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下)
22126200000020

第20章 学会社交(5)

孙膑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从小和庞涓一块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两个人出师后,庞涓一直都嫉妒孙膑的才华,于是,便以孙膑私通齐国之罪的理由,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

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遭到庞涓暗算后,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于是,他决定佯狂诈疯,以倾庞涓的警惕之心。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诞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疯,放松了对他的看管。这才使孙膑不久得以逃出魏国。

孙膑不就是通过自己“愚”的表现去使自己免除困境的吗?孙膑的装傻弄呆,达到了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大智若愚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静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处在这个社会上,人们随时会和不同的人们打交道。有的人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取得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有的人却磕磕绊绊、四处碰壁,事业和生活对他们而言,则是晦涩和黯淡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到能屈能伸,才会让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去正常预料的,要学会适当的能“屈”和能“愚”,才是人所具有的内在本质。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很美好的解决的,就看一个人的领悟能力了。俗话说:能“屈”能伸的人才是大丈夫。看来能“愚”也是如此。智者的表现也许就是“愚”到了极点了吧。

所以,青少年要学会适当地“屈”和“愚”,这样自己在内心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很不足,那样自己就会发现本身就会存在很多的缺陷。做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完善了。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还是很浅显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是不足,对好多的事情判断都有一定的误差,但是只要做到在待人接物或是其他的事情上,做到能“屈”能伸,大智若“愚”就会更好吧。那样青少年的心态就会慢慢地平和一点,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改变了许多,对自己的成长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为什么要成为追星族

你的困惑:“啊!某某明星和我握手了!”、“别洗这件衣服,有明星的签名呢!”这些话经常从青少年的口中冒出来,那么到底“追星”该如何对待这种行为呢?面对那些迷茫与狂热的眼神,许多青少年朋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2003年4月,歌星、影星的张国荣跳楼自杀,震惊港台演艺圈,也震惊了无数喜欢他的歌迷,很多歌迷都无法接受张国荣已经死了的事实。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只因父母不给她买张国荣的CD碟,在家中自杀身亡以示抗议;一位17岁的少女在张国荣死后的第二天,就不再上学,只待在自己的小屋里听着张国荣的歌,两年里足不出户;一名因喜欢张国荣而辍学的少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责怪和偶像张国荣去世的打击,拿起刀片割腕自杀。虽经抢救脱险,但对生活已心灰意冷。

2007年,一名女歌迷为了见偶像刘德华,从16岁开始,荒废学业和工作,曾四次前去香港见偶像,父母为圆女儿梦想而倾尽家产,最后老父亲客死异乡,而女儿依然不知悔改。其实,这样疯狂的追星事件一直都在不停上演,有因迷恋明星而见不到吞药自尽,有嫉妒明星结婚扬言要杀其恋人的……频繁出现的疯狂追星事件让人震惊。

透视心灵深处→

追星,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族”这个名词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对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对他的比赛更是一场不缺。谈到偶像的一切,都如数家珍。这种“追星”现象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有心理学者指出,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有如“青春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与他们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这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1)慕拜心理。青少年成长之际,社会角色意识开始觉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明星受公众追捧、风光无限,往往成为青少年模仿的榜样。青少年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通过模仿明星的服饰、爱好、习惯,想象自己也像那个被人喜欢的人,借此获得满足感。

(2)从众心理。因为喜欢明星而喜欢自己,因为有一群人都喜欢某个明星,因而获得自信与归属感,是青春期青少年特有的心理表现。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

校园追星族的出现自有它的成因和必然。追星本身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情。追星是一种精神享受。就像养花爱好者把喜怒与花草联系在一起,养宠物者把哀乐与小动物联系在一起,集邮爱好者把情感寄托在邮票上一样,只是各自的爱好不同而已。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从明星身上学到好多好的东西,如:某些歌星、影星为慈善事业捐款、看望艾滋病孤儿等等公益活动。他们知道,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从这方面来说这是可取的,并且是可以大力宣传的。

然而,少数“追星族”对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狂热模仿到发疯、发烧、发昏的地步,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对其个人和社会都有—定的危害。如果追星成痴、成迷,甚至神思恍惚,坐立不安,无心学习,或日夜苦求“星”的出现,就确实属不正常的“情结”了。每次有知名演艺人员开演唱会,常见“追星族”一路跟踪、呐喊,甚至不惜逃学、打地铺,熬夜排队买票,就为了一睹心目中的偶像。有些青少年为了看明星的演唱会而逃学,整天沉迷在明星的世界里,上课精神不集中,回家头一件事就是听唱片看电视,不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弃学,导致学业的荒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解开心结→

年轻如花一般的岁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个年代的明星。明星是什么,明星只是事业成功的一群人,喜欢他的人于是就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

虽然歌迷偏执的行为只是个别现象,除了少数疯狂得无法自拔的粉丝,多数追星族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但明星越来越多,追星族越来越庞大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在追星族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上,如今,追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的追星、健康的追星?如何通过安全理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之情,并以其优点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

对于追星族来说,摆正心态是最重要的。明星是自己的偶像,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而是他们艰苦奋斗成功的精神。也就是说,追星族所追求的应是明星成功前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毅力,而不是他无聊的八卦新闻。就如郑智化,2岁时就患小儿麻痹不能走路,直到7岁时通过手术才能靠双拐走路。可他身残志不残,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唱红了大江南北,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而不是为了某一个明星而失去自己。

追星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盲目追星。

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是那些高超的人格与气度,而不是虚有的外表;是那些不仅仅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光鲜,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明星远不止影视歌星和体育明星,还有众多的科学之星、政治之星、思想之星、技术之星……他们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更大的幸福和财富,更值得去学习。

(2)不疯狂追星。

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几乎所有的人,当他从青年走向中年时都会发现偶像毕竟是偶像,他们往往是昙花一现。当稚嫩的心逐渐成熟,那的“星”光就逐渐暗淡。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3)因势利导,培养具体的兴趣爱好。

追星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培养一两种具体的兴趣,如音乐、舞蹈、体育项目、航模、收藏、制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使你的追星兴趣得到适当的降温,也可以使你把精力和时间顺利地转移到健康有益的兴趣上来。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一个好的偶像能使人的生活变的充实、丰富,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确!慎重选择值得追的星,以他为榜样和偶像,在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超过他,也成为明星”的念头会激起你更多的潜能!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在追星而发烧时,能不能留给自己一点理智,克制一下盲目,多看一点现实,少回味一点梦幻,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正确引导追星情结,把学习放在首位,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为什么不能讲“哥们义气”

你的困惑:我们学校近来出现很多帮派,他们每天称兄道弟,醉心于哥们义气式的友谊,喜欢依照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侠客”们“拜把式”的朋友关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此,打架斗殴就成了学校里常会出现的表演,我想问,难道男生就必须要讲哥们义气,帮他们犯错误吗?这是真正的友谊吗?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故事之一:

在校学生段某敲诈了同学梁某、胥某的钱物,次日,梁某约了三位朋友来“讨回公道”,那三人一听朋友受欺负,很是气愤,于是找到了段某,将毒独打一顿。段某遭到毒打很不服气,便找了四五个哥们,将梁某围堵在回家的路上,其中段某持刀,杨某等人手持钢管,致使段某多部位软组织损伤。这几名青少年的行为已构成了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各类报刊中不乏这样的事件,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些青少年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哥们义气浓所造成的。