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72

第72章 融理于情,幽默风趣(1)

1.情理交融,寓理于情

(1)融理于情

在谈话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或者几方的观点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经常会出现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正常的。如何使自己的想法或者是道理为对方所接受,除了你所讲的内容真正有道理这个基本条件之外,还要讲方式方法,要研究谈话的技巧。俗语说“理直气壮”,这已成为一些人思考问题的固定模式。但“理直气壮”不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原因之一就是只考虑到自己一方的“理直”,并没有观察和分析对方的所处环境、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诸多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所以说“理直”不一定要“气壮”。在谈话时,既要考虑达到目的,又要研究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因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融理于情。

融理于情要求在谈话中要有团结的愿望,缩短双方由于认识上的分歧所产生的心理距离,语气要亲切、自然,语调柔和、舒缓。这样易于缩小双方的感情距离,达到心理相容的良好谈话氛围。有了这样的谈话基础,谈话就易于融洽,也就使自己的看法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融理于情就在于以情诱之,以理导之,破除了双方谈话中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心理共鸣,其“理”也就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杨虎城部队中一部分军官由于长期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中共中央考虑到全国的形势,认为不杀蒋而迫蒋抗日,比杀掉蒋介石更有利于全国抗战,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且派周恩来前往杨虎城部队进行说服工作。周恩来同志采用了融理于情的谈话方法,首先说:“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表示充分理解杨部军官们要求杀蒋的激愤之情,稳定了这些人的心理。然后以理导之,继续说:“可是杀了他还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这一段话,有理有情,寓理于情,一方面肯定了西安事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义,是为了抗日,同时又把问题深化,充分分析杀蒋后可能引起的局势的变化,虽然没有一一说明,但其意已在不言中。然后周恩来进一步援引相关事例,阐述不杀蒋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他说:“这次捉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逮住克伦斯基,不同于滑铁卢擒住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呢?虽然捉住了蒋介石,可并没有消灭他的势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以迫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的民族的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这一段话层层深入,既有理,又有情,使原来主张杀蒋的军官心悦诚服,达到了团结一致、逼蒋抗日的目的,是运用“寓理于情”谈话技巧的典范。

(2)巧借故事

一个巧妙、新颖的故事,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内容。谈话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用相关的故事,往往比空洞的道理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秦牧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有一次他同参加笔会的作家们去游览。每次上下车,大家出于礼貌,总是要谦让一番。秦牧觉得这种无谓的谦让实在是浪费时间,便第一个上了车。在车上,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英国有位妇女,怀孕3年尚未分娩,医生觉得很奇怪,就建议这位妇女做剖腹产,看看是怎么一回事。结果发现是一对双胞胎在母腹中相互客气,一个说“您请”,另一个说:“您先请”,谁也不肯先出世。就这样,谦让了2年多,还未呱呱坠地。车上的人听了哄堂大笑。以后上下车,大家都一个跟着一个,再没有“您请”、“您先请”让个没完的事了。有一个人因“历史问题”从50年代中期被迫离开家乡南昌市,以后落实政策又回到家乡。一次中共江西省委邀请他参加一个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振兴江西,建设南昌。与会者大多数专家学者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作了精彩的发言。他就想,我一不具备专长,二不了解现状,怎么发言才能符合会议要求呢?他联想到我国唐代的文学家,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和他著名的《滕王阁序》。于是就从王勃途经南昌,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的故事讲起,并引用文中“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句子,以说明南昌自古以来就具有“物华天宝、人杰之灵”的优势,并且一一加以分析,阐述今天如何要发挥这一优势。结果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谈话不是演讲,一般事前不可能写好稿子,照本宣科。而是有很强的即兴特点。因此,在谈话中,思想要高度集中,注意谈话的内容和自己的谈话目的,广开思路,扬长避短,把平时读书看报和耳闻目睹积累起来的有关材料调动起来,根据谈话的主题迅速加以筛选,做到恰到好处。所以说,谈话中巧借故事也是与平时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3)直言快语

直言快语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谈方式。其特点有二:一是陈述事情直截了当,有一是一,有二说二,不曲不偏,事实可靠;二是表明态度,心口如一,旗帜鲜明,不拐弯抹角,不见风使舵。这种直来直去的交谈方式,在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在上下级或同级之间,更能显示出它的有益之处。

①当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时,直言能维护友谊,获得谅解

例如,1949年底,商务印书馆由于经营不善,发不出职工薪水。董事长张元济先生到上海市人民政府找陈毅市长,要借20亿(合后来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这位80高龄的张老先生,比陈毅的父亲年纪还大。但是陈毅想,这笔钱不能借,可是如何回绝呢?他采用了直言不讳的方式:“张老先生,如果我说人民银行没有20个亿,那是骗你的,我不能骗你老前辈。只要我打个电话,人民银行就可以把钱借给你,但是我想,还是不借你为好。20个亿弄到商务,一下子就花掉了。你们还是要从改善经营想办法,不要只印教科书,可以搞些大众化年画,搞些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东西,否则,不要说20个亿,200个亿也没有用。要你老先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轧头寸,我很感动,不过我不能借这个钱,借了是害了你们。”一席肺腑之言,把张老先生说服了。

②当你请求别人帮助时,直言能取得对方的理解,获得支持

例如,某县副县长杨雷虎很有个性,从不说讳心的话,不少干部反映很难和他相处。新任县长高胜林为了获得他的支持,主动找他进行交谈,要委任他作“内当家”。杨雷虎说:“你不了解我,我这人不好用,还是叫别人干吧!”高县长说:“我打听过,你是林业工程师,又获得过几家林业部门的技术推广奖,你所到之处都洒下了汗水。你和别人搁不住,主要是你有胆有识,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不宜当配角。今后咱把指挥权交给你,你当大管家,我挂个名儿,你认为该咋干咱就咋干,你看行不?”这一番热诚坦直的话,终于把老杨感到了,说服了,从此两人开始了同志式的坦诚合作。

