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26

第26章 探索情感奥秘(1)

◆拨开青春的迷雾◆

青春,是一个人的生命聚光点。青春的调色板上,应该涂满汗水和心血;青春的旋律,不光要有缠绵恋曲,还应该有高昂旋律。

第一节 探索情感控制情绪

1.情感心理是如何发生的

情感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理反应。情感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由客观刺激引起的。客观刺激不仅包括来自肌体外部的刺激,也包括肌体内部的刺激,当客观刺激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快乐、热爱等;当客观刺激不符合人们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厌恶、愤怒等。

中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其情感表现为;高亢而热烈,浪漫而激情,跌宕起伏,内容多彩。中学生富有朝气,容易产生感情,也容易产生激怒。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他们表现自己的感情大胆而热烈,可以像火一样把人烤焦。然而在强烈的刺激下,他们可以在极短的一瞬间激怒发火,甚至不计一切后果地把自己的愤怒用某种强烈的行为方式发泄出来。此时,他们有可能做出令人十分可怕的事情来。

所以良好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和情感又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缺乏良好情绪和情感的人是很难进行有效的生活的。

小叶是体育特招生,今年刚考上当地一所不错的高中,家人对这次考试结果都很满意。更好的是,他的女朋友也考上这所高中。殊料,开学后,女朋友却提出分手,原因是女孩觉得该好好学习了。男孩一时无法接受,无法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会哭泣。

青春期少年由于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遇到自己钟情的异性时,爱慕之情便油然而生。也可能是赶时髦心里。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从众心理和模仿性极强。大众传媒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使他们产生了也要尝试一下的赶时髦心理。正如一位初中女生在日记中所写:“小梅和方刚好了,静雅和李军约会了好几次。看到班上那么多同学谈了朋友,我也就和他好了。我好想他,可我也不知道看中了他什么,只怕自己将来连朋友都找不到,被同伴们说无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寄托心里,由于长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就寻找异性寄托情感。

随着中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他们对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认识不足,于是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的情感心理。

在青春发育期受生理因素影响下,个体情感就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开始关注异性、也在意异性对自己的关注,这是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和自然现象。自然成长本该带来自然美好的感觉,但是在校园生活中常有因“爱”而痛苦、情感与学业冲突等不和谐现象的存在。

究其原因是中学生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青少年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因此,在辨别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草率行事,一时感情冲动,压过理智,与异性确立了爱情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成熟,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后果是遇事容易冲动,不能冷静、全面地考虑问题。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其实,任何事情发生的原因都是有迹可寻的。中学生产生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学习动因包括:学习成绩的好坏,在班级所排名次的前后,是否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以及是否得到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等。

对于这种情况,中学生需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人际关系的因素也是中学生产生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动因。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学习活动展开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受同学欢迎,他们就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和情感;学习成绩较差,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心理。

此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他们情绪和情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学生玩电子游戏着迷而影响了学习,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感到很难过和内疚。

中学生在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过高,容易形成干扰,使学习活动的效率下降。反之,在进行简单学习活动时,情绪和情感的激活水平适度,不易形成干扰,则容易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中学生要认识到紧张情绪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的道理,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中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同自己利益的关系,还要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人才的需要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增强学习欲望。中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些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上的困扰,以致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因此,请教老师一些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方法是很必要的。

调节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宣泄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用倾诉的方法,找一个好朋友聊天等。如果中学生能把错误的认知改变为正确的认知,那么消极情绪和情感就会被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心理所代替。

2.喜怒哀乐哪里来

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内心的独特感受,表达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喜怒哀乐就是情绪的形式,情绪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可见,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对于每个人来说,情绪都是最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种活动的存在对于个体的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说,情绪对人的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适应功能。情绪是个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因为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身体能量,使个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二是动机功能。情绪可以对个体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或增强的作用,从而更有力地激发个体行为。第三是组织功能。情绪可以影响到其他心理活动的组织。第四是信息功能。情绪可以向他人传递个体的内心感受和需要。

