始,或先结论,再追溯起因,转入顺叙。认识事物地表达还包括按照人认识事物的逻辑去安排语序。认识事物都是从表象到本质,如叙述某研究成果时,从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到分析、设想说到解决问题,别人就容易理解。

在演说中,还要注意尽量不使用长句子。长句子结构复杂、容量大,虽能表达复杂的内容和精密的思想,但演说以口语和短句子为好。短句结构简单,简明扼要,明白易懂,生动活泼。人们在写文章时,通常以短句子开头,以长句子加以辅陈展开。这是因为短句子明确醒目,能够在一开始就给人留下较深印象。在演说时,如果要介绍或议论什么事,开头一定要以短句讲清宗旨,使人明白在听什么,让人产生兴趣。同时在口语中要善于把长句变短,不用过长的定语、状语、并列关系和复杂结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