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71

第71章 创造气氛,轻松自如(3)

(4)话题选择要适宜,目光体态有门道

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气量,当你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一,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不论生人熟人,如在一起相聚,都要尽可能谈上几句话。遇到有人想同自己谈话,可主动与之交谈。如谈话中一度冷场,应设法使谈话继续下去。在谈话过程中因故急需退场,应向在场者说明原因,并致歉意,不要一走了之。

谈话中的目光与体态是颇有门道的。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的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等。这些举动都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傲慢无礼。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5)听人谈话要认真,心不在焉切勿有

听别人谈话要全神贯注,不可东张西望,显出不耐烦的表情。应当表现出对他人谈话内容的兴趣,而不必介意其他无关大局的地方,例如对方浓重的乡音或读错的某字。

(6)别人谈话尚未完,插嘴抢白太无礼

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他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他。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有人在别人刚刚一张嘴的时候,就喜欢抢白和挑剔对方。对方说明天可能下雨,他偏说那也未必。对方谈起《红高粱》确实是部出色的影片,他却说这部影片糟糕透了。这种“常有理”的人实在太浅薄了。

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必要的。

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应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凑上前去旁听。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人,也应立于‘旁,当他谈完之后再去找他。若在场之人欢迎自己参加其谈话,则不必推辞。当然在谈话中不应当作永远的听众,一言不发与自吹自擂都同样走的是极端,同样会令人扫兴。

(7)以礼待人,善解人意

一个人在谈话中,如果对待上级或下级,长辈或晚辈、女士或男士、外国人或中国人,都能够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尊重,他才是一个有素养的人。

在这些礼仪规范中,需要强调的是谈话的适可而止原则。谈话和做事一样,都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话说过了头,往往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来确定“度”呢?这可以从以下四种情况加以考虑:

①在一些主要问题解决了之后,在一些枝节问题或者是具体细节问题上还有待于推敲,或者是还有不同的意见,这时谈话就可以适可而止,留待以后找机会再谈。

②谈话是双边或多边的交际,在谈话时要考虑到对方和其它谈话各方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具体处境等。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表明的看法有无可能给对方或者是其中的一方造成不愉快进而造成伤害,宜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使谈话为对方所接受或者是取得各方的理解。

③谈话切忌喋喋不休。本来是不错的谈话内容,可如若谈话者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既不考虑听者的反映,也不考虑时间和场合,只陶醉于自己的谈话内容或者是情绪的宣泄,不能察言观色,适可而止,将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这一方面做得较好的就是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员宋世雄同志的现场直播,说话精练,无多余的话。

④谈话切忌缠住不放。谈话与演说不同,一般根据谈话的进度和内容的要求,即兴发表意见或看法的成分比较多。由于是即兴发言,往往出现不够完整或不够严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理解,或者是与事实不尽相符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听者宜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枝节问题、非原则问题,可以不予辩驳,对于原则问题可以适当澄清,点到为止,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谈话中“得理不让人”、“得理不饶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占据了主动,取得了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心胸狭隘、不能容人。此时虽然是“有理”,但却失去了人心。更何况,由于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对事实认知程度的局限,所谓的“有理”之中往往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这种情况下,谈话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就更显得必要了。

7.要给别人谈话的机会

交谈,就是互相交换谈话,而不是一方发表演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从而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而要做到这样,必须注意:

(1)有平等的谈话态度

即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掌握了权威的材料,或者有精辟的见解,也不能以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那样只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印象,而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要注意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有人健谈,口若悬河;有人木讷,期期艾艾。这种差别是存在的。但既然是“交谈”,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让别人插不上嘴。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识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既是为了深入讨论问题,也是对谈话对手的尊重。

(3)要坦率陈述自己的看法

不要自己把自己置于“听众”的位置,更不要一味“嗯嗯嗯”地敷衍,唯唯喏喏,低三下四。这不仅是缺少能力,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8.使不爱说话的人讲话

(1)有些人不爱说话是出于孤傲或有某种原因

对这些人,要了解、试探对方的一些情况,设身处地揣摩对方的态度,设法找出对方想说的话题。

①有些人沉默寡言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与这些人谈话就要抓住这些原因,站在同情的角度,模拟他的态度来谈话。共同的语言可以叩开朋友的心,一旦心灵沟通,话匣子一打开,他就会兴致勃勃地与你交谈。比如说,有人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又遭某些人讥笑,因而逢人缄口,装聋作哑,其实他心里很需要别人的同情与理解。这时,你找他,可以说:“唉,做人难哪,不小心跌一跤,这边受处理,那边遭白眼。我去年那一次就是……”你找出与他相似的经历来谈,他必定信任你。

②一些有学识的人,由于长期在书房里埋头从事学问,和外界接触交往很少,而且由于别的交际障碍,无意中产生了对别人的冷漠。如果你不是他的同行,要想让他开口,惟有“毕恭毕敬,求其学问”。你要从他的爱好、专长和技能出发,以学生对老师的语言、态度展开谈话。注意要当好学生,认真思考他的话意,随时回答他的问题或赞同他的意见,甚至对他谈话的内容提一些疑问。这种情况并非是因为其妄自尊大、好为人师,而往往是他太专一的科学态度造就的性格。你要体谅他这一点。当然,在下一次接触中就可以随便一些了。他们和别人有普遍的距离,但对诚恳的人能很快拆除心理障碍。如果接触久了,彼此间即可谈笑自若了。至于某些高高在上的有“老爷”作风的人,装出饱学的样子,实则胸无点墨,目中无人,这样的人,也用不着用言辞去打动,也不值得去交往。