③当你想用交谈处理棘手问题时,直言能显出公正鲜明的立场,受到交谈者的欢迎

例如,某飞行基地警卫连战士对领导有意见,上级政治部主任前往调查处理。他在那里找了几十人谈话,听到不少刺耳之言。在交谈时他以直言坦诚相见。他说:“你们虽然发了些牢骚,但任务还是完成得很好,这就不简单。将心比心,如果我在警卫连当兵,就不一定能干得这么好。如果我遇上你们胡指导员那么多家庭困难,我也不一定能处理得那么好。在警卫连当兵吃亏多一些,这应当承认。可是吃亏的事总得有人干吧!上级把你们挑选出来,放到这里,是对你们的信任。我们当领导的,对你们的处境、对你们的表现心里是有数的。你们的要求应该得到理解,你们的意见应当受到尊重。”直言见真情,听了政治部主任的话,战士们心暖了,气消了,一个看似难办的问题,被这位主任解决了。

④在交谈中运用直言快语是有条件的

凡是有利于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致产生误解、引发、激化矛盾时,才可以直言表达,另外还要看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对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一定知识教养的人,才可以直言相告;对于性格内向、性情急躁,或者对自己有误解、有成见的,不宜采用直言快语,否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尊重和赞扬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在精神方面都有自尊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品格、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2.委婉含蓄,礼貌得体

含蓄委婉的谈话技巧是领导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取得良好谈话效果的重要技巧。含蓄的特殊表现力正在于它把本来可能由于直言而引起的不快巧妙、婉转地加以回避,而又不失本意,起到了避拙就巧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谈话是双方或多边的交际活动,参加谈话的各方的地位、境遇、心态不尽相同。谈话中,要尽可能适时调整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使自己讲的话能够为对方所接受、所认同,做到心理相容,至少不会引起听者的反感和不愉快,破坏了谈话的气氛。

含蓄委婉不是含混不清,也不是含糊其辞,敷衍了事。含蓄委婉是在特定的谈话氛围中所采用的一种高品位的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句话,颇得含蓄委婉之妙,它给人以希望,并且激励人们在困难中奋进。1954年,国务院讨论北京街道上的牌楼要不要拆除的问题时,有的同志强调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主张保留。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发展,不赞成保留,但他没有正面讲述为什么必须拆掉的道理,也没有反驳不主张拆除的同志的意见,只借用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简洁而含蓄,切中问题的要害,也为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余地。

(1)委婉含蓄语言的礼节性应用

①谦语和尊称的应用

在领导活动中,礼节是很重要的,谦语和尊称就是树立良好形象、表达礼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说到自己或自己的公司时,往往使用谦语,以表示谦虚、谨慎。例如把自己的意见说成是“不成熟的意见”;当对方恭维或赞扬自己公司的业绩时,回答说“还好”,“还过得去”,“马马虎虎吧”,再以诚恳的态度继续与对方交谈。

对自己的成就也往往使用谦语。当代著名散文大师冰心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我自己也曾‘努力出棱,有心作态’地写过这种镀金莲花似的,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在重新看来,使我愧汗交下。我恳切地希望我的年轻有为的朋友,要珍惜自己真实情感和写作的时间,不要走我曾走过的这条卖力不讨好的道路。”(冰心《垂柳集·序》)这是冰心为作家刘心武的散文集《垂柳集》写的序中的一段。序中先说了散文应该是“最单纯、最素朴的发自内心的欢呼与感叹”,然而近几年来的不少散文写得没有生趣,至于如何写,冰心没有从正面去说,而是谦虚地说自己的散文也曾有过一些毛病,劝年轻的朋友们不要走自己走过的“卖力不讨好的道路”。这一段以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委婉地提示如何进行散文创作,谦语的运用使散文大师冰心老人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对年轻作家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在称谓对方时,要尽量选择符合对方身份、年龄、性别的尊称,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无论年纪大小,也不管男女,谈话中只是直呼“你……”,极易招致对方不快。在使用尊称时要亲切,自然,真诚大方,切不可以故意做作,若如此,也易引起对方心里不舒服。

②讳言词语的运用

有些事物或现象,人们从来不愿意直说,便采用讳言词语婉转地表达。最明显的例子是关于“死亡”一词的应用。

死亡本来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然而世界上各民族却大都忌讳直言,而是用种种说法来婉言指称,由此便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

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小段对话:“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徐刚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天安门前抒怀》中对于1976年我国三位伟大的领导人先后去世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元旦刚达,周总理与世长辞,……七月盛夏,朱委员长不幸逝世,……九月,毛主席又永远无可挽回地离开了人民……”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为了避免刺激对方,人们一般不愿直说,往往使用婉言。例如对于听力很差的人,如果直称为“聋子”是一种很不尊重对方的说法,一般可以说是“耳背”,或者是“重听”。对于生病,一般说身体不舒服等。

(2)委婉含蓄语言的表达技巧

①选用同义词语替代

婉言艺术中的一个主要表达方法就是选用同义词语替代。例如“胖”一词,可以选用“富态”来替代,如果是女生,还可以称为“丰满”;同样是“胖”,如果改用“肥”或者是“肥胖”,其中的感情色彩却有天壤之别。反之,“瘦”,可以说成是“清秀”、“苗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