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88

第88章 独具思维的故事(18)

李弘拿到圣旨,一刻也不停留,先去后宫找二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见李弘来了以为大祸临头,吓得浑身乱颤。待到李弘说明来意,她二人初时不信,后来见李弘从怀中拿出圣旨,态度诚恳,方信了。一时不由得悲喜交加,二人相拥而泣,仿佛要将这30年的委屈全在此时宣泄出来。李弘见状忙上前劝慰道:“两位姐姐休要哭泣。小弟如今要和二位商议你二人的终身大事,还请两位姐姐早拿主意。”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才止住悲声,两人对望一眼齐声道:“此事全凭太子殿下定决,我二人至此已是感激不尽。”言罢,竟然一齐跪拜下去。李弘慌忙将二人拉住,说道:“如此,小弟便无礼了。”言罢转身出宫而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李弘出宫找到禁军将领权毅、遂古,说明要把两位姐姐嫁给他俩,二人自然同意,一切安妥后,李弘才将此事告诉武后。

武后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事情已定,也无可奈何。只得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草草嫁出宫,但是李弘也因此招来杀身大祸。

武则天既然肯为了坐上皇后宝座,亲手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那么同样是为了权力,她又有什么可吝惜儿子的呢?两位公主出嫁不久,皇后武则天就对亲生长子李弘下了毒手。对外只说是暴病身亡,但具体死亡原因,谁也无法知道。只是那个对太子李弘诉说真情的老宫监知道太子死得冤枉,着实为他在御花园僻静处痛哭了一场。不料此事又被武后获悉,将之毒杀。

两个月后,武后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是年21岁,意气风发,精明强干而又处事公正,比起李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组织人注释了《后汉书》给父皇看,高宗李治看后赞叹不已。如果李贤真能继承皇位,那么大唐历史就要改写了,很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期。但是,他只因为一句话就遭到了母后的不满,因此也就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原来,在当时有一个自称会求仙的道士明崇俨,很得武后赏识,封他为正义大夫(四品官)。有一天,武后让李贤陪他一起看明崇俨表演仙术。明崇俨将一粒瓜子种到地里。一瞬间,便生芽长叶结出能吃的大西瓜。武后看了非常高兴,而一旁的李贤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幻术罢了,还妄谈什么仙术!”武则天听了便有些不高兴,心想,此子也是个不识抬举的。那明崇俨见李贤揭了他的老底,心中更是恼恨。他又最善察言观色,见武后也有不善李贤之意,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不久,明崇俨便借机在武后身边搬弄是非。说李贤命薄相差,非但难以继承皇位,还会克母。而三子李哲、四子李旦长相富态,定是子贵母荣。武后听罢,对太子李贤更加怀疑,就连李贤让人注释的《后汉书》,她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于是赐给李贤要求讲究忠和孝的书,一本《孛子传》,一本《少阳正范》,以示儆戒。太子李贤也自然明白母后是嫌自己不听话。他是个聪明人,从此稍事收敛,至少当着武后的面不再违拂其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使武后对他稍加信任。

不久,那个会幻术的明崇俨被人杀死。武后怀疑是李贤干的,于是决定除掉此子。她派人到东宫搜查,在李贤住处附近搜出几百件旧甲仗。又指使宫奴赵道生说此即为太子李贤杀明崇俨所用之物,然后以谋反之名定了李贤死罪。

高宗李治闻讯,慌忙跑去求情。武后将其怒斥一顿,不过,到最后还算给皇帝面子,免去李贤死罪,废为庶人,押到巴州(今四川省巴中)。

远在巴州的李贤,空有一身抱负,却无一点人身自由。不久又闻听父皇李治驾崩,三弟李哲继任不足两月,因稍违母后之意,便被废掉。如今最小的弟弟李旦继承皇位,整日也是战战兢兢,是个傀儡皇帝,下场也不会太妙。李贤反复思考,不明白亲生母亲为何这样凶狠,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越想越愤,挥笔写下一首《黄台曲》: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写完此诗,李贤心中忧愤稍平,遂转身出屋而去,诗稿也随风吹飘落至地上。

但是李贤万万没有想到,正是此诗给自己招来杀身大祸。不久,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逼杀李贤。李贤一见丘神绩手中的《黄台曲》,顿时明白母后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亲信为了邀功请赏向母后报告了此事。他想,既然母后看了此诗仍然大怒,不思悔改,那自己迟早是死,何必要做徒劳的挣扎呢?遂拔剑自刎。

