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89

第89章 独具思维的故事(19)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不觉到了绍熙四年(1193年)重阳节。百官上奏已毕,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未得李后同意,不敢答应。大臣谢保甫上谏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爱陛下,就像陛下爱嘉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上皇春秋已高,倘不去朝见,千秋万岁之后,陛下何以见天下之人?”光宗听后怦然心动,当即传旨往朝重华宫。群臣得旨,非常高兴,鹄立静候。不料光宗刚刚走出御屏风,李后突然出现,拉住光宗的衣袖说:“天气寒冷,皇上久病,快回去饮酒御寒吧”。光宗只得转身回宫。百官、侍卫见此情景,一个个相顾失色,大臣陈傅良急中生智,抢步而前,一把拉住了光宗的袍角,恳切地说:“车驾已经准备好,请圣驾还是前往吧。”李后听得真切,一把拽住光宗,转入屏风后去了。陈傅良穷追不舍,也跟到了屏风里边。李后大声呵斥道:“这里是什么去处?酸秀才难道不怕杀头吗?”陈傅良无可奈何,号啕大哭着走了出来。从此之后,朝野上下、百官之中遍传李后之恶名。

寿皇在宫中望眼欲穿,却不见光宗前来探视。于是他郁郁寡欢,几乎寝食俱废。绍熙五年(1194年)六十八岁的寿皇悒郁成疾,到了四月,病势越来越重。群臣请光宗过宫问候,光宗却与李后前往玉津园游玩去了。以后不管众大臣怎样上疏力谏,光宗始终不肯前往重华宫探望重病的寿皇。万不得已时,只好派遣太子嘉王赵扩前去探病。尽管如此寿皇仍觉感动不已。

六月九日,寿皇病逝。群臣奏知光宗,光宗不肯过宫。到了十三日,寿皇大殓之日,光宗车驾仍未到来,群情汹汹不安,丞相留正只好奏请吴太后主丧。吴太后是孝宗之母,见光宗不肯出面,只好代行祭奠之礼。朝野上下,见此情景,以为政事要有大变故,乱作一团。有的藏匿金帛,有的不告而辞,有的携眷归乡。大臣叶适对留正说:“皇上托疾而不执丧,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现在嘉王已经成人,如参与大政,天下之疑就可冰释了。”于是留正率群臣上奏说:“太子嘉王,天性仁孝,应该早日立为储君,以安人心,而维国本。”光宗看了,只批“甚好”二字。留正再次奏请,当日传出御札,上写“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留正不得要领,与宗室赵汝愚商量。赵汝愚建议,干脆请太皇太后下令让光宗禅位嘉王。留正以为光宗未下立储诏,现在的批语又含糊其辞,倘若将来出了纰漏,自己吃罪不起,便诈称有病,挂冠出城去了。大臣徐谊请赵汝愚早定大计。赵汝愚说:“丞相已去,我孤掌难鸣,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徐谊说:“韩佗胄是吴太后妹妹之子,托他禀明太后,即刻内禅,事情必能办成。”韩佗胄慨然答应、当即求见吴太后,极力陈述吉凶祸福。吴太后答应次日在寿皇灵柩前垂帘接见执政大臣。消息传出,赵汝愚一面转告各位大臣,一面命人赶制黄袍,以备嘉王登基。

第二天,正好是禫祭——也就是结束丧服之礼,嘉王浑身缟素前来主祭。赵汝愚率领百官至寿皇灵柩前,见吴太后垂帘而坐,即跪奏说:“寿皇去世,皇帝染疾,未能执丧,臣多次奏请立嘉王为皇太子,以安定人心。皇上御批‘甚好’,继又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御札在此,请太皇太后定夺。”吴太后说:“既有御札,卿等自可按照施行。”赵汝愚说:“此事重大,须得太皇太后指挥方可。臣等已拟就懿旨,请太皇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看时,见上面写着:“皇帝因为有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即李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看完说:“就照此办。”内侍便扶太子嘉王赵扩进入帘内。吴太后勉励几句,太子一再推辞说:“恐负不孝之罪。”吴太后又召韩佗胄入帘,替太子披上黄袍。赵汝愚等又一同劝进,太子赵扩(1195年一1224年在位)这才站着受百官朝贺,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李凤娘自然也成了皇太后,从此无法干预朝政,只好退居宫掖,颐养天年去了。