(2)对那些不爱说话的人,你不妨提出一些他能答并且喜欢答的问题,或讲些使其兴奋的事,使其感到心中有话,不吐不快这如同示鱼以铒,就能让他张开口,有兴趣地与你交谈。一般来说,你可以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试试上面的方法灵不灵:

①询问其亲身经历并感到愉悦的事。比方说,问起他怎样取得新近的成绩;问起他怎样买了价廉物美的东西;问起他怎样在公众场合做了件令人赞赏的事;问起他优美的手势从哪儿学来的,这些都能激起他的兴趣。你还要察言观色,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口讷的人常有心理创伤,我们跟他谈话要言其所悦,不要触其所痛。类似一些老师、家长总爱问学生的成绩,可是对那些差生是不行的,最好就其某项特长谈起,方能跟他谈心。

②讲一些他知道得多、懂得深的事物,并有意设疑,让他猜想,引他发问,让他解答。譬如一个书画爱好者,你对他讲起某书画家的轶闻趣事,谈起某幅书法作品如何引起轰动,他一定会向你刨根问底,甚至有可能向您讲出一番鲜为人知的高见呢。当然,在打开话匣子之前,你一定要先了解,试探他的才情,以便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从而达到使交谈愉快舒适的目的。

③生活中有一些属于“闷葫芦”型的人,他们由于长期受到某一些人的误解,甚至歧视,因此心里感到压抑,从而决计将自己扮成“装在套子里的人”,“两耳不闻套外事,一心只图平安过。”打破这种“闷葫芦”的方法就是用炽热、诚挚的心灵去撞击他的心灵,掌握他的某些个性,寻找他喜爱的话题。可以找个机会和他在一起,告诉他:“我们可真一样,都不喜欢多嘴多舌。”“哎,我们少说话,谁理解呢?”这样反而可能取得对方的同情。语言一旦沟通,很快可以成为好友。

当然,如何打开不爱说者的口,绝不仅限于以上介绍的方法,而是有多种途径,比如激将法——鼓励式批评。诸如“你自己说口讷,我可不认为。我想你是嫌弃我,不愿跟我谈,对吗?”又如“你说你没有口才,也学不来,真不可思议!”,“我看你是个没志气的人,放着好好的基础不发挥,我为你感到可惜。”这样一来,久久郁闷在心中的话语会冲开他心灵的闸门。

9.巧妙打破沉默场面

社交中的沉默有两种,一种是对社交有益的沉默;一种是对社交有害的沉默。对前一种沉默我们应学会使用和理解,对另一种沉默则应努力避免和打破。

打破沉默要遵循两条基本要求:

第一,深入分析引起沉默的真实原因。如张三因患急性咽炎而不愿说话,你却以为张三对你谈话的主题没有兴趣,于是就转换话题想打破对方的沉默状态,那肯定是难以奏效的。

第二,在打破沉默的过程中,不要给对方以压迫感。只有巧妙地打破沉默,才能给对方带来言语沟通的热情。如,你的朋友第一次参加某社团的集体活动,会因拘谨而沉默寡言,这时你可主动向他介绍有关的情况,并引见诸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你的朋友不知不觉地消除拘束感,沉默也就被打破了。

打破沉默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打破自己造成的沉默

如果是自己太清高、架子大,使人敬而远之,而造成了对方的沉默,则主要从完善自己的个性着手,在社交场合中主动些、热情些、随和些。如果是自己太自负、盛气凌人,使对方反感,而造成了沉默,则要注意培养谦虚谨慎的品德,多想想自己的短处,在社交场合中适当褒扬对方的长处,并真诚地表示向对方学习。如果是自己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漫无边际,无休无止,而导致了对方的沉默,则要注意自己讲话应适可而止,并主动征求对方的看法和意见,让对方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在做单方面的“传教”,而应让人觉得彼此在进行双向沟通。让对方产生你很重视他的观点的印象,引起他的交谈欲望,从而使谈话不致陷于沉默之中。

(2)打破对方造成的沉默

如果对方流露出对此话题不感兴趣而不想开口的情绪,那最好是马上转移话题,选择对方乐于谈论的事情进行交谈,或故意创造机会让对方自己转移话题。如果对方事先没有准备,对此话题有兴趣但又不知从何谈起,那么应以简明的富有启发性的交谈来开阔对方的视野,活跃对方的思维,从而引起对方的谈兴,消除沉默。如果对方自我防卫的机制太多,不轻易开口,那么,就要努力创造非正式交谈的气氛;支持和鼓励对方无顾忌地坦率地交谈;不马上公开反驳对方的观点;对其一些合理看法给予赞许,促其进入交谈。如果对方过于谦让而造成了沉默,则要增强交谈的竞争气氛,用热烈、紧张而有趣的谈话激发沉默者进入交谈。

(3)打破双方关系造成的沉默

如果是因为双方互不了解,不知谈什么得体,那么就应当主动作自我介绍,并使交谈涉及尽可能广泛的领域,从中发现双方的共同话题。如果是因为双方过去曾经发生的摩擦或隔阂而造成了沉默,那么就该高姿态,求大同存小异,或者干脆把过去的隔阂抛在脑后,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热情地与之攀谈,增强信任和友善的气氛。如果是刚刚发生了争论而出现了沉默,那么就应当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些无分歧的问题。如果局势太僵,则可暗示在场的第三者出面积极调解,打破这种沉默。

(4)打破环境造成的沉默

如果对方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他发表意见,那么可以换个环境,也许他就愿意敞开思想来谈,如果对方认为环境中的个别因素妨碍了交谈,在可能条件下,可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使对方能积极地参与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