李贤死后,武后为掩人耳目,还苛责丘神绩,说自己派他去巴州只是让他责问李贤,并未让他逼杀李贤。遂将其贬官至置州刺史,还恢复了李贤的雍王称号,在众人面前还哭了几声。

但不等丘神绩去置州上任,武后就又将其恢复原职。这充分证明,逼杀李贤是她的旨意,众人也都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至此,武则天4个儿子,被她或杀或贬谪,只剩一个老四李旦,也是如履薄冰。作为一个女人,她因嫉生恨,毒杀王皇后和肖淑妃,这似乎还算一个理由。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亲手弑杀亲子,那么,即使她称帝之后也曾一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出现盛世的局面,也永远无法得到世人的谅解。不知道武则天自己心中是否明白这一点。

10.宋皇后干政作乱

在宋代的后妃中,光宗赵惇的皇后李氏是一个悍妒跋扈、工于心计的女人。李后是庆远节度使李道之女,小名凤娘。后被高宗召到京师,赐给当时还是恭王的赵惇为妃。

淳熙十四年(1187年),八十一岁的退位皇帝高宗赵构驾崩,高宗的侄子孝宗廼(1162年—1189年在位)十分悲恸,也想效法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只是大臣苦谏,他又孝服在身,不好马上行禅让之礼,只得作罢。好不容易挨过了两年,六十三岁的孝宗皇帝自觉心神交瘁,体力不支,而守丧也已满期,便不顾丞相周必大、留正等人的劝阻,在紫宸殿举行了受禅大礼,由光宗赵惇(1189年—1194年在位)承继大统。册立李凤娘为皇后。

李凤娘虽然艳若桃李,但却生性悍妒。为太子妃时,就曾多次在皇后、太后宫中拨弄是非,诉说太子亲信的过错。高宗知道后很不高兴,孝宗也屡屡训教她:“应当像皇太后那样雍容大方,宽以待人,不然便废掉你。”李凤娘听了,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疑心太后饶舌,因而怀恨在心。现在自己既为六宫之主,儿子赵扩也已晋封嘉王,位尊势重,便时时寻找机会报复。

光宗即位以后,看到宦官为非作歹,干预朝政,便想寻机诛杀,以肃朝纲。但他生性优柔寡断,迟迟未能下手。宦官得知消息终日提心吊胆,于是便合谋离间三宫(指高宗皇后吴太后、孝宗皇后谢氏和光宗皇后李氏),并求得李后对宦官的支持与庇护。以后每逢光宗对宦官有所举动,李后便从中作梗,光宗郁郁寡欢,渐成心疾。孝宗听说儿子有病,焦虑不已。一面让御医细心调治,一面遣骑四出,求购良药,打算等光宗来重华宫朝见时给他。宦官知道了这件事,就在李后面前挑拨说:“奴婢们听说太上皇购得药剂,专等皇上过宫朝拜时让他服用,万一出了意外,岂不危及大宋江山!”李后派人探察,果然属实,便极力阻止光宗到重华宫去省亲。光宗原本没有重病,调治了几日,也就痊愈了。李后特于内宫设宴庆贺。酒过三巡,李后突然说道:“扩儿已经成人,陛下既封他为嘉王,何不索性册立为太子?扩儿颇具才干,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答道:“皇后所见极是,朕也久有此意,待禀过父皇,再行册立吧。”李后听说要孝宗批准,心里好生不快,忿然厉声说道:“陛下贵为天子,难道作不得主?何况册立太子,乃祖宗常例,何须禀告寿皇?”光宗道:“太子重为国体,非比寻常小事。有道是父在子不能专,岂能不禀告寿皇,擅作主张?”李后无话可答,便悻悻而去。光宗自与李后成婚以来,事事让李后三分。久而久之,不管李后出什么主意,就赶忙言听计从,从来不敢违拗。只是立储关系重大,光宗不敢自专,才没有答应。隔了一日,寿皇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入重华宫赴宴,以叙父子之情。谁知李后并没有通知光宗,竟一个人跑到重华宫来。寿皇问她:“皇上不是痊愈了吗?怎么没有同来?”李后叹口气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已经好了,今天又偶染风寒,故尔臣妾一个人前来见驾。”寿皇说:“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又该如何呢?”李后趁机说:“臣妾也为此忧心忡忡,皇上既然多病,不如册立嘉王扩为太子,也好作皇上的辅弼,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寿皇沉吟了片刻道:“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要册立太子,未免过于匆忙,何况嗣君事关社稷,还须从长计议,岂可草草从事?”李后受了申斥,勃然变色说:“臣妾系六礼所聘,扩儿是妾亲生,册立为太子,名正言顺,有何不可?”原来孝宗既非高宗亲子,谢氏也是由贵妃晋升为皇后,李后如此所言无异于指着和尚骂秃驴。于是寿皇大怒,拂衣而起。李后也怒气冲冲地登辇回宫去了。