四、乱臣篡位,改朝换代

1.王莽篡夺西汉皇位

汉元帝死后,即位的是汉成帝,汉成帝喜欢奢侈享乐,朝政大权都落在皇太后的亲属手里。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王莽的父亲早死以外,其余的七个都先后封了侯。长兄王凤还担任大司马大将军。

王莽的叔伯兄弟们都仗着有权有势,十分骄横奢侈。而王莽由于父亲早死,没有能够封侯。他拜名儒为师,用功读书,做事很小心谨慎,生活也很节俭,因此颇有声誉。

王莽对他的叔叔伯父很恭敬。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服侍了他好几个月,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所以王凤临死时向成帝推荐王莽。王莽最终被封为新都侯,后来又让他做了大司马,那时王莽还只有三十八岁。

正莽当了大司马后,更加礼贤下士,俭朴自律。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公卿的夫人们前去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穿的布衣才遮到膝盖,夫人们都以为她是仆人,知道她是大司马的夫人后都惊叹不已。

成帝死后,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的权势压过了王家。王莽就提出辞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王莽回去后不露锋芒,闭门不出,被大臣们称赞为有古人的风范。这时,王莽的二儿子杀子个奴婢,王莽不仅痛责他的儿子,还逼他自杀,老百姓都认为他正直无私。

哀帝酒色过度,没几年就死了,即位的平帝才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把王莽召入长安,又任命他为大司马,主持朝政。

王莽当了大司马以后,首先消灭了傅、丁两家的势力,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公元2年,郡国大旱,发生了蝗灾。王莽主动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来救济贫民。在他的带动下,一些贵族、大臣也捐献了田宅来安置灾民。

大臣们把王莽比做辅佐周成王的大圣人周公旦,请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再三推辞。后来,虽然接受了封号,但封给他的土地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说:“我要等天下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富足了,然后才接受增加的封赏。”

公元3年,太皇太后准备为平帝挑选皇后。王莽声明,王氏女儿都不要参加候选,尤其是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更不适合。太皇太后就同意了。公卿大臣们纷纷上书说,王莽有这样高的品德,更应该立他的女儿为皇后。上书的人越来越多,太皇太后只得依从了。

王莽以退为进,他的女儿当上了皇后,王莽被封为宰相。他接受了称号,但是没有接受封地。王莽又派自己的亲信官吏到各地去视察,这些人就把王莽如何谦逊,如何不接受封地的事情到处宣扬。当时,豪强地主都横行霸道,任意兼并土地,百姓们听说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也不要,都觉得他是个大好人。

于是,王莽越不肯受封,就越有人请求太皇太后加封他。据说当时有官吏和百姓近四十九万人上书朝廷,要求加封王莽。

平帝渐渐长大懂事了,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母亲的娘家人全部杀了,所以平帝不免有些怨恨他。

有一天,王莽趁给平帝祝寿的机会,献上一杯有毒的椒酒,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就喝了下去。

很快,平帝就死了。王莽从刘家宗室中选了个两岁的婴儿立为皇帝,叫做孺子婴。王莽辅政称“假皇帝”(“假”就是代理的意思)

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们都想当开国功勋,于是,不断有人制造迷信的东西来鼓吹王莽应该做皇帝。一会儿有人来报告说,发现了“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在汉高祖庙里发现了一个铜匣子,里面刻有“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字样。

王莽认为时机已到,一向推推让让的他不再推让了。公元9年正月,王莽正式即位,改国号为“新”自己称为“新皇帝”。西汉王朝从汉高祖开始,历时二百十四年,终于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王莽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他主要依照儒家经典所阐述的理论来进行改革。

王莽宣布:第一,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禁止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变革,似乎都是好事情,但实际并非如此。没有地的农民依旧得不到土地,奴婢依旧没有人身自由。土地和奴婢的改制,在豪强地主的反对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评定物价的官吏勾结地方官,进行投机倒把,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币制的改革进行了好几次,很混乱,而且钱越改越小,实际上把老百姓的财富都搜刮光了。