珠珠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读初中三年级。心情不好时,她总拿文具撒气。把崭新的橡皮戳得千疮百孔,将铅笔从高处摔下,或是在漂亮的练习本上乱写乱画,然后撕成小纸条……在她的书桌上,总能看到文具被虐待后的“残骸”。“珠珠看到漂亮文具就爱买,可买了又不珍惜。”朱女士说,她为这事批评过女儿多次,可她总是满不在乎。“我是存心弄坏文具的,想看看妈妈是否关心我。”珠珠委屈地说,每次和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或者表现好没得到表扬时,她心里就堵得慌,可爸爸妈妈只重视考试分数。她想用这个法子吸引他们的注意。

中学生的破坏性行为,是一种心理压抑的宣泄。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于情绪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青春期是中学生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时期,情绪活动也是变化无常的时期。中学生要发挥和运用情绪功能的积极方面,尽可能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情绪,避免和处理好消极情绪。可以说,情绪与我们如影随形,能否妥善管理情绪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人格发展、学业进步和人生幸福。

今天的中学生身处文化和价值多元、知识和信息空前开放、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很少接受关于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教育。中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歌曲、QQ聊天、网络游戏,一方面对情绪起到一定的疏导宣泄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加重了负面情绪的“泛滥”。

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与成人不同,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的稳定性较差;他们的情绪波动幅度较成年人大,频率也较成年人高;其情绪波动,甚至有时候消极情绪的产生,都属于在中学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

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心理仍不够成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情绪的能力,但自我调节的力量毕竟有限。认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最难,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自己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在情绪上,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学生要通过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沟通来认识他人,学会人际沟通,在对待别人的情绪上,让学生能做到“察言观色”,了解他人感受和需要。

一名17岁的南京中学生,他和两位同学来镇江玩,走过某中学门口,听见几个本地学生无意中说:“这几个是南京大萝卜。”就这一句话触动了他的神经:“你说什么……”几句争执后,南京的孩子拔出身上水果刀,刺向一位16岁的学生,一刀刺中心脏,这名同学在送医院的途中死亡。悲剧发生在几分钟内,太突然,连对方姓什么都不知道就将其刺死,简直有些莫名其妙,以至于公安部门怀疑这位行凶的学生精神有些不正常。

这起案例就是典型的青少年情感冲动引发的犯罪。十二岁到十八岁是发育旺盛期,内分泌系统处于旺盛期,性意识处在朦胧状态,这种生理变化会困扰一个青少年,使

其因迷茫、困惑、心神不安而重重地冲击学习及生活。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危机时期”。情绪变化像高原地带的天气,刚刚晴空万里,瞬间雨雪交加,变化之大,令人惊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受认知的影响很大。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努力改变认知的方式,使用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无疑是管理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生认识事物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备了独立认知的能力,但中学生往往认识问题比较片面,比较激进。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展的“独立与依赖”并存阶段,独立意识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他们开始试图在人际交往中施展和证明自己的独立。如果交往成功,他们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并对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有了自信。一旦交往失败,这种失败会给他们当头一棒,他们会感到受到了初进社会的沉重打击。这一点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早就指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的同一性混乱”。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发展中的同一性危机。乔纳森·布朗在《自我》一书中谈到中学生成长中的“自我”发展时说道:“个体提升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两个形式:一是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二是关注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正是因为这一变化,中学生特

别渴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成败对其情绪影响很大,成为情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要善于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理,其目的不是“杀死”坏情绪或是“抑制”住坏情绪不让其流露出来,而应该给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引导不良情绪以恰当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以免不良情绪被压抑,影响到身心健康。

3.什么是情感的两极心理

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两极状态,就是情感的两极性。向背两极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对立,而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的向背两极的变化。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此嚣张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燕子是高一的一名学生,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这所重点高中,老师让她做了数学课代表。她也一直很努力地学习,但是第一次期中测试,燕子的成绩很不理想,为此,她郁郁寡欢,没有了以前往的神气。当她去老师办公室领取同学们的作业本时,总是不敢抬头看老师,甚至在同学面前,也显得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