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25

第25章 建立友好人际(4)

4.懂得真诚赞美他人

赞美他人是情感互动交流的基础,是爱心的付出。学会赞美,就学会怎么去为人处世。简单地说,人与人间的相处,爱是基础,尊重是表现形式。赞美就是对人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人的至高无上的尊重。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广博而真诚的爱作为基础,就不会懂得赞美他人;然而,如果没有对他人的尊敬,那么,人世间的友爱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懂得赞美他人,学会奉献真诚的爱心,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青少年你学会赞美他人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自身的能力和美德,它的基础就是为他人着想、给别人面子并维护别人的自尊。如果你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得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所以,青少年在交往中,一定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对方,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你对他好了,他才会对你好。自己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就好比一个人站在镜子前,当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会笑;当你皱眉不展时,镜子里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那么镜子里的人也会怒气冲冲地对你大喊大叫。换句话说,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所以,要想获得他人的赞美和好感,就必须先赞美他人。

赞美是一种对人生的最高尊重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同,每个人的人格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然而,只求索取不求付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会被人接受的。那么,青少年你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想一下,你没有尊重别人,那么别人怎么会赞美你呢。同样,你如果将怠慢和不敬施于人,他人又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因此,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平等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将赞美他人看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每个人交友和受赞美的欲望都非常强烈。生活中如果老师还没有叫下课,就有同学大声叫着说:“下课了”,此时,老师听了会有什么感觉,他认真教学而得不到同学们应有的尊重,心里会非常难过的。每个青少年都渴望自立,都希望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当你回到家时与父母或长辈打声招呼,这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上课时专心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如果你能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对方受到尊重的同时他们对你也会产生好感。相反,如果你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么,别人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拒绝与你交往。

青少年你在与别人沟通时,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俗话说:得人一尺,敬人一丈。意思就是说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加倍的尊重你。如果你想处处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么,你就先从学会尊重别人开始。因此,青少年在生活中,要时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让生活更加美丽。

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朋,他年幼时天真可爱、聪颖早慧,长得像杨柳青年画上那个骑着鲤鱼的胖孩子。可是不幸的是在他三岁那年,因一场车祸使他的左腿残废了。

每当小朋一瘸一拐进入校园时,迎接他的却是嘲笑和捉弄。童年里伴随他的只有孤独和忧伤。小朋眼里常常流着泪,心里有一股强烈的欲望:“只要谁看得起我,对我好,让我干什么都行!”

15岁那年,小朋因为治疗而失学在家,这时,孤独和寂寞无情地将他包围。此时,渴望得到赞美的他,简直就要发疯了。

正在这个时候,邻居小凯给他带来了“友情和温暖”。称赞他现在还是这么坚强地活下去了,如果换做是自己,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没了。

从此,他在友谊的呵护中长大,并且做的事业越来越大,最后成了一个富商。由于他的真诚和友善赢得同龄人称赞和认可。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爱是需要相互尊重的,人在某些时候需要加以适当地赞美的,因为其实每一个人无论他的境遇有多困苦,他都是值得别人去尊重并且去赞美的。而不是去恶意地鄙视别人,嘲笑别人的不是。

青少年学会适当的赞美别人

青少年你学会赞美是一种可贵的传统品德。因此,青少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适当地赞美他人。

(1)学会赞美他人的个性。你对于别人的习惯及观点,要具有容纳的意识。在不同的人面前赞美也是有差别的,要学会容纳别人的个性和缺点,谅解对方的一时过错。

(2)要有良好的心态。青少年在学校的大集体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楷模。只有拥有“虚心使人进步”的谦虚态度,把握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处世哲学,才能学会赞美他人,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赞美。要时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别人对自己怎样,都要积极去对待,而让自己的爱心去打动别人,不要因为别人不理自己了,而觉得自己就是无能的。

(3)要学会用文明语言。人类最大的交流工具就是用语言传递情感。因此,你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去称赞。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是对自己的过错表示真诚道歉,这不仅体现着你对别人的尊重还突出了你的真诚友善。一句“没关系”表示你对别人过失的原谅和宽容,同时也表现出了你宽阔的胸怀。

(4)不要在不适合的时候去赞美别人。那样对自己的以后与人相处也是极为不好的。如果你的同学在学习或休息时,尽量不要打扰你们,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在生活中,你在赞美的同时,要学会在一定的时间去进行称赞,而不要在别人正工作或是其他不方便的时候去赞美别人,那样会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刻意挖苦自己的。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不好的。所以,懂得在尊重前,学会适当地,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进行赞美,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5.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小心眼”是任何人都不喜欢的。你们在青春时期,不免有时会产生一点小小的情绪,而导致自己的心眼狭小,想不开有些事情,对事情的掌握程度还没有成人理智。因此,往往也会因为小心眼而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因此,你要学会经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们,这样就有利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了,并且还很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的成长的。