恶人先告状,李后回到宫中,立即携嘉王赵扩向光宗哭诉说:“寿皇将要废黜臣妾,另立中宫,陛下可知道吗?”光宗如坠云雾里,茫然看着李后说:“你这话是从何说起呢?”李后便添枝加叶地把朝见寿皇的情况叙述了一遍,说完竟抽抽噎噎地大哭起来。光宗不辨真伪,竟然相信不疑,并安慰她说:“朕自即位以来,海内承平,没有失德之举。我既身为天子,难道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儿!”从此以后,光宗再也不去重华宫省亲了。

一天,光宗在宫内洗手,一位宫女捧着脸盆在旁边侍候,只见她皮肤细腻,指若春葱,不由得称赞了一声。隔了几天,光宗正在便殿批阅奏疏,李后派人送来一个食盒。光宗只道是美馔佳肴,打开看时,却是那位宫女血肉模糊的两只断手。光宗内心惊悸不已,忧惧成疾,多日不能痊愈。转眼到了冬至,照例须由皇帝亲祀宗庙。光宗不得已,带病出宿斋宫。李后竟乘机又将光宗所宠爱的黄贵妃杀死。黄贵妃本是谢皇后宫中的侍女,温柔贤淑,光宗为太子时,孝宗见他没有别的侍妾,便将她赐给光宗。光宗对她非常宠爱,在即位之后,即封为贵妃。李后早想除掉她,但苦于无机可乘。这次趁皇帝离开宫中,便将黄贵妃杀死,然后慌称黄氏因暴病而死上奏光宗。光宗本在病中,回宫后又听到黄贵妃暴亡的事,病情愈加沉重,他终日辗转床褥,不能料理朝政。李后趁机把大权揽在手中,骄横恣肆、擅作威福,朝野上下,人人怨忿。

寿皇闻知光宗疾重,亲自过宫探视。适值光宗睡眠未醒,寿皇告诫左右不要惊动他。直至光宗醒来才知寿皇已等待多时了。光宗矍然而起,下榻叩头请罪。寿皇安慰数句,忽然想起李后不在宫中,询问之下,才知她越俎代庖,听政于朝,替光宗处理奏章。按照宋朝惯例,后妃不得干预朝政,李后竟然违反祖宗规矩,竟然批阅奏疏。寿皇大为恼火,便把她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李后虽然不敢强辩,但对寿皇已经恨得咬牙切齿了。

绍熙三年(1192年)三月,光宗病体稍好,开始听政。宰相率百官恳请他到重华宫朝拜寿皇。光宗借口说久病初愈,不能前去。于是文武百官纷纷上疏,流着泪苦谏。光宗无可奈何,才在四月间前往朝见寿皇一次。此后便一连半年没有再去过重华宫。直到十一月,丞相留正率百官至重华宫朝驾,兵部尚书罗点等上疏请光宗见寿皇,光宗竟拂袖退朝。大臣彭龟年慷慨激昂地说:“寿皇当年侍奉高宗,极尽人子之道,陛下亲眼目睹。何况寿皇只有陛下一人,听说陛下有病,亲自探视,圣上爱子拳拳之心,尽人皆知。如今陛下误听小人离间之言,长久不去省亲,有悖于孝道,怎能慰天下之望?”宗室赵汝愚也反复进谏。光宗又同李后商议后,征得李氏同意才拜见寿皇。原来李后想归谒家庙,怕群臣谏阻,才做个顺水人情,答应过宫省亲。光宗省亲父子相聚,无话不谈。直到天色将晚,光宗才返回宫中。接着,李后便归谒家庙。在这以前,李后就把家庙修建得富丽巍峨,几乎与太庙相差无几,而护卫之士,竟然多于太庙。李后父、祖、曾祖三代都已封王,这次归谒家庙,又有亲属二十六人、故旧一百七十二人各授官职,甚至李家的门客,也都封了官。这种反常现象,在宋代外戚中只有李氏一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