王莽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还出兵攻打匈奴和高丽,激起了他们的反抗,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王莽的复古改制增加了人民的痛苦,王莽又任用残酷的官吏,征用民夫,加重捐税,老百姓都生活不下去了,处境非常悲惨,只好奋然起来反抗,最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永寿元年(155年)曹操降生在一个达官显贵的家庭里。祖父曹腾是费亭侯,任大长秋,父亲曹嵩的官职也不小,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到后来又用钱捐了大尉。虽说祖父、父亲的官职很高,但由于祖父是个宦官,所以门第并不高,称不上“望族”。

曹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自然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少年时像东汉时许多官宦人家的子弟一样,生活放荡不羁,常常臂架猎鹰,骑马带上猎犬到野外打猎。有时和绿林中人练习刀枪、骑射,他因此长就一副强健体魄,练就一身马上步下好武艺。

随着年龄的增加,曹操对东汉王朝的昏暗腐败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耳闻目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官僚们不顾百姓死活,贪污腐化,使他忧心忡忡,常常发出愤世嫉俗的感喟。曹操到这时开始逐渐远离旧时的“朋友”,从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暗自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曹操是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当他决心要干一件大事时,他就能马上付诸实践。他开始潜心读书了。当时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巾起义极大地震撼了东汉王朝腐朽朝廷。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曹操特别注意军事著作的学习与研究。他搜集了东汉以前各家的军事著作,把其中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编成一本《兵书接(节)要》。他十分崇拜大军事家孙武,反复研读了《孙子兵法》,并为这本书详加注释,这本加注的本子他题名为《孙子略解》。由于他资质高,见闻广博,经过几年的认真学习,他的才能,特别是军事才能达到了很高水平。在众多的官宦子弟当中,他脱颖而出,得到一些很有名望的人交口称赞。东汉太尉桥玄就特别赏识曹操,他曾对人说:“阿瞒(曹操又一名字)这小儿卓异不凡,将来定能干一番大事业。”桥玄曾当着曹操的面称赞说:“天下就要大乱了,能够安定天下的,恐怕只有你了。”桥玄还说过要将自己的妻子儿女托给曹操的话。除了桥玄,像南阳郡的何颐也特别赏识曹操。当他看到曹操,经过交谈,他赞叹道:“汉朝将亡,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汝南名士许劭,这个人以慧眼识人著称于世。曹操有一次特地登门拜访,当面问他:“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许劭看了看他,不肯说,经不住曹操的追问,他才说:“你呀,前程远大不可限量。你将来恐怕是治国安邦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他这番似褒似贬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的曹操虽然还很年轻,但由于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宣扬和评论,他的名声鹊起,成为受人瞩目的人物了。

174年,刚满20岁的曹操开始步入仕途。起初只是做皇帝的侍从官,不久,被任命做了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中的治安工作。当时的京城洛阳也很混乱,豪强仗势欺人,强取豪夺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曹操尽管官职很低,办事却很有魄力。他一上任,马上下令把官署衙门修缮一新,又下令造了一批五色棒,在官署大门两侧悬挂十余根。这些五色棒是用来惩戒违法乱纪的,凡有胡作非为触犯律令的,不论是谁,重者用棒打死,轻者用棒惩戒。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汉灵帝宠幸的小太监蹇硕的叔父夜半出行,这在当时是违犯宵禁律令的,被士卒抓来送到曹操那里处分,曹操立即按律叫人用五色棒乱棍打死。从此以后,京都里的豪强大为震动,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胡作非为了,京都秩序大为改观。

后来,曹操又担任议郎,可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他看到朝廷一些贪污腐败、营私舞弊现象,十分生气。他不怕得罪权贵,几次上书朝廷,批评掌管朝政的人失职。尽管他大声疾呼,慷慨激昂,但他位低言轻,根本不受重视。经过这些挫折后,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提什么建议了。

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连战连捷,夺取了许多城镇。消息传到京都,东汉统治集团惊恐万分,连忙调集大军前往镇压。曹操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已经到来,写奏章要求参加军队。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跟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隽,开赴前线作战。官兵很快打败了起义军,屠杀了几万起义的农民。由于作战有功,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