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24

第24章 建立友好人际(3)

2.要富有同情之心

当别人处在困难的时候,你是否能伸出自己的友谊之手,学着去帮助别人?当别人正在水深火热的时候,你是否能深表同情。青少年,经常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冷眼看待一些事情,社会的冷漠则成了你们笑料的方式。此刻,作为青少年,是否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人情太冷漠了?那就是你缺乏一种重要的人生最基本的心——同情心。

青少年,你可能是因为年纪还小,有很多的事情不懂的去珍惜,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把握,同样在生活中,对于一些很感人的事情,则是无动于衷,事情的严重度则往往是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对此则采取漠不关心,其实,这就是缺乏一种巧妙沟通的心。

人生中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们对一件事情通过自己的观察之后发自内心的表露。这是人与人内心都应该具有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也是一种能够良好与他人感情产生功名的本能反应。并不一定悲伤。

现在,同情心正在被社会所吞噬,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上的冷淡,时刻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上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你从小到大都受其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大人的不良行为的灌输和熏陶,让很多的青少年朋友们就失去了心里最纯正的东西——同情心。

小花已经15岁了,有一次,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压力,就陪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电视上放的正好是一个关于动物世界的纪录片。小花看了一会,突然问妈妈:“妈妈,电视上的大熊能把小鸡给咬死吗?它就那么强壮啊?”这不仅让小花的妈妈大吃一惊。

这个事例,让我们知道了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脑子里一点同情心都没,小鸡那么幼小的一个生命,居然被你们想成能被大熊吃掉,可见,青少年们的心理现在正在受着很大的思想上的污化。这么小就有失做个未成年的同情心。

同情是美好的心的表现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青少年你要能体会他人的长处,时刻关心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多去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别人,学会去用真心感受,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和别人的交往能力。

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在进行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律分析,特别强调,同情心是人际交往艺术的交往技巧,是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在交往中处于一种值得被对方所信任的有效的途径。

同情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是个人性格发展与日后能否成功的基础。同情心在青少年人际关系的沟通上突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旦人具备了同情心,就更容易获得平等的信任,比如同学间相互信任。而所有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做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应该做好以下六点:

(1)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自己——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多去想想,多从他人的利益上去考虑。

若想被人爱,就要先去爱人;希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想要别人善待你,就要先善待别人——这是一个可以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定律。

(2)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要抛弃面具,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真情流露应该是自发的、自然的、真诚的、不设防的,让感情毫无保留地经由言语、表情、体态呈现在他人面前。如果你能够以真情打动他人,同学们就会把你当做搭档,朋友会把自己当做伙伴,因为自己的真情也会“反射性”地激起他人对自己的真情。

(3)想要真正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自己学会真正地理解他人——只有付出自己的真心去对待别人,别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人都希望被别人所理解。缺乏同理心的人只会产生霸道的心理、很果断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反之,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则会先把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放到一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当别人表达意见时,要理解他所处的立场和想要表达的感情,还要设法使对方明白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他的想法。这么做除了能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真诚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对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心理医生可以依靠细心去倾听病人的陈述可以完全让病人去信任他,并把他当做是自己人一样。

(4)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活出了自我——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存在他人的心目中,每个人都会在他人的心中留下或多或少的清晰的印象,这些印象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对个人行为和能力的判断——无论自己是否成人这样的判断,也许它美好也许是丑陋的。它们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人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己眼中的自己不是真正的我,而是存在于别人的心中的。只有在别人眼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本质。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要以最真诚的一面展现给别人。

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当自己信任对方,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反过来也会信任自己,对自己也会敞开心扉。

一个真诚坦白的人不介意展现自己的优势,但也不介意展现自己的弱点。在他人面前不遮掩自己的弱点,这一方面代表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别人知道,这个人不会不自量力地去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展示自己的弱点既表现了对他人的信任,也表现了自己人性化的一面。这都会有助于赢得信任。

(6)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想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善意的心。

如果别人误解了你们,而你们想改变这种看法,最好的做法不是去修正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因为就算你能说服一个人承认他误解了你,其他人还是会误解自己。只要修正自己并努力理解别人,别人对你们的看法自然会改变。此外,当希望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接受,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强迫他人改变。

在交往时期,青少年你要让自己经常拥有一种同情心,那样就会使自己在对方的面前更有很美好的形象。那样就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有人缘,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在沟通上也会有更多的友情突破的。