“小心眼”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只有占人便宜,而绝对不会让人便宜;只想别人围着他转,而不肯帮助一下别人;只听得进恭维的话,批评的话一句也听不进。

从心理角度来说,“小心眼”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妨碍人际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小心眼”的人往往心胸过于狭隘,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一旦个人权益受到侵犯,便郁郁不乐,甚至进行打击报复。而且,有“小心眼”的人又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经常疑神疑鬼,内心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理障碍了。

不良心理导致青少年的小心眼

具有“小心眼”的人意志也很薄弱,办事刻板。谨小慎微,有时发展到自我封闭的程度。由于“小心眼”的人所做的种种行为,不得不让朋友“敬而远之”,可以说“小心眼”的人是很孤独的。

小慧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父母就教她勤俭节约,但父母并没有告诉小慧“勤俭节约”的真正含义。于是,在学校里小慧成了“小气”一员中的一人。平常,小慧问其他学生借文具时,其他同学都会借给他,而当别人向小慧借文具时,即使是一块橡皮,只用一次,小慧有时都磨磨蹭蹭地才借给同学。小慧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住的是宿舍。在宿舍里,同学关系都特别好,经常买一些小零食之类的食品,每次都叫上其他同学一起吃,当然其中也包括小慧,而小慧家里穷,但又特别喜欢吃零食,有时买了零食总是偷偷地藏起来,等宿舍没人了再吃。有一次,她的这种行为被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学发现了,告诉了全宿舍的人。从此,宿舍中人再买零食时,从不叫上小慧。

从这个事例中,小惠就是因为青春时期,不良心理的产生而导致自己的小心眼,最后让自己在宿舍中的关系维持得不够融洽。这是一种错误的心理特征。小惠应该学会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会从小事做起,和宿舍同学一起分享下大家的快乐,那样就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

产生小心眼的原因往往与很多的因素有关:

(1)受父母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当邻居问自己借东西时,总是用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不愿借给别人;还有的父母总是嘴上很阔气,当别人真正用到他时,用尽各种理由回避别人。而这种行径都会被你们模仿下来,并且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心里。

(2)贫穷延伸的小气。

由于贫穷家庭的你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又没有正确认识到节俭的真正含义。当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时,总怕别人不还给自己,或者把自己的东西用完了,弄坏了,而在借给别人东西时,显得小心翼翼。

懂得关心身边的人,杜绝小心眼

青少年要在与人相处时,学会多和别人进行沟通,多在身边的事情上关心别人,那样就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1)与人交往中要先人后己

遇到事情时,要先想到别人,再考虑自己。人生活在世上,总要与别人发生交往。但须知道,人际的交往是有互酬性的,如果你想别人尊敬你,你要先尊敬别人,你付出多少,也会得到多少。但如果在交往中你是一个“小心眼”,事事斤斤计较,为了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亏,或者说有点不正常的想法(从交往中捞点好处),这样的话,不管是谁都会离你越来越远,不屑与你交往。因此,有“小心眼”毛病的人,心里要先想想别人,看看别人需要自己帮助些什么,自己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而不要总想着自己能从别人身上、从集体当中首先捞到些什么。坚持这样做,“小心眼”自然变作“大心眼”了,这样也可以对你有大的帮助。

(2)做一个肯理解和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

有“小心眼”的你由于心目中的“自我”过于膨胀,往往会神经过敏,总认为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都是针对自己的,于是常常处于“庸人自扰”的矛盾当中,弄到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甚至会发展到与邻为敌的地步。其实,对别人的一些议论和看法,不必过于看重,即使确实是针对你而来的,也不妨听之任之,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就行了。因此,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你不计较别人,别人也就不计较你了,这就是缩小自我。朋友或同学之间相处,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唯一做到的就是宽容。不以苛求的标准要求别人,尊重他人,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更重要的是朋友们之间的友谊,能催人上进的力量就是宽容,而不是批评、指责和说教。

(3)重新认识自我。

当你在别人心目中造成了“小心眼”的不良印象,那就要刻意地、认真地改正了。能否改正的关键是集中到去掉一个私字上,正像一位伟人所说的:“克制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比如在平时,可以主动与人交往,主动解人之忧,修复好因原来“小心眼”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上的裂痕,借此,来修复自己在人心目中的形象。

青少年,你要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要多想想对方的需要,在心理上觉得现在正是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懂得关心别人,那样,就会加深彼此间的友谊的。心眼自然就宽大了。在人际关系上也会维持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