3.处处为他人着想

青少年在交往时,要多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着想也就是一种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它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的思想联系起来,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因此,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彼此间的友谊奠定基础。

换位思考有何好处

一位智者说过:“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把自己当做自己。”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没有换位思考,等待你的极有可能是失败、痛苦、沮丧或者泪水,甚至于无底的深渊;如果你换位思考,迎接你的极有可能是胜利、轻松、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荣耀。不夸大的说,天地之差,生死之别,尊卑之成因,好坏之缘由,可能仅仅是取决于换位与否。

青少年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时,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别人,积极地换位思考,这样就会减少矛盾和摩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必不可缺的就是谅解,谅解是理解的深一层包容,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或“误解”的时候,如果为此而耿耿于怀,那么,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或许很容易就能达成谅解。在生活中,一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

小案例一:

有一只狗无意间闯进一间四壁都镶着镜子的屋子,突然,看到房间里一下出现了这么多只狗,它大吃一惊。于是,对着这些狗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阵阵攻击的低吼。那些狗也对着它张牙舞爪,而且都是怒吼的面容。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于是,它不停地狂吠着试图逃走,没想到它一跑,那些狗也跟着它追。它只好不停地绕着屋子跑,直跑得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可见,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无法生存的。如果这只狗会换位思考的话,那么它会先朝那些“狗”摇摇尾巴、其后果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小案例二: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有很多误解或是交往中碰到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考虑问题时,只考虑了自己,而忘了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下面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典型情境: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里,张同学给家里打电话,时间打得比较长,其他三位同学也想给家里打电话,看到张同学那幅慢条斯理的样子,他们有点不高兴。而张同学在电话里谈得很起劲,好像忘了周围有人等着打电话,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张同学终于打完电话了。这时王同学开始给家里打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忘了后面的两位同学,他还没说完呢,宿舍的灯就熄灭了,后面的两位同学纷纷指责王同学,而王又指责张同学,张同学不服气,四个人开始吵了起来。

在这个事件中,很显然,张、王两位同学都是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他们心里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没有为别人考虑。以王同学为例,张同学在打电话时他很着急,他抱怨张同学不考虑别人,而当他开始打电话时,他又只顾自己,不为后面的同学考虑,如果稍微为别人着想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了。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为此,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现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对方,这样往往会误解别人。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却总是很少关心他人的需要,更别说是从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了。这样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我们平常总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别人,主要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造成的。要做到换位思考,在考虑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3)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4)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

换位思考,有时候而且是多数时候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利益。当你跟别人有了摩擦的时候,如果不去换位思考,可能你就只会一味地去想你是多么的委屈,你会陷入一个胡同里跳不出来,一直想着别人凭什么这样对你。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了,也许你会发现对方跟你有一样的疑问,然后,你就会找到症结所在。

如何在交往中换位思考

在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青少年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想法、意见、理解也不同……也许某一天,你的朋友会让你生气,请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到底是为什么?有时候,往往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导致改变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就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障碍。每一个人的思考都是有所不同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应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在理解中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这一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分理解与宽容。

有一天,小华与同桌因为一本课外书吵了起来,小华在生气之极从教室跑了出去。跑出教室后,小华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虽然自己很生气,但也不应该就此跑出来,除了教室,还有什么地方能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坐着呢?于是小华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回想起刚才一瞬间爆发起来的战争,小华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非常生气。自己和同桌的关系平时还算友好,刚刚两个人都太激动了而已。想着想着,小华决定回到教室向同桌道歉。自己不应该,因生气就跑走,留下同桌一个人在那里承受其他同学“好奇”的目光。

后来,小华和同桌和好如初了,因为小华的道歉也同时给同桌了一个台阶,两人从此的关系更加友好了。在学生时期,与同学闹点小矛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因此而记仇的话,就等于自己给自己设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墙。学生时期,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单纯,只要单纯地与其相处,就会获得友谊,获得快乐的好心情。

学会换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点,他便能使自己快乐,也同时使别人快乐。对于能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友好的,透过心灵之窗望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白云朵朵,万绿丛中红花点点镶嵌之美景;而对于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最最痛苦的煎熬,每个人都会对别人冷眼旁观。所以,学会换位思考成就自己,也快